摘要:这几天,全球科技界被一则消息刷屏:苹果公司为应对美国即将生效的新关税政策,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iPhone抢运战”。
这几天,全球科技界被一则消息刷屏:苹果公司为应对美国即将生效的新关税政策,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iPhone抢运战”。
据路透社4月10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在特朗普对等关税生效前,苹果紧急包机从印度空运了约600吨iPhone,折合约150万部手机,争分夺秒赶在美国加征关税前完成货物调配。
这一行动,堪称一场商业战场上的生死时速。
为了加快清关速度,苹果甚至向印度金奈机场相关部门施压,要求将原本30小时的通关流程大幅缩短至6小时。
熟悉苹果物流安排的消息人士直言:“苹果就是为了赶在关税生效前出货。”
自3月以来,已有六架每架载重100吨的货运飞机从印度起飞,最后一架恰好在新关税生效当天完成起飞,其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一切的起因,是美国贸易政策的风云突变。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4月8日宣布,“对等关税”于4月9日正式生效,特朗普明确表示不会暂停该政策。
除此之外,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的政策不断升级,在原有的“20%+34%”关税基础上,叠加最新50%的附加税,使得中国产的iPhone进口到美国的税率将飙升至104%。
在此背景下,哪怕是印度产的iPhone税率也会涨到34%。这对苹果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按照分析师的测算,若以新税率计算,在美国市场售价1599美元的iPhone 16 Pro Max,价格将可能暴涨至2300美元。如此大幅度的涨价,足以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严重威胁苹果在美国市场的份额。
为了避免因关税冲击导致产品价格失控,苹果此前就已经加快了在印度的生产步伐,试图通过增加印度制造的比例,在新关税生效前建立足够的库存,从而暂时缓解美国市场可能面临的价格压力。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估计,目前美国约有五分之一的iPhone进口自印度,其余仍来自中国。这次包机空运600吨 iPhone,正是苹果应对关税危机的关键动作。
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喊话苹果“将生产线搬回美国”,但现实如同一盆冷水。美国银行报告指出,若苹果在美国生产iPhone,仅劳动力成本就增加25%,若算上零部件进口关税,总成本将飙升90%以上。
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直言:“一部美国制造的iPhone售价将高达3500美元,是现在的三倍。”
中国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在这场博弈中逐渐凸显。
一台iPhone所需的700多个精密零部件,约90%依赖中国及亚洲供应商,郑州富士康方圆300公里内可获取95%的零部件,而印度工厂的核心组件仍有52%需从中国空运。
摩根士丹利测算,若脱离中国供应链,苹果每年将损失330亿美元,相当于其2025年预期利润的26%。
库克的“去中国化”战略看似推进多年,印度生产占比从零升至14%,越南承接部分AirPods组装,但苹果的庞大体量决定了其无法真正摆脱中国。
关税压力下,苹果的“三难选择”浮出水面:自行消化成本、转嫁供应链或提高售价。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剧烈。
4月初,苹果股价四日暴跌23%,市值蒸发7731亿美元。随后又因特朗普宣布“关税暂缓令”单日暴涨15%,市值一日回血近4000亿美元。
这种过山车式的波动,折射出全球贸易政策对科技巨头的致命影响力。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试图重塑制造业版图,但美国缺乏完整的供应链生态和成本优势;中国“果链”企业虽短期承压,却凭借技术积累和规模效应稳坐核心地位;印度、越南的崛起,更像是苹果分散风险的权宜之计,而非替代方案。
这场博弈中,消费者或许是最无奈的输家。
若苹果最终选择涨价,全球数亿用户将被迫为政治博弈买单;若选择成本优化,则可能引发供应链的次生危机。而苹果能做的,唯有在风暴中加速构建更弹性、更分散的供应链网络,但这需要时间、金钱,以及一丝运气。
来源:品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