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贪便宜,花了9.9元在网上抢了一堆茶样,收到货却喝不出区别。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常有茶友私信:“白茶到底该怎么喝?有没有入门秘籍?”
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许多刚入门的茶友一头雾水。
有人贪便宜,花了9.9元在网上抢了一堆茶样,收到货却喝不出区别。
有人跟风存老茶,让大家帮忙看看品质,却得到了“典型做旧茶”的鉴定结果。
还有人用茶壶长时间闷泡,十分钟后倒出茶汤品尝,简直苦到怀疑人生……
其实,喝懂白茶并不需要复杂,最为精简的日光萎凋和低温慢烘,成就的正是天然本味。
对不少人来说,第一次喝茶选择白茶,门槛也更低一些。
和一些发酵程度较高的茶类相比,白茶像是一位天生丽质的美人。
无需浓妆艳抹,也能沁人心脾。
今天就用最直白的方式,将大家发来的问题总结一番,聊聊白茶入门的那些事。
《2》
白茶分类这么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类型?
第一次走进茶叶店,面对众多分类选择,大脑或许会被以下名词轰炸:
品类、季节、年份、形态、产区环境……
在真正入门之前,不说有多高深的见解,总要先找到门槛在哪。
参照国标,最基础的分类方法便是按品类分,将白茶分成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
其中,贡眉的种植面积有限,如今作为偏小众的存在,在市面上并不常见。
最先采摘的白毫银针,饱满芽头里蕴含着充足的养分,品鉴价值和收藏价值极高。
也正是因此,茶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喝过白毫银针都不算真正喝过白茶。”
一部分刚接触白茶的新茶友就望文生义,直接一步登天从白毫银针喝起。
然而,不了解白茶的清新毫香和鲜爽口感,只能在脑海里找到一个“淡”字来形容。
其实,刚入门的新手,可以先从白牡丹散茶尝试起,不仅方便取茶,也更贴近纯正本味。
采摘期介于白毫银针和寿眉之间,在风味和价格上皆具备兼美的优势,在市面上也相对常见。
冲泡后毫香浓郁、花香四溢,滋味鲜爽回甘,茶汤又不失一定的厚度和层次感,新手也能快速喝懂。
新手刚开始学喝茶,最推荐从新茶中的白牡丹或寿眉喝起,盲目追老成本太高,还容易掉入做旧茶的陷阱。
关于季节分类,喜欢感受不同类型的香气展现,适合选择春白茶。
倘若偏好甘润醇厚的汤感,秋白茶以秋寿眉为主、偶然有少量定制的秋牡丹,也能提供丰富选择。
此作为基础,多尝试比较不同品类,积攒一定经验后,便能找准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类。
《3》
茶壶煮、盖碗泡、玻璃杯泡,什么方式适合白茶?
听过太多人用紫砂壶泡白毫银针,忽略了吸香吸味的材质特点,导致清鲜毫香消失大半。
由于茶壶无法将茶汤尽数沥干,无意间形成的闷泡,同样使得茶汤的饱满口感大幅削弱。
也见过煮新寿眉当做夏季凉茶的例子,满口浓烈的苦涩感让人喝得直皱眉,却被当成是“良药苦口”的原理。
喝遍六大茶类,没有任何一款茶将苦与涩作为金字招牌。
直接煮干茶的做法,只适合陈白茶与老白茶,一年以内的新白茶,内质还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
高温煮茶又加快了物质析出的速度,进而使得茶汤浓度极高。
刚开始接触白茶,要想学会真正的品鉴技巧,首要做的就是掌握盖碗的用法。
逐次冲泡茶汤,丰富的内含物质有序释放,展现出香气和滋味的变化特点,对好茶的了解更加深刻。
另一方面,一旦茶叶存在品质缺陷,也难逃瓷质盖碗的公平检验。
用盖碗做到快出水冲泡,防止物质过度析出,如果茶叶内质匮乏导致耐泡度不足,当下就能展现真实品质。
而便捷的玻璃杯泡法,虽然体现不出风味的变化层次,但在条件有限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解决饮茶需求。
在这种时刻,选择的白茶大多数是平时常喝的口粮茶,以白牡丹、春寿眉的散茶或饼干茶为优先考虑。
日常简单享受,对风味表现的要求不算太精细,喝的正是高山好茶的清新本味。
《4》
白茶能长期存,是不是不会变质?
作为微发酵茶,白茶具备内质持续转化的特性,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保质期限。
在储存严实的情况下,十五年、二十年陈都不成问题。
但年份太高的老白茶,数量极其稀少,很少在市面上流通,尤其需要警惕鱼目混珠的做旧茶陷阱。
因此,有不少人习惯自己存茶,喝老茶更安心,成本也更划算。
将一款白茶从新存到老,三分基础在茶叶自身品质,七分转化要靠后期持续维护。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平时没有确保包装完全密封,又或是存在环境过热过潮等问题。
用不了多久,茶叶品质便开始走下坡路。
刚入门的新手对白茶了解不深,不建议立刻着手存茶,有时随大流反而更容易踩坑。
初期更推荐新茶友选择小份量规格,短期储存的白茶,在1-2个月内喝完能减少变质的概率。
空气中无处不在的水汽,是茶叶品质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哪怕只是密封袋遗漏了一个小缺口,都能成为白茶受潮串味的直接来源,不用半年就完全变质。
在这里提醒大家一点,网上反复提起的“梅子香”、“可可香”等诱人气味,都属于过度发酵后产生的异味。
无论是新茶还是老茶,白茶香气始终属于植物天然散发出的干燥气味,清新而舒缓,和变质气味有着明显不同。
都说白茶能越陈越香,但仅限于内质丰厚的优质茶,千万别将变质茶和做旧茶当做宝。
《5》
喝茶本就是一项放松身心的兴趣爱好,不需要想得太高深莫测。
不先亲自尝试,怎会知道哪一款更适合自己?
品质之间的优劣差距,瞬间就能对比出不同。
“喝自己喜欢的类型,选品质值得信赖的。”
要喝懂白茶,门道就在这一句话。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小陈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