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这句话,道尽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之艰。作为王彦恒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我见过太多患者手握利培酮时内心的挣扎——既渴望快速摆脱症状,又害怕终身服药。今天,我就用40年临床积累的真实案例告诉您:中西医结合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这句话,道尽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之艰。作为王彦恒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我见过太多患者手握利培酮时内心的挣扎——既渴望快速摆脱症状,又害怕终身服药。今天,我就用40年临床积累的真实案例告诉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让您在控制症状的同时,逐步摆脱药物依赖。
一、利培酮的“功与过”:短期救急的代价
利培酮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确实能在48小时内快速压制幻听、妄想等阳性症状。但我在门诊发现,超过60%长期服药的患者会出现三大问题:
代谢综合征:32岁的程序员小刘服药3年后体重暴增28公斤,空腹血糖飙升至9.8mmol/L
锥体外系反应:56岁的李阿姨因双手震颤连筷子都拿不稳,不得不提前退休
情感淡漠:19岁大学生停药后情绪像“断电”般麻木,甚至无法感知家人的关爱
这些现象与《柳叶刀》的研究不谋而合: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中,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率高达30%[1]。正如《神农本草经》所言:“药性有偏,久服必伤”,这正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核心突破口。
二、破局四步法:中西医协同作战手册
第一步:西药精准控症,中药釜底抽薪
急性期用利培酮快速压制症状,同时配伍《景岳全书》的“二阴煎”。去年接诊的强迫症患者小林,在利培酮基础上加用此方,3个月后强迫行为减少70%,西药成功减半。正如张景岳所言:“治神之要,贵在调气”[2],此方通过滋阴降火、交通心肾,能显著改善药物导致的情感麻木。
第二步:针灸“靶向狙击”,立竿见影调神经
每周两次针刺百会、印堂、内关三穴。王彦恒教授在《中医神志病诊疗精要》中强调:“百会为督脉要穴,犹如元神之灯塔”[3]。临床数据显示,配合针灸可降低20%-30%的西药剂量,并能缓解药物引起的口干、便秘等副作用。
第三步:节气药膳调理,借天时养正气
惊蛰喝茉莉玫瑰茶疏肝气
夏至用莲子芯竹叶汤清心火
秋分炖百合银耳羹润肺阴
冬至煲杜仲巴戟天汤补肾阳
这完全契合《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调养法则[4]。曾有位双相障碍患者坚持节气调理2年,如今已5年未复发。
第四步:认知行为训练,打破复发魔咒
通过“情绪温度计”记录法,教会患者识别早期复发信号。有位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记录发现,每次失眠超过3天就会幻听加重,及时介入后成功避免3次复发。
本文所述减药方案需个体化制定,文中药方需经专业医师辨证调整。成功案例仅供参考,疗效因人而异。
参考文献:
[1]Tarsy, D. (2011). Tardive dyskinesia. The Lancet Neurology, 10(10), 956-966.
[2]张介宾. 景岳全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 234-237
[3]王彦恒,康玉春. 中医神志病诊疗精要[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88-91
[4]佚名. 黄帝内经[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6. 56-59
来源:北京精神科康玉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