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看日检 | 《山东法制报》:重拾赵德发与检察官的读书畅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20:04 2

摘要:描写我们家乡的年代剧《生万物》在央视收官,身边无数人安利不止。这是根据赵德发老师30年前所写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改编的。“知不道”“倒果子”“烙煎饼”,听到屏幕上这些我们日日听到的家乡方言,像是带着泥土的香,从我们生活的土地上长出来,让我们倍感亲切与自豪。

《生万物》收官,重拾

赵德发与检察官的读书畅谈

描写我们家乡的年代剧《生万物》在央视收官,身边无数人安利不止。这是根据赵德发老师30年前所写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改编的。“知不道”“倒果子”“烙煎饼”,听到屏幕上这些我们日日听到的家乡方言,像是带着泥土的香,从我们生活的土地上长出来,让我们倍感亲切与自豪。

于是情不自禁地记起,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赵德发老师曾经走进我们日照市东港检察院“与检察官聊读书”,我们也有幸得以现场聆听他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历程。

那是很多干警第一次见到这位书写家乡的文学大家,大家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很多青年干警早早去候场,还特意准备了赵德发老师的书籍等待签名。

初见赵老师,真的令人眼前一亮。矫健的步履,儒雅中透着莫名亲切,金丝眼镜后一双含笑的眼睛,嘴角也始终挂着一抹自然的浅笑,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从容和看遍繁华后的淡泊——谁能想到这是一位年近古稀的长者?我们不禁感慨:文学真的使人永远年轻。

赵老师首先提到了交流前在检察长陪同下参观办案工作区等场所的感受。他特别注意到了报警设备、墙壁干湿温度计、计时器等细节,坦言以前与司法机关接触并不多,但在参观了“东检·心禾”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后,了解到一个基层检察院也为推动国家法治进程贡献了“捕诉前品行调查”等实践样本后,很是欣慰。

在落座的“风正轩”图书室里,他感慨原以为司法机关是“冰冷无情”的,但是所到之处却处处看到了温情与人文关怀,这恰恰是东港检察近年来倡树“你可以永远相信东港检察”文化品牌的体现。

讲座开始,赵老师讲了自己走上文学之路的历程——从小学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24岁萌生写作意愿,此后一边系统学习文学知识,一边大量读书。1988年,33岁的他已经身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是组织上重点培养的干部,但他不顾亲友反对,毅然决定复习报考山东大学作家班。

“那段时间我真是拼了,志在必得,没有退路,我告诉自己必须考上,必须到山大学习,我要当一个作家。”这是赵老师当时的备考信念,最终他以全班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山大作家班。从此,他正式开启了文学创作之路——现在想来,这是一次多么大胆而冒险的选择啊。

之后,他便怀着一颗对文学的赤子之心,与滋养他生长的土地对话,与大海对话,与他所生活的世界对话,与自己对话。

他默默耕耘,先后写出了长篇小说“农民三部曲”《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宗教文化姊妹篇”《双手合十》《乾道坤道》以及《人类世》《经山海》《大海风》等,还有《通腿儿》《下一波潮水》《路遥何日还乡》等多部中短篇小说,纪实文学《白老虎》和部分散文随笔作品。

这份耕耘的回响,我们早已见证。他的长篇小说《经山海》曾获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被改编成电视剧《经山历海》,2021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我记起自己曾专门去剧中取景点“日照市五莲县房家沟村”打卡“石屋村”,去拥抱剧中那曾见证了村庄历史变迁的千年黄连木。“经山历海”四个字,也已成为山东省日照市的城市名片。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的新年献词也使用了《文学之河,经山历海》作为标题,更将其赋予了更深一层的文学意义。

如今回望,赵德发老师当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一条看似更艰难的路——试想,那时的他可曾想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是什么样子?可曾知道自己的这份对文字的执着会感动无数读者,因此收获更丰盈的人生?

去年10月,赵德发老师受聘成为山东大学文学院的一名特聘教授,在作家书院致力于创意写作教学工作。他在受聘仪式上深情地说:从1988年到2024年,三十六年过去,我从山大作家班的学生到山大作家书院的教授,身份之所以改变,最离不开山大的培养与提携。

是的,山东大学给了他起点,也给了他力量,他几十年默默耕耘,时间给了他最好的回答。

如今,《生万物》的热播,再次印证了时间的力量。最近读过无数剧评,深深记住了一位文友对剧中人物封二的评论:“封二是个鲜活的人,他有鲜艳的盼望。和他的土地在一起,他就有最好看的笑容。他的局限性,写成了他的大局观。他的生命力,就是他的不完美。林永健演得太好了,让封二散发出一种喜感和光彩。我喜欢封二,喜欢到不忍心嫌弃他的小眼睛。”

太喜欢这则评论了!这份喜欢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再次想起那次检察交流后的周末,“不过瘾”的我又去日照市图书馆聆听赵老师“阅读海洋,记录成书”的文学讲座,他专门讲到《缱绻与决绝》的创作,他说愿意一直写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想起同去的朋友听完讲座说过的一句话:“慢,才是最快的路;真,才是最深的力。”

这句话,或许也是赵老师写作的注脚吧。他选择了一条看似很“慢”的路,而他用最“真”的情与时间对话,最终收获了更丰盈的人生。我们,作为他的读者,作为这片土地的儿女,何其有幸,能通过他的文字和他的教诲,感受到这份深沉而持久的力量。

来源:日照市人民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