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主播,合约里却暗藏“天价陷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1 15:23 2

摘要:是非曲直,自有检察答案。洞见真相,传递法治声音。为加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杭州检察推出《杭检说案》栏目,还原案件真相,讲述办案故事,阐明案中法理,以案释法,以案警示。

是非曲直,自有检察答案。洞见真相,传递法治声音。为加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杭州检察推出《杭检说案》栏目,还原案件真相,讲述办案故事,阐明案中法理,以案释法,以案警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主播这一新兴职业迅速兴起,并以较高的收入潜力和工作自由度,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加入。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利益驱使,打着运营直播的幌子设下陷阱……

发现赚钱“新赛道”

徐某经营着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直播运营业务,但签约的主播未能提升知名度,公司一直入不敷出。为扭转亏损局面,徐某发现网络上主播与公司的纠纷案件层出不穷,便决心让公司走一条“新赛道”,即让效益较好的主播继续正常直播,让效益较差的主播主动提出解约,最后诉诸法律,索赔违约金。

“我和网友吐槽了公司,没想到竟然是来套话的!”小千(化名)说,2021年7月,她按照合同提前一个月向公司提出离职后,在与微信网友聊天中,对方安慰自己并询问公司有哪些直播平台,想也没想就告诉了对方,还收到了100元微信红包。但是没多久就因违反合同约定,私下诋毁公司,以及泄露商业秘密被公司起诉,小千害怕对方“不赔钱会成老赖”的说法,便同意私下解决,最终向公司赔付了9000元。

修改合同,暗藏陷阱

然而小千不知道的是,该名网友正是徐某利用社交媒体“小号”扮演的。这次“钓鱼”成功后,徐某认为索赔违约金来钱更快,而现有合同的义务条款不够多,于是增加了主播直播时长、不得私下接受打赏、违约需要支付巨额违约金等条款。

2021年12月,徐某等人便开始打着直播运营的幌子,以给予主播固定保底薪资吸引应聘者面试并与之签订经纪合同,但在合同中暗设苛刻义务条款、设定高额违约金、虚构高额投入清单,还利用线上签约软件无法将文字放大的缺陷,故意使用页数多、字体小的合同,阻碍被害人看清合同细节、合同违约条件,甚至谎称后期可以更改合同内容,欺骗应聘者签订合同。

“合同中的这些条款,主播是否有可实现性?”

“很少有能实现的,条件对主播来说都比较苛刻,这样他们违约的可能性才比较高,我们就可以采取下一步的工作,让对方支付违约金。”被告人罗某交代说。

“签合同时说只是走个形式,后期可以商量,我没仔细看就在催促下签字了,后来还让我签了很多版本的合同。”主播小武(化名)说。

待应聘者入职后,徐某等人用“小号”以“钓鱼”的形式恶意创设违约事项,故意造成主播违约的表象,或者肆意认定违约,例如连续10分钟未直播即视为挂机,构成违约,以此为由不向主播支付保底薪资。一旦主播无法忍受提出解约,公司便索要高额违约金或赔偿金,再以拟提出仲裁等方式向主播施加压力,达到非法获取主播违约金或赔偿金的目的。

经查,截至案发,徐某等人诈骗金额达20余万元。经钱塘区检察院提起公诉,钱塘区法院依法以诈骗罪对徐某等人判处刑罚。

检察官提醒

本案中,该传媒公司实际并未真实履行主播经纪合同,而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瞒招募主播是为了后期索要违约金或赔偿金,诱骗被害人签订相关合同来非法占有其财物。其犯罪行为分为四个步骤:步骤一,广撒网,寻找素人主播;步骤二,和主播签订合同,约定高额违约金;步骤三,提供低质量运营服务,导致主播直播无效果;步骤四,主播停播即认定主播违约,后提出诉讼或仲裁。拨开诉讼、仲裁的面纱,背后是被告人诈骗的犯罪故意。

对此,检察官提醒,在应聘网络主播时,要看经纪机构有无资质,经纪人有无资质,该公司有没有运营主播成功的案例,该公司有无提起民事诉讼、仲裁的先例,签订合同时重要条款要过目,权利义务要一再确认,不可单单听信传媒公司的一面之辞盲目签约。

作者:钱塘检察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