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万吨订单暗藏玄机!中美博弈下,全球粮食定价权正在易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1 15:01 1

摘要:中国进口商在本周初与巴西供应商达成多笔交易,累计采购量超过40船大豆。这批货物预计将于未来三个月内陆续交付,总量接近250万吨,相当于国内月度压榨需求的三分之一。此次集中采购的时机与规模,折射出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微妙变化。

据行业消息,中国进口商在本周初与巴西供应商达成多笔交易,累计采购量超过40船大豆。这批货物预计将于未来三个月内陆续交付,总量接近250万吨,相当于国内月度压榨需求的三分之一。此次集中采购的时机与规模,折射出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微妙变化。

价格窗口与采购逻辑
巴西大豆报价自年初以来呈现波动下行趋势,雷亚尔汇率走弱叠加新季供应压力,使该国大豆FOB价格较上月回落约5%。这一价格调整恰好与中国春节后补库周期形成共振。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压榨企业选择此时锁定远期合约,既规避了南美运输旺季可能出现的物流溢价,又平衡了中美贸易关系不确定性带来的供应链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采购节奏明显快于往年同期。通常情况下,中国买家在2-4月逐步增加南美采购,但本周交易量已接近2月全月水平的60%。这种加速动作背后,反映出企业对国际形势的预判——当前巴西港口大豆库存充足,而美国农业部预测2024年美豆种植面积可能缩减,促使进口商提前建立安全库存。

供应链多元化战略深化
过去五年间,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地结构持续优化。海关数据显示,巴西大豆占比从2019年的65%提升至2023年的72%,而同期美国份额维持在22%左右。本周的批量采购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某跨国粮商驻圣保罗交易员透露,部分订单甚至采用了"溢价锁定"条款,即买方支付额外费用确保优先装船权,这种操作在往年第二季度较为罕见。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当前采购模式存在双重考量:一方面,3月后巴西卡车运费季节性上涨可能推升到港成本;另一方面,北美产区天气炒作窗口临近,提前完成大部分三季度原料采购,可有效降低后期价格波动风险。某华东大型压榨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远期点价合约已覆盖其三季度需求的80%,这一比例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全球贸易链的蝴蝶效应
此次集中采购产生的连锁反应正在显现。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近月合约应声下跌1.2%,而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现货溢价收窄至15美分/蒲式耳。航运市场方面,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中的巴拿马型船租金单周上涨8%,主要受益于大豆货盘激增。

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农场主联合会近期向白宫提交报告,要求重新评估对华农产品出口政策。该文件特别提到,中国买家在2024年前两个月的美豆采购量同比下降28%,这种结构性转变可能影响美国中西部农业带的种植决策。与此同时,巴西植物油工业协会(ABIOVE)将2024年大豆出口预期上调至创纪录的9800万吨,较上月预测值增加3%。

未来市场关键观察点
随着南美新作上市,市场关注焦点转向三点:一是巴西CONAB机构是否继续调高产量预估,当前1.55亿吨的预期已较去年实际产量增长5%;二是美国农业部3月供需报告对全球期末库存的调整方向;三是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是否会启动政策性大豆拍卖,以平抑潜在的进口成本上涨压力。

某国际投行大宗商品分析师认为,当前采购热潮可能持续至3月中旬,届时市场将进入北美种植意向报告前的观望期。如果巴西升贴水报价继续走弱,不排除出现第二轮集中采购的可能,特别是对于需要补充四季度库存的沿海压榨企业而言。

来源:初恋谈星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