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军国主义至今都没有被清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19:18 1

摘要:反观日本就大有不同了,不仅事先说好的分批占领没落实,反倒还让裕仁天皇这头军国主义带头分子继续当着天皇,别说对受害者不公平,在战后的德国人看来也很不公平。

同样是二战战败国,为什么德国在战后被拆分的四分五裂,而日本的军国主义却至今都没有被清算?

柏林被攻占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核心人物基本都已经自尽了,中高层将领受审的受审,绞刑的绞刑,留下来的那些人基本都是纳粹组织的反对者。

艾哈德因为反对纳粹的统治经济,本身能力又出众,战后被任命为经济部长。

阿登纳原本就是市长,因不肯配合纳粹组织被赶下台,在一家修道院里躲了11年,战后不仅重新被任命市长,并且还当选了联邦德国的第一任总理。

后来的继任者基本都差不多,不是因为不肯加入纳粹组织遭到打压,就是直接加入了欧洲的反抗组织。

这些人当上德国总理后,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非常小心。

1951年,阿登纳就明确表示:纳粹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滔天罪行,对此我们有义务进行道德和物质的赔偿。

1970年,西德总理波兰特甚至还在纪念碑前下跪,自发为被纳粹德国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反观日本就大有不同了,不仅事先说好的分批占领没落实,反倒还让裕仁天皇这头军国主义带头分子继续当着天皇,别说对受害者不公平,在战后的德国人看来也很不公平。

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现在的GDP总量仅次于中美,不同于日本战后获得了美国大量扶持,以及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大发战争财,德国战后的经济复苏真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如果没有艾哈德的币制改革,可能德国人现在都还吃着50万马克一个的面包。

反观日本呢,在东京经历李梅烧烤,广岛长崎两个工业城市被送去“杜鲁门快递”后,战后工业体系不仅没怎么受打击,甚至几年内就彻底恢复了,后来还有反超美国的趋势。这当然不是日本“躬匠精神”在发光发热,只不过是美国有意放纵罢了。

早在1945年,日本天皇还没有签署投降书的时候,美国就已经感受到冷战的压力逐渐被激化,于是为了在亚洲获取一块前沿阵地,就派出了银行家约瑟夫·道奇,和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一起赶赴日本,和日本天皇一起商讨如何恢复日本战后经济,史称“道奇路线”。

当然,此时还不能叫战后,之所以日本对美国耳提面命,就是因为美国在1945年初还没表露出垫付日本天皇统治的想法,日本方面也乐见其成,只靠一纸投降书就能换来战后十数年的经济扶持,几乎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军国主义者都是疯子,但不是傻子。他们费那么大工夫侵略中国,不就是想转移经济问题带来的社会矛盾吗,这下美国上赶着给自己送钱,经济问题没了,谁又想去煽动群众,搞什么“一亿玉碎”呢。

虽然后来美日两国因为改制问题再度翻脸,杜鲁门下令给日本送了两颗蘑菇蛋,给裕仁天皇直接炸蒙了,但当初他们所定下的“道奇路线”却仍然在生效。

而对于美国来说,客观上他们要想办法遏制红色阵营,主观上美国社会确实也有很大的反战情绪。罗斯福把刀架在资本家脖子上,给美国民众换来了几年富裕生活,还没享受完就去打仗了,就算太平洋战场上的伤亡比很低,美国政府那时候也负担不起几年战争了。

正是因为这样,在日本战后经济恢复的50年代到60年代期间,日本不仅可以保留作为国家象征的天皇,东条英机内阁成员中很大一部分,像岸信介,依然好好的当着他的内阁首辅,南京大屠杀的实际决策者朝香宫鸠彦王,也没有得到任何清算。

毕竟像他们这些人,要么是重要的皇室成员,要么手中掌握着军政大权,动了他们无疑是动了当时日本政府的根基,制衡红色阵营也就更无从谈起。

对寻常的日本人来说,或许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军国主义”,但他们知道,以前打仗时自己经常吃不上饭,可美国人来了以后,又是送钱又是送人,不仅给他们提供技术,还给他们盖工厂,甚至亲自下场纠正日本错乱的经济模式,制定了日元兑美元的比例,在石油化工、汽车、家电等行业给了日本极大帮助,这种情况下的日本人又怎么会去仇恨或惧怕美国人,不把靖国神社拆了让麦克阿瑟坐进去都已经很克制了。

至于当代日本人,受工作和住房压力可能不太关注政治,对日本政客隔三差五开大会也并不感冒。

以至于国内个别人就开始在网上渲染,散播一些“日本人已经放下了仇恨,日本根本就没有军国主义”这种离谱言论。

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王洪光就曾说过,日本军国主义绝不是“草木皆兵”,必须慎之又慎。

日本现在能安安生生坐在那儿和我们做生意,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军国主义”思想了,也不是因为他们脾性变了,只是因为中国强大了。

日本现在别说3个月灭亡中国,300个月,300年都不可能办到,所以他们才只能逞嘴上之勇,行动上还得乖乖和我们打好关系。就如同那句至理名言,他们不是认识到了错误,只是觉得自己再不认错可能就要死了。

回过头来再看美国,由于道奇路线的存在,日本不仅快速度过了战后经济复苏的阵痛期,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也为随之而来的科技制造业提供了有利的产业转型道路。

经济上美国扶持日本,政治上允许日本保留天皇,外交上又积极拉拢日本进入西方阵营,几乎是全方位“喂饭”,生怕日本战后发展不起来,担当不起“桥头堡”的重担。

直到1952年,美国宣布结束对日本的占领,日本的狗链子彻底被放开。在日本政府高额补贴之下,一个个私营工厂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此时的日本真可谓是“社长遍地走”,仅一年时间,日本经济就彻底恢复到战前状态。

可以说,如果没有苏联在旁边看着,给中国提供了不少人才和技术的扶持,如果没有毛主席的运筹帷幄,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的漂亮一仗,日本那时候再来一次侵华战争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日本经济就迎来了迅速腾飞。没有摸着石头过河,也没有一步一个脚印,就好像把一只饿狼关了几年,之后再放到水草肥美的草原上肆意捕猎是一个道理。

经济基础有了,文化产业自然也会迅速发展。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就在此时创办了自己的动画公司,制作了日本第一部连续剧形式的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

之后包括我们熟知的宫崎骏这些动画导演,虽说在他们的作品里也多少反映出一些反战思想,在中国获得了一众好评,可这也意味着日本同期就有大量的小说、漫画、电影等文化作品中,充斥着日本扭曲侵略历史,抹黑中国的元素,这种文化思想和舆论层面的领先优势,也是日本现在年轻人漠视侵略历史,传播右翼思想的一众潜移默化的引导工具。

到了现在,日本虽然不具备像80年前那样的军国主义环境,但终究还是换汤不换药。

日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军队,但他们却可以自由贩卖军火。打过仗的人都知道,一个国家就算偃旗息鼓多年,但只要军工生产不落下,必要时也能第一时间武装军队。

至于“和平宪法”,也已经逐渐被日本给架空了,如果日本自卫队成为了日本正规军队,那他们就等于随时都有发动战争的权力。

其实从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的过程来看,日本这个国家说起来是土地狭小、资源贫瘠,遇到经济问题必须通过战争来对外扩张,但现实中他们就算不走战争这条路,依然能把经济发展起来,日本再困难,难道还有清末时的中国困难吗?

只要路走对,有没有什么军国主义都能发展起来,路走不对了,再怎么逃避侵略历史,鼓吹“中国威胁论”都是无用之功。

来源:毒舌混知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