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9月16日至17日,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首都华盛顿召开货币政策会议,该会议常被形容为“华尔街的心跳”,因为其不仅决定美元利率高低,也牵动全球资本流向、各国央行政策,乃至普通家庭的房贷和就业。
转自: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当地时间9月16日至17日,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首都华盛顿召开货币政策会议,该会议常被形容为“华尔街的心跳”,因为其不仅决定美元利率高低,也牵动全球资本流向、各国央行政策,乃至普通家庭的房贷和就业。
17日(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会议结束后,市场将迎来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结果。
而时隔一年,外界纷纷押注美联储重启降息。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联储本周降息25个基点是大概率事件,但也不排除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
本月FOMC货币政策会议备受关注
美联储能否继续保持独立性?
FOMC是美联储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通俗讲,就是美国央行的“决策班子”。它决定美元利率升降,影响着房贷、物价和全球资金走向,每一次会议都被视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向标。
FOMC每年固定召开8次会议(如有特殊情况,譬如危机或突发事件时,FOMC还会召开临时会议。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疫情期间,都曾出现过“紧急降息”的非常规举措),其中每年3月、6月、9月、12月召开的4次堪称“重量级”。因为这几次会议会公布经济预测摘要(SEP),包含著名的“点阵图”(Dot Plot)。
美联储现主席鲍威尔的任期将于2026年5月结束。历史上,美国总统通常会在现任美联储主席任期结束前3至6个月宣布提名人选。现在鲍威尔的任期还有大半年,白宫已公布候选人身份开启面试,引发外界大量关注(图为鲍威尔,来源:视觉中国)
据央视新闻报道,FOMC的决定最首先左右的就是美元利率——对美国民众而言,加息意味着贷款更贵、储蓄利息更高;降息则可能缓解房贷压力,但也伴随物价上行风险。
对全球市场来说,美元利率作为全球资金的“锚”,影响着资本流向与新兴市场稳定。许多国家央行不得不跟随美联储的步伐,以避免本币贬值或资本外流。
而从国际政治层面考量,在贸易紧张、地缘动荡背景下,联储的每一次政策动作,都会被外界与美国政府的政治动向联系起来。
而此次9月会议格外引人注目,有以下几大原因:
首先,目前已经到了政策转向的临界点。美联储上次降息还是2024年底(去年9月,美联储启动了四年多来的首次降息,但在降息100个基点后便止步不前),过去几个月中,市场一再预期美联储将进行2024年底以来的首次降息,降不降、降多少,都已成为市场热议的悬念。市场动向、就业数据放缓、通胀持续高于目标,这些都给降息带来了压力。如此次会议如预期般下调25个基点,将不仅是技术性调整,更可能标志着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当地时间9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表示,“太迟先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必须立即降息,而且幅度必须比他预想的更大(图为特朗普,来源:视觉中国)
其次,联储独立性面临考验。自今年1月重返白宫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屡次喊话美联储降息,甚至扬言将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目前,特朗普已公布3名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名单:包括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前美联储理事凯文·沃什以及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上述三人均曾表现出对美联储的批评)。与此同时,当下围绕美联储部分理事职位的政治斗争也在继续——当地时间9月15日,美国参议院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对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出任美联储理事会成员的提名;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也在经历了与特朗普政府的官司后,侥幸留在了美联储理事会中。
面对特朗普政府与美联储的明争暗斗,鲍威尔在独立性与政治现实之间如何拿捏,美联储能否继续保持独立,外界都想通过此次会议一看究竟。
且特朗普提名的新任美联储新理事米兰的确认时间恰好就在此次会议开始前,其对更激进降息或者改变政策路径的推动究竟如何,也备受外界关注。
第三,则在于经济预测摘要和点阵图的发布。SEP会更新对通胀、GDP增长、失业率的预测;点阵图则会显示联储对利率路径的预期,比如2026年底前是否继续降息。而市场最关心的则是,2026年前的终端利率预期是否被下调,这将直接决定全球资金的流向和投资者信心。
央视新闻报道分析称,美国联邦上诉法院驳回总统特朗普对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的解雇令,暂时保住了美联储的“防火墙”。但通过参议院确认斯蒂芬·米兰将出任美联储理事会成员等策略,美联储内部形成对抗格局,其政策独立性未来仍面临持续挑战(图为莉萨·库克,来源:央视新闻)
降息25个基点是大概率事件
美联储降息“大局已定”?
8月以来,美联储两大职责——通胀和就业双双持续承压,物价持续上涨的同时,就业市场开始降温。
首先来看数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2.9%,与市场预期的2.9%持平,前值为2.7%;核心CPI同比上涨3.1%,与市场预期的3.1%持平,前值为3.1%;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2万人,预期7.5万人,前值7.3万人;失业率4.3%(创近4年来新高),预期4.3%,前值4.2%。
一般而言,通胀反弹指向维持较高利率,就业恶化则指向降低利率。那么,市场为何押注美联储将更侧重就业数据并降息25个基点?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分析指出,从通胀看,今年4月,美国通胀率已下降至较为理想的水平,存在降息的可能,但当时关税政策的实施导致不确定性急剧上升,美联储不得不进一步观望。目前来看,尽管通胀较4月略有上升,但上升趋势总体放缓,通胀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大幅上升。而从就业数据看,美国8月失业率较此前略有上升,非农数据大幅下跌,经济增速的放缓也导致其对就业的支撑逐步降低。因此,综合来看,9月美联储大概率将按照常规思路降息25个基点。
美国市场预测平台“卡尔希”网站近期也预测,目前美联储9月降息至少2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99%。
显然,美联储9月降息几乎是“板上钉钉”。
至于降息幅度,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降息25个基点是大概率事件,但也不排除超预期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最新预测显示,目前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2.5%,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7.5%。
“9月美联储降息较大概率仍然是25个基点,不排除在投票过程中,出现支持降息50个基点的阵营。”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则分析指出,近期数据远未形成明确的经济衰退信号,并不足以支撑降息50个基点。因此,美联储更可能降息25个基点,这既能释放宽松信号,又为后续政策预留调整空间。若本次直接降息50基点,可能被市场解读为对经济衰退的恐慌性反应,反而加剧不确定性。
同时,美国银行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和12月各降息25个基点。若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走弱,美联储可能在10月会议上也降息,且2026年降息幅度“可能更大”。
对此,胡捷则判断指出,“后续能否大踏步地持续降息,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经济数据的变化。”总体而言,美联储会进入一个相对谨慎,但较为持续的降息进程。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