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内心不光明磊落,那还点什么灯(祈求光明)呢?如果念头不公正公平,那还读什么经书呢?
《劝世歌》
摘自清朝《何仙姑宝卷·劝世歌》
【原文】
心不光明点甚灯?念不公平看甚经?
大秤小斗吃甚素?不孝父母斋甚僧?
妙药难医冤孽病,横财不富命穷人。
利已害人促寿算,积善修行裕子孙。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暗中阴骘分明有,远在儿孙近在身。
守口莫谈人过短,自短何曾说与人。
生事事生君莫怨,害人人害汝休嗔。
欺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
【译文】
如果内心不光明磊落,那还点什么灯(祈求光明)呢?如果念头不公正公平,那还读什么经书呢?
用大秤进、小斗出的不正当手段来盘剥他人,这样的人还吃什么素(想求心安呢)?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却去斋供僧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再好的药也难以医治因冤孽(前世或过往的恶业)而产生的病症,意外得来的不义之财也无法让命中注定贫穷的人真正富裕起来。
做利己却损害他人的事情会缩短自己的寿命,积累善行、修养品德能让子孙后代受益。
坏人做坏事,人们可能会害怕他,但上天是不会放过他的;善良的人可能会被人欺负,但上天不会辜负他。
暗中所做的善事,上天都清楚地记着,(福报)远的会体现在子孙身上,近的就会体现在自己身上。
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自己的短处又何曾向别人说起过呢?
没事找事而引出麻烦,你就不要抱怨了;去伤害别人,最终别人也会伤害你,你也不要恼怒。
昧着良心做事会折损自己一生的福气,品行不端、做事缺德,上天会让他一辈子贫穷。
《劝世歌》
【原文】
倚富欺贫之人不可近他。口是心非之人不可结他。
时运未来之人不可贱他。不知高低之人不可理他。
反面无情之人不可交他。饮酒不正之人不可请他。
撒刁撒泼之人不可惹他。来路不明之人不可留他。
说长道短之人不可敬他。年高有德之人不可慢他。
读书明礼之人不可轻他。忠孝老实之人不可哄他。
哑聋眼瞎之人不可戏他。鳏寡孤独之人不可欺他。
【译文】
那些倚仗自己富有而欺负贫穷之人的人,不可以接近他。那些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口是心非的人,不可以和他结交。
那些时运还没有到来、暂时不得志的人,不可以轻视他。那些不知分寸、不懂高低的人,不可以搭理他。
那些翻脸不认人、毫无情义的人,不可以和他交往。那些喝酒行为不端正、借酒撒疯的人,不可以邀请他。
那些耍无赖、撒泼的人,不可以招惹他。那些钱财或物品来路不明的人,不可以留他在身边。
那些喜欢说别人长短、搬弄是非的人,不可以敬重他。那些年纪大且有德行的人,不可以怠慢他。
那些读书明理、知晓礼仪的人,不可以轻视他。那些忠诚孝顺、老实本分的人,不可以哄骗他。
那些又聋又哑、眼睛看不见的残疾人,不可以戏弄他。那些鳏夫、寡妇、孤儿、孤独无依的人,不可以欺负他。
【原文】
得人恩义且莫忘他。受人之托且莫误他。
生意买卖且莫瞒他。无义之财不可取他。
无衣无食不可笑他。爱穿爱吃且莫学他。
不行正道且莫理他。打牌掷骰且莫看他。
言语不定且莫信他。谈笑闺阁且莫听他。
人或失错且莫怨他。积善修福且莫毁他。
【译文】
得到了别人的恩情和帮助,千万不要忘记他。接受了别人的托付,千万不要耽误他的事。
在做生意买卖的时候,千万不要欺骗他。那些不义之财,不可以去获取。
对于那些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的穷苦人,不可以嘲笑他。那些只知道爱穿好的、爱吃好的、追求奢华享受的人,千万不要学他。
那些不走正道、行为不端的人,千万不要搭理他。那些打牌赌博的人,千万不要看他(参与或围观)。
那些说话没有准头、言辞不确定的人,千万不要相信他。那些谈论闺阁之中隐私之事、说些低俗玩笑话的人,千万不要听他说。
别人如果犯了错误,千万不要埋怨他。那些积善行德、修福积德的人,千万不要诋毁他。
【原文】
世人笑我。说我。欺我。骂我。打我。害我。轻我。贱我。
何以处之。
只是容他。宽他。由他。怕他。恕他。让他。躲他。不惹他。
再过几年看有他无他。
【译文】
如果世人嘲笑我、说我的坏话、欺负我、辱骂我、打我、陷害我、轻视我、贬低我,
该如何对待这种情况呢?
那就只是容忍他、宽恕他、任由他、畏惧他、原谅他、谦让他、躲开他、不招惹他。
再过几年,看看还有没有他(再看他的下场如何)。
《劝世》
耍孩儿(戏曲剧种)
【原文】
劝人生,戒官司,告状人,真是痴。纵然有理休争气,片时忍辱全家福,一到分庭悔便迟。花钱费钞荒田地。若耐了一时闲气,可不是留了家私?
【译文】
劝告世人,要戒掉打官司的念头。那些去告状的人,实在是太糊涂了。即便自己有理,也不要争一时之气。短暂地忍受屈辱能让全家人幸福平安,一旦到了公堂之上,后悔就来不及了。打官司不仅要花费钱财,还会荒废田地。如果能忍受一时的闲气,这不就相当于留住了家产吗?
【原文】
劝人生,赌莫浓,越贪财,越弄穷。输赢无定将钱送,一家衣食谁人办?父母妻儿望个空。惯成游手无营运。少不得钻篱挖壁,这下场头,王法难容。
【译文】
劝告世人,不要过度沉迷赌博。越是贪图钱财,就越会把自己弄得穷困潦倒。赌博输赢不定,只会白白把钱送出去。一家人的吃穿用度靠什么来维持呢?父母妻儿的期望也会落空。一旦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习惯,就没有了营生的手段。到最后免不了会做出钻墙撬壁之类的偷盗行为,这样的下场,是王法所不能容忍的。
【原文】
劝人生,莫逞强,最无情,斗殴场。一时失手将人丧,王法昭昭难赦你,一命填偿两命伤,生生世世成冤障。切劝你莫轻动手,动手时仔细思量。
【译文】
劝告世人,不要逞强好胜。最无情的地方,就是斗殴的场所。一旦一时失手把人打死了,法律是公正严明的,不会轻易饶恕你。一条人命去抵偿,还会导致两家都受到伤害,世世代代结下冤仇。真心劝你不要轻易动手,动手之前要仔细考虑清楚。
【原文】
劝人生,莫轻生,歹心肠,图赖人。谁知白送残生命,自家寻死谁怜你,带水拖绳鬼也憎,黄泉悔恨无人问。你逆了上天之意,百千年那得超升?
【译文】
劝告世人,不要轻易轻生,不要怀着歹毒的心思去讹诈别人。哪里知道这只会白白送掉自己的性命,自己寻死又有谁会可怜你呢?带着绳索投水自尽,连鬼都觉得憎恶。到了黄泉之下后悔也没有人过问。你违背了上天的意愿,千百年都难以得到超度。
【原文】
劝人生,各安心,久长交,淡七情。成群结党倾身命,盟香歃血欺良善,酗酒行凶玩法轻,有时连累无干净。各人有同胞骨肉,又何须结拜弟昆?
【译文】
劝告世人,各自安守本分,保持长久的交情,看淡七情六欲。成群结党可能会赔上自己的性命,焚香盟誓、歃血为盟去欺压善良的人,酗酒闹事、无视法律。一旦出事,有时会连累得干干净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生骨肉,又何必非要结拜为兄弟呢?
【原文】
劝人生,莫为非,负皇天,神鬼知。几曾见盗贼成家计?一朝犯法遭刑宪,身坐监牢活惨凄,家中妻子谁来替,你只看恢恢天网,饶得过哪个人儿?
【译文】
劝告世人,不要做坏事,辜负上天,要知道神鬼都在看着。什么时候见过盗贼能够成家立业呢?一旦触犯法律受到刑罚,自己身陷牢狱,生活凄惨。家里的妻子儿女又有谁能来替代你受苦呢?你只要看看那无处不在的天网,又有哪个人能逃得过去呢?
【原文】
劝人生,早完粮,你须知,官也难。急公二字心头放,一时济得公家急,官长知伊百姓良,忍将血肉污刑杖?你只看银牌奖赏,好良民处处宣扬。
【译文】
劝告世人,要早点缴纳赋税。你应该知道,官府也有难处。把急公好义这两个字放在心上,一时之间能够帮上公家的忙,官员就会知道你是良民,又怎么会忍心用刑杖来责罚你呢?你只要看看那些得到银牌奖赏的人,好的良民会被到处宣扬。
【原文】
劝人生,做好人,这歌词,着意听。披肝沥胆总须信,果然一力能行善,岂有皇天负好人,自然保佑全家庆。今日做循良君子,到后来有好儿孙。
【译文】
劝告世人,要做个好人,一定要用心听这歌词。只要真心诚意地去做好事,就一定要相信。如果真的能够全力去行善,上天又怎么会辜负好人呢?自然会保佑全家人幸福安康。今天做个善良守规矩的君子,到以后就会有好的儿孙后代。
【原文】
劝人生,孝爹娘,养孩儿,难上难。千辛万苦忧愁担,一朝养得孩儿大,恶语高声把父母伤。天雷不肯轻饶放,细思想从前恩育,真个是沧海难量!
【译文】
劝告世人,要孝顺父母。养育孩子,实在是难上加难。千辛万苦,担惊受怕。一旦把孩子养大了,孩子却恶语相向、高声顶撞父母。上天的雷罚是不会轻易放过这种人的。仔细想想父母从前的养育之恩,真的是像大海一样深广,难以估量!
【原文】
劝人生,爱弟兄,同爹娘,共祖宗。分开手足心先痛,一朝患难无朋友,打虎还须亲弟兄,同胞到底恩情重。切莫要争长竞短,自做了只影孤鸿。
【译文】
劝告世人,要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大家都是同一个爹娘所生,同一个祖宗。分开了兄弟姐妹,心里会先感到痛苦。一旦遇到患难,没有朋友可以依靠,打虎还得靠亲兄弟。同胞之间到底是恩情深重。千万不要为了一些小事争长论短,到最后自己就像一只孤独的大雁一样。
【原文】
劝人生,护乡村,谨提防,叙四邻。连街合巷同船命,贼来火发齐声起,得好乡邻胜远亲。闲时须要相恭敬,最不可幸灾乐祸,谁保得无事终身?
【译文】
劝告世人,要保护好自己的乡村,小心提防,和四邻友好相处。整条街巷的人就像同坐在一条船上,命运相连。一旦有盗贼来了或者发生火灾,大家一起呼喊起来。有好的乡邻比有远亲还要好。平时要相互尊重恭敬。最不可以幸灾乐祸,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事情呢?
【原文】
劝人生,学辛勤,男耕田,女织机。辛勤得转贫穷运,财来苦处偏安稳。淡食粗衣也饱温,高低贫富谁能定?你不见眼前田地,霎时间转换三村。
【译文】
劝告世人,要学会勤劳。男人耕田,女人织布。通过勤劳可以改变贫穷的命运,从辛苦中得来的钱财往往更加安稳。粗茶淡饭也能让人吃饱穿暖,富贵贫穷又有谁能确定呢?你难道没看到眼前的田地,短时间内就可能换了好几户人家。
(戏曲剧种)
耍孩儿约起源于元代,是由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受其他戏曲音乐和民歌的影响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六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
关于耍孩儿剧种的起源,当地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是:汉元帝时,昭君王嫱出塞和蕃,出了雁门关,眼前一片荒凉,倍感思念家乡,因而哀恸欲绝,泣不成声,直到嗓音嘶哑,还是哽咽不止。后人为了纪念昭君,模仿她的悲切哭声,编成哀惋歌词进行演唱,几代辗转流传,遂成该剧。
另一说是:唐明皇生下太子啼哭不休,集梨园子弟唱曲取乐,以逗太子止泣,所唱各曲均不奏效,唯唱此曲后,太子转悲为喜,破啼一笑,唐明皇随即命名此曲为“耍孩儿”。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据有人专门考证,该剧种真正起源于元代,与元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耍孩儿又称咳咳腔,是山西大同地区观众所喜爱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以曲牌名命名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它源于桑干河中游,曾活跃于大同、朔州及晋西北神池、五寨,内蒙的呼和浩特、包头等地,深受观众喜爱。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已有耍孩儿的班社活动,它的形成至少在此以前。耍孩儿是祖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被专家誉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
来源:厚德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