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板块的 “暗线”,很多人还没看懂!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16:37 1

摘要:今天(9 月 17 日)开盘前,不少投资者被一个细节惊到:科技 ETF竞价阶段被北向资金净买入超 3 亿元,某 AI 龙头股更是直接 “跳空高开 2%”。

今天(9 月 17 日)开盘前,不少投资者被一个细节惊到:科技 ETF竞价阶段被北向资金净买入超 3 亿元,某 AI 龙头股更是直接 “跳空高开 2%”。

其实这不是偶然 —— 过去 5 个交易日,机构调研科技企业的次数 “环比暴增 120%”,但散户圈里,讨论最多的还是 “新能源还能不能涨”“消费什么时候反弹”。

为什么偏偏是科技?今天咱们把科技板块的 “底层逻辑、细分机会、资金暗线” 扒个底朝天,看完你就明白:这轮科技行情,不是 “炒短线”,而是 “时代级趋势” 的预演。

一、科技板块 “被低估” 的三大核心逻辑

很多人觉得 “科技是题材炒作”,但 2025 年的科技,早已是 “政策托底 + 业绩爆发 + 技术突破” 的三重确定性共振:

1. 政策端:“新型工业化” 是 “硬主线”

8 月底,《新型工业化推进纲要》发布,明确 “到 2035 年,新型工业化基本实现”。而 “新型工业化” 的核心,就是 **“科技赋能制造业”**——AI 大模型进工厂、工业软件国产化、高端芯片替代,这些都是政策 “真金白银” 支持的方向。

比如,今年仅 “工业软件” 领域,各地政府补贴就超 50 亿元;芯片领域,大基金三期募资超 2000 亿元,重点投向 “先进制程、设备材料”。政策不是 “喊口号”,而是 “真给钱、给订单”。

2. 业绩端:“中报验证”,科技股盈利超预期

中报季结束后,科技板块的 “业绩韧性” 远超市场预期:

AI 产业链:某 AI 服务器龙头中报营收同比增 85%,净利润增 120%,源于 “大模型训练 + 企业级 AI 应用” 带来的服务器需求 “暴增”;

半导体设备:某设备龙头中报营收增 60%,净利润增 90%,受益于 “国内晶圆厂扩产 + 设备国产替代加速”;

工业软件:某 CAD 龙头中报营收增 45%,净利润增 70%,因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国产工业软件的采购量翻倍”。

这些 “业绩硬数据”,证明科技股不是 “空中楼阁”,而是 “真金白银在赚钱”。

3. 技术端:“突破密集期”,打开成长天花板

科技领域的 “技术突破” 正进入 “密集爆发期”:

AI 大模型:国内 “通义千问”“文心一言” 等大模型,从 “实验室” 走向 “企业应用”,某云服务商推出的 “AI + 工业质检” 方案,让工厂质检效率提升 3 倍;

半导体:中芯国际 14nm 制程良率超 95%,7nm 制程研发进展超预期;国产 EUV 光刻胶实现 “从 0 到 1” 的突破;

工业母机:国产五轴联动机床精度对标国际一线品牌,某龙头企业拿到 “航空航天领域” 亿元级订单。

技术突破带来 “产品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扩大→估值重估” 的正向循环,让科技股的 “成长空间” 被彻底打开。

二、科技细分赛道:从 “炒概念” 到 “看业绩”,哪些是真机会?

科技是个大板块,细分赛道 “分化极大”。这几个方向,是 “政策 + 业绩 + 技术” 三重共振的 “真机会”:

1. AI 产业链:“应用落地” 是核心

AI 不再是 “讲故事”,而是 “真赚钱”,重点看 “大模型 + 算力 + 应用”:

大模型:关注有 “算法优势 + 场景数据” 的企业,如能将大模型落地 “金融、医疗” 等垂直领域的公司;

算力:AI 服务器、算力芯片是 “刚需”,某服务器龙头(为国内大模型企业供货)中报业绩暴增就是明证;

应用:“AI + 办公”“AI + 教育”“AI + 医疗” 的应用企业,若推出 “爆款产品”,业绩将 “爆发式增长”(如某 AI 教育企业,半年内付费用户超千万)。

2. 半导体:“国产替代” 是主线

半导体是 “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国产替代” 进入 “攻坚期”,重点看 “设备、材料、设计”:

设备:光刻胶、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 “卡脖子” 环节,国产企业(如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市占率快速提升;

材料:光刻胶、靶材、抛光液等材料,国内企业(如安集科技、江丰电子)实现 “从实验室到量产” 的突破;

设计:存储芯片、模拟芯片等领域,国产设计公司(如长江存储、圣邦股份)逐步替代海外品牌。

3. 信创与工业软件:“政策 + 需求” 双驱动

“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和 “工业软件”,是 “国家安全 + 产业升级” 的双重需求,重点看:

信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 “基础软件”,以及 “党政、金融” 等领域的信创集成商;

工业软件: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工业软件,国产龙头(如中望软件、中控技术)“国产化率” 快速提升。

4. 工业母机与高端制造:“新型工业化” 的核心

“工业母机”(机床)是 “制造业之母”,高端制造是 “新型工业化” 的载体,重点看:

工业母机:五轴联动机床、高端数控机床,国内龙头(如秦川机床、海天精工)的技术突破,减少了 “航空航天、汽车制造” 对进口机床的依赖;

高端制造:机器人、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的企业(如埃斯顿、应流股份),既受益于 “国产替代”,又享受 “下游需求爆发” 的红利。

三、资金动向:“聪明钱” 在科技里买什么?

看懂 “资金动向”,能帮我们 “站在巨人肩膀上” 选方向:

1. 北向资金:“买核心,卖杂毛”

最近 10 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净买入最多的科技股,集中在 **“AI 龙头、半导体设备龙头、信创核心企业”**—— 某 AI 龙头被净买入超 20 亿元,某半导体设备龙头被净买入超 15 亿元。

北向逻辑清晰:只买 “有核心技术、有业绩支撑” 的科技股,对 “纯概念炒作” 的小票则 “逢高卖出”。

2. 公募基金:“加仓科技,减仓消费”

基金中报显示,公募基金对科技板块的持仓比例环比提升 3.2 个百分点,对消费板块的持仓比例环比下降 2.8 个百分点

从具体标的看,基金加仓最多的是 “AI 产业链、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 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说明 “机构资金” 对科技板块 “长期逻辑” 高度认可。

四、操作建议:普通人怎么参与科技行情?

科技板块 “弹性大、波动也大”,普通人参与要 “讲策略、控风险”:

1. 选股:“抓龙头,避小票”

科技股 “赢者通吃” 效应明显,优先选 “各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如 AI 选龙头、半导体选设备龙头、信创选操作系统龙头)。

这些龙头 “有技术壁垒、有客户资源、有业绩保障”,即使短期波动,长期也能 “穿越周期”。

2. 基金:“ETF + 主动基” 结合

ETF:想 “分散风险,分享板块红利”,可定投科技 ETF、AIETF、半导体 ETF

主动基金:想 “追求超额收益”,可选 “重仓科技龙头、业绩长期优秀” 的基金(如聚焦科技成长的基金,前十大重仓多为 AI、半导体、信创龙头)。

3. 仓位:“分批布局,不梭哈”

科技板块波动大,建议 **“分批建仓”(如先建 30% 仓位,跌了再补 30%,涨了则持有),同时“控制总仓位”**(科技板块仓位不超过总仓位的 40%),避免因 “单一板块波动” 导致账户大幅回撤。

4. 止盈止损:“设好纪律,不被情绪左右”

止盈:若某只科技股 / 基金盈利超 30%,可考虑 “部分止盈”(如卖 1/3,落袋为安);

止损:若持仓亏损超 15%(且基本面逻辑破坏,如公司技术路线被颠覆、订单大幅减少),再考虑止损,否则 “短期波动” 无需过度反应。

结语:科技是 “时代的票根”,现在盯紧正当时

最后想说,科技板块的行情,不是 “短期炒作”,而是 “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的必然结果 。

它可能不像新能源 “过去两年那样暴涨”,但会是 “长期向上、波段创新高” 的趋势。现在 “盯紧科技”,就是 “提前布局时代红利”。

来源:铭阳考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