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接受手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1 11:12 1

摘要:“手术”是一项医疗操作,医生会跟家长告知手术的过程、注意事项,其中也会交待一些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对手术有内心的恐惧与害怕,这些情绪其实都是正常的。对于成人来讲,我们判断是否“危险”是基于现实、经验以及科学知识等判断的。而对于孩子来讲,

孩子要接受手术,很多家长都会束手无策,不知道该不该和孩子说,有的家长甚至偷偷以泪洗面。

“手术”是一项医疗操作,医生会跟家长告知手术的过程、注意事项,其中也会交待一些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对手术有内心的恐惧与害怕,这些情绪其实都是正常的。对于成人来讲,我们判断是否“危险”是基于现实、经验以及科学知识等判断的。而对于孩子来讲,他们认识发展还不成熟,判断外在事物是否“危险”经常是基于“家长的反应”判断的。所以,在面对手术的时候,家长们需要帮助孩子度过这一特殊阶段。

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要焦虑

在帮助孩子面对手术时,父母要先做好心理建设,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要告诉孩子“做完手术,生活会变得更好”,父母尤其要这么想,真正做到“想的”和“说的”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恐惧”情绪得到安抚,也避免这些情绪传递给孩子。曾有一个住院的患儿,医生做完各项检查都没有问题,孩子却总是出现发作性腹痛、紧张、害怕,医生跟家长沟通,妈妈说每次看到孩子不舒服,自己就会担心孩子是不是会发生意外,有时甚至强忍着眼泪哄孩子,社工后期给家长做了心理干预后,家长焦虑缓解了,孩子也不再出现没有原因的腹痛了。所以,我们在帮助孩子面对困难时,父母要先给自己做好积极的心理建设。

如何应对手术及后续治疗过程中的“分离”

如果病情和住院条件允许陪同,父母要积极选择陪同孩子住院,这样能够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心理支持。在他们有困难或问题的时候,家长也能给予更及时的回应。

如果不能陪同,要在住院前就告诉孩子,包括为什么不能陪同、住院时间、住院期间会做什么、病房里边会有什么人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减轻住院或者手术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此外,家长可以帮患儿准备几个喜欢的玩具或者是书,这些物品也能在病房里对孩子起到陪伴的作用。

如果可以探视,建议家长每次都要去看孩子。如果不能探视,也要提前告知孩子,不要让孩子白等。在只能通过玻璃探视的时候,看到孩子哭的话,父母要有勇气面对孩子的哭声,不要走开,这时孩子的哭泣也是一种情绪的表达。父母不要为了不让孩子哭而避免探视。

要理解孩子的恐惧,及时解答孩子的疑问

孩子的认知是有限的,他们没有医学的知识,也听不懂医生的讲解,他们常常会听到家长或者医务人员说到的一些词语,并产生很多幻想和疑问。所以,在手术或者住院前,家长要多倾听孩子的话语,及时给予解释或者回应。比如,有的孩子做个心电图,就会害怕自己会触电;有的孩子要做心脏手术,但孩子认为心是存放爱的地方,做了手术“心”就没有了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有些“离谱”,但孩子就是会有各种各样成年人无法理解的“想象”,当被家长解释或者回答了,他们的恐惧也就缓解了。

出院后的倾听和陪伴

孩子出院后回家后,家长也要跟孩子聊一聊之前的事情,比如身体的疼痛、对家人的想念、手术的恐惧和无助等等,帮助他们把之前压抑在心里还没有被言说的感受表达出来,避免这些负面的情绪和感受对未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