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旅融合“领头雁”到数智蚕桑“先行者”——记石泉县人大代表、池河镇明星村党总支部书记刘家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1 10:42 1

摘要:走进春日的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连绵的桑田宛如一片刚刚苏醒的翡翠海洋,新生的嫩叶上沾满露珠,在薄雾中舒展着身姿,远处起伏的山丘将桑田勾勒成深浅不一的波纹。蚕农们正在桑海里进行开采前的管护,脸上洋溢着丰收的期待。这片桑海不仅是明星村的绿色银行,也是增收致富的希望之

走进春日的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连绵的桑田宛如一片刚刚苏醒的翡翠海洋,新生的嫩叶上沾满露珠,在薄雾中舒展着身姿,远处起伏的山丘将桑田勾勒成深浅不一的波纹。蚕农们正在桑海里进行开采前的管护,脸上洋溢着丰收的期待。这片桑海不仅是明星村的绿色银行,也是增收致富的希望之源,更是县人大代表、明星村党支部书记刘家满带领村民共同奋斗的心血结晶。

石泉县池河镇兴桑养蚕历史悠久,是汉代“鎏金铜蚕”出土地。明星村,是刘家满的家乡,也是池河蚕桑产业的核心区域,这里蚕桑产业已初具规模,是推动当地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自2019年以来,在县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刘家满借助全域旅游发展的东风,引领明星村迈上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快车道”,沧海桑田旅游景区在明星村顺利建成,推出了包括天空之境、玻璃水滑、桑果采摘园等多个游乐项目。至今,该景区已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解决了2000余人的就业问题,并帮助1000多名农户增收致富。明星村已变成网红打卡胜地,从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转变为省级特色旅游村,实现了华丽的蜕变。

然而,2024年夏天,刘家满在走访中发现,虽然明星村农旅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村里的养蚕人数和养蚕数量已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面对这一现状,刘家满心急如焚,他深知,明星村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离不开桑蚕产业的根基,这是村子持续发展的“灵魂”。面对走访群众普遍反映的养蚕“劳动强度大、茧价波动大、效益低”三大难题,刘家满敏锐意识到:蚕桑产业的发展单纯依靠政府补贴只能解一时之渴,必须用科技赋能蚕桑产业,才能为明星村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得知县里即将启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时,他连续两周奔波于镇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争取试点落地。2024年8月,当试点项目最终花落明星村时,这个皮肤黝黑的陕南汉子激动得一整夜未眠——他明白,尽管项目已经落地,但如何具体实施,又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新挑战。

“试点怎么干,得让乡亲们说了算!”在首次村民议事会上,刘家满把选择权交给群众。面对“外地企业靠不靠谱”“智能设备不会用”等疑虑,他采用“场景化协商”模式:架起投影仪播放四川宁南县智慧蚕房视频,请技术员现场演示旋转方格蔟操作,带着村民掰着指头算对比账。当看到智能化养蚕能减少50%劳动量、提升30%茧质时,26户蚕农举起了试点“同意牌”。
样本有了,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为找到最适合明星村的发展路径,尚在手术恢复期的刘家满强忍病痛,仔细研读县政府领导带队赴四川调研蚕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发现“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的关键在于科技赋能创新后,他力排众议引进四川主干企服科技公司,打造“智慧共育+智能蚕台+优茧优价”体系。在蚕室改造攻坚期,他白天协调设备安装,晚上逐户指导操作,硬是把晦涩的专业术语转化成“蚕宝宝上托儿所”“手机当新工具”的乡土语言。

试点推进并非一帆风顺。有村民因用药不当导致蚕群中毒,凌晨五点拍响刘家满家门,他立即联系县蚕桑中心专家,踩着露水赶到蚕室现场施救。还有村民因操作不当导致蚕台故障,请他上门帮助查看,他立即入户指导。面对试点户此起彼伏的“求助热线”,尽管刘家满的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但作为支部书记和人大代表,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他就应该出现在哪里。他创新提出采取“联络站驻站代表包片、驻村工作队员包户”的模式,为试点蚕农进行全程跟踪式服务,先后开展“蚕台前教学”20场次,入户指导30余次,帮助试点蚕农熟练掌握智能设备的使用。2024年秋茧仪评现场,68.9元/公斤的历史高价让首批试点户张蚕收入增加500元,尝到甜头的试点蚕农们喜笑颜开,明星村科技赋能蚕桑试点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

今年春季,在刘家满积极推动下,池河镇全面推广了数智赋能的蚕桑新模式。截至今年4月,全镇新建智能化蚕室10处,554户蚕农加入试点模式,数智赋能蚕桑新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从农旅融合“领头雁”到数智蚕桑“先行者”,刘家满用责任和毅力接连破解了明星村的发展难题,在秦巴山间绘就了一幅“农旅融合百姓富、数智赋能产业兴”的生动图景。正如他在代表履职笔记中写下的:“金蚕故里的新生,既要留住两千年的桑柘记忆,更要让乡亲们搭上科技快车,享受发展的红利。”这位奔忙在桑海里的人大代表,正以初心为线,职责为梭,编织着明星村的锦绣华章。(通讯员:吴玲玲 )

来源:陕西法制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