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解放军展示的歼-20S、东风-61高超音速导弹、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等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令世界瞩目。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解放军展示的歼-20S、东风-61高超音速导弹、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等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令世界瞩目。
可仅仅十天后,俄罗斯卫星网便于9月13日披露,美国国防部正在推进一项名为“SHOTCALLER”的绝密计划,而且拨款高达108亿美元,专门研发25款新型武器。
那么,美国此举意味着什么?中方又该作何打算?
这项名为“SHOTCALLER”的计划,由美国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主导,依托“太平洋威慑倡议”框架,旨在构建对中国的“快速压倒性远程打击能力”。
在2026财年预算报告中,美国国防部为该项目新增11.6亿美元拨款,累计投入已达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5亿元),总预算高达1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9.5亿元)。
其中涉及高超声速技术、无人机集群、人工智能指挥系统、跨军种杀伤链和太空监测能力等方向。
同时预算文件中还提到,项目想加快研发和部署,绕过传统军购的复杂流程,让技术尽快用在实战中。
甚至文件中有些代号,比如“阿斯加德”“黑色马林鱼”,暗示项目种类也不少,这些武器的核心,都是在加强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尤其在远程打击和联合指挥方面。
虽然说文件中没有直接提到中国,只是说“印太威慑”,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回应,毕竟在9月3日,中国举行盛大阅兵,展示歼-20S战斗机、东风-61导弹和智能无人作战系统等装备。
这些装备代表了中国在高超声速、反舰和电子战领域的最新进展,而且阅兵吸引了26国领导人和代表参加,显示出中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的影响力,甚至阅兵不只是给国内看,也是对国际社会发出信号,表明中国军事实力已经可以随时上场。
就连兰德公司的兵棋推演结果也显示,美军在台海、南海冲突中的胜算正逐年下降,迫使美国依赖“超前技术”维持威慑。
而且特朗普虽然在北京阅兵当天公开表态“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冲突”,可仅仅10天后,美军就被曝出“SHOTCALLER”计划。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媒体挑在这个时候报道“SHOTCALLER”,也有自己的打算,毕竟作为中国的战略伙伴,俄罗斯通过爆料提醒中国注意美国的军事动作,同时也想给美国制造舆论压力。
而且俄媒把计划说成“25种秘密武器”,还点名针对中国,目的就是放大事件的影响,这种报道不只是新闻,还带着信息战和心理战的味道。
毕竟俄罗斯对美国的军事动向很敏感,尤其在美俄关系不好的情况下,所以通过公开美国计划,俄罗斯想在美中博弈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话语权。
但要知道的是,“SHOTCALLER”计划的108亿美元预算很大,但能不能成功还不一定,毕竟美国国防采购常因预算争议与技术风险频频卡壳。
例如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失败,也曾令美军尴尬至极,当时原计划造30多艘,最后只造了3艘,花了几百亿美元却没达到预期效果。
所以SHOTCALLER计划,即便投入数十亿美元,但是也可能遭遇挫折,毕竟像高超声速、人工智能这些技术,不仅难度高,而且周期还长,可以说从执行到落地,每一步都像走钢丝,既要速度也需精确。
而且美国近年来不断推进“太平洋威慑计划”,试图在亚太构建对华军事包围圈,其中就包括强化关岛、日本、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加速部署高超音速导弹;研发新型电子战、反卫星武器。
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就连续下令重振美军,从改国防部叫“战争部”到增加开支,一系列动作透着焦虑,而且在2025年夏季,他授权中东打击,顺带调整亚太部署,太平洋舰队巡航频繁。
这些举动都证明,中国军事实力的崛起,让美国感到了不安,毕竟过去几十年,美国在亚太的军事优势很强,但中国发展快,改变了这个格局。
而且中国在高超声速导弹、反舰系统、电子战和反卫星能力上的突破,也让美国觉得传统优势在变弱。
可即便是这样,中国仍然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更是从不盲目跟随美军节奏,而是重点发展非对称打击能力。
虽然说中国在阅兵上亮相了很多新型武器,其中很多全球范围内目前无法超越的,就比如东风-61的射程能覆盖全球,但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挑起战争,而是为了让战争打不起来!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中国新闻网2025年09月14日关于俄媒爆料:美军正秘密研发25款机密武器对抗中国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环球网2025年09月13日关于俄媒爆“美军正秘密研发25款机密武器对抗中国”,中方已多次批驳美有关论调的报道
来源:柯静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