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斩谣(2025年4月10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1 10:15 1

摘要:近期,个别中介机构和个人利用社交媒体、网站散布一站式代办建设工程专业职称等信息,对成都市建设工程职称申报有关政策进行虚假宣传。对此,成都市住建局于4月8日通过微信公众号“成都住建”发布严正声明,全文如下:

谣言:成都市建设工程职称包过?

真相:网传信息不实。

近期,个别中介机构和个人利用社交媒体、网站散布一站式代办建设工程专业职称等信息,对成都市建设工程职称申报有关政策进行虚假宣传。对此,成都市住建局于4月8日通过微信公众号“成都住建”发布严正声明,全文如下:

严正声明

1.中介机构或者个人通过社交媒体、网站、小广告等声称“职称包过”“全程代评”“直接补录”和“不需提供业绩贡献直评”一律为虚假宣传。

2.我局从未与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合作或委托其开展任何形式的代办、咨询职称评审等活动。

3.对于虚假宣传建设工程职称评审政策、信息,误导、诱导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职称评审及骗取钱财的行为,有关部门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请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用人单位强化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违法行为,请及时检举揭发;若遭遇诈骗,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5.一切有关建设工程职称评审政策、信息以四川省职称评审信息系统(https://www.schrss.org.cn:8888/zcpsqd/home)发布为准。对我市建设工程专业职称评审政策、程序等方面不清晰、不理解的,可咨询成都市建设工程职称评审委员会(咨询电话:028-86279136)。

特此声明

(来源:“成都住建”微信公众号)

谣言:乐山有位“甘蔗奶奶”引人泪目,晚年凄惨需要帮助?

真相:网传信息不实。

4月5日,一位网友在抖音平台发布了四段短视频,并配文称“下雨天在苏稽古镇遇见了一个老奶奶,衣着单薄,拉着板车,独自在雨中卖甘蔗”,文字中还描述老人78岁,老伴患有癌症,希望当地能关注到这个情况。该视频发布后,众多网友对老人生活的艰辛表示同情。

4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苏稽镇桂花路。经了解,“甘蔗奶奶”姓名刘义华,78岁;老伴罗模德,82岁。交谈中,两位老人表示,家庭生活有保障,膝下有三个孝顺的女儿,其中一个女儿住在本村,另两个女儿在成都安家,有空就会回来探望他们。夫妇俩都是农民,多年来养成了下地劳作的习惯,闲不下来,在家门前和地里种了一些甘蔗,卖甘蔗是为了打发时间,并非生活所迫。“甘蔗奶奶” 刘义华表示,好心人多,但别拿钱给我了,我自己凭劳动吃饭,种出来的东西我卖点,不然就只能砍来烧了。

记者采访时,水口镇龙窝村村干部也来到了老人家中。提到老人生病的老伴,龙窝村党委书记宋玉霞说,老人的老伴在2023年底因为直肠癌做了手术,针对他们的情况,2024年年初,村里对他们进行了政策兜底保障。刘义华和罗模德在他们村享受的政策中,有低保收入,有困难残疾人收入,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入,合计起来两个老年人每月有1200块钱左右。(来源:新闻天天报)

身上这5个部位,真的没必要太干净

详情:爱清洁、爱干净,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但你知道身上有些地方真的没必要太干净吗?一起来看看吧。

鼻孔

鼻子痒的时候,很多人会忍不住挖一挖,有些人还会习惯性挖鼻孔。但这样指甲很容易损伤鼻黏膜,如果伤得层次稍深,可能就流鼻血了。鼻中隔的前端有易出血区,不停挖鼻子还会导致形成血管瘤和慢性鼻前庭炎,更严重者会造成鼻中隔穿孔。

清洁鼻孔时,可以用柔软的湿纸巾或手帕轻轻擦拭。有鼻炎或鼻塞的患者,可以尝试用洗鼻器冲洗。

肚脐

由于肚脐结构特殊,有很多褶皱,容易藏污纳垢,很多人就会不自主地想要抠一抠。但是相比身体其他部分,肚脐比较娇弱并且紧靠神经,如果大力抠挖容易刺激内脏神经导致胃肠道不适,还容易损伤肚脐皮肤造成炎症。

平时不清理肚脐并不会有什么健康危害,如果想要清洗,可以拿棉签蘸取适量清水或酒精,在肚脐内打圈擦拭。最后要用干净的棉签,把肚脐内的液体擦干。

耳道

耳朵中会自发产生一定量的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有些人会时不时用挖耳勺或者棉签去清理它们,但其实不用经常清理。因为耳朵本身就有自洁作用,在我们吃饭、说话、打哈欠时,随着下颌关节的运动以及体位的变化,耳屎往往可以自己排出来。

我们外耳道的皮肤比较薄,经常用硬的东西或手指掏掏掏,耳道的皮肤会受到损伤,外耳道的防御机制也会遭到破坏,一些细菌就会趁虚而入,引起外耳道炎。如果工具或手指不干净,还容易引起耳道真菌感染。

皮肤

有的人特别喜欢给脸去角质,虽然短时间皮肤看起来白白嫩嫩,但实际上此时角质层已经非常纤薄。还有人洗澡时追求搓出更多的“泥”,殊不知过度搓泥,其实是剥去了皮肤的“铠甲”,让皮肤变得敏感脆弱,除了容易干痒,还会增加皮肤病风险。

一般建议半个月去一次角质比较合适,搓澡也不必用力过猛,以皮肤不发红、不疼痛为准,一周最多2次就好~

头发

有些人习惯天天洗头,受不了头发出一点儿油。专家介绍,头油其实是皮脂腺,对头皮有保护作用。过度频繁洗头,会透支皮脂腺的分泌,导致越洗越油。

洗头频率是根据个人的肤质、发质以及每天的生活状态决定的,油性头皮可以1-2天洗一次,中性头皮2-3天洗一次。洗头时最好用指腹在头皮上打圈,这样能在更好保护毛囊的基础上进行清洁。(来源:人民网科普)

中疾控紧急提醒:接触这种水10秒即可感染

详情:外出玩水需谨防感染血吸虫病!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4月7日至13日是第二个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血吸虫是一种寄生于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又称裂体吸虫。能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血吸虫主要有7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血吸虫和几内亚血吸虫。

人是如何感染血吸虫的?

血吸虫能够顺利寄生到人和动物体内,离不开钉螺的“鼎力相助”。或许你觉得自己从未见过钉螺,其实它可能潜伏在某处水沟、稻田或芦苇滩。

在血吸虫的7个发育阶段中,即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及成虫,尾蚴是可以感染人体的阶段,它由虫卵孵化成毛蚴后钻入钉螺发育而成,钉螺释放大量尾蚴到水中,使含有尾蚴的水体成为疫水。人如果接触疫水,只需短短10秒,尾蚴就会迅速从皮肤钻入体内导致感染。

什么是血吸虫病?感染晚期肚大如鼓!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种(类)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属法定乙类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未治愈,发展至晚期,肝脏等器官会受损,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患者会变得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因此该病也被称为“大肚子病”。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感染血吸虫病的直接原因是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因此,不接触疫水、安全用水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时刻注意岸边是否有相关警示标语!尽量避免在可能有不确定风险的江、湖、塘、沟渠等水体游泳、戏水、洗衣、捕鱼;

因生产、生活和防汛等需要不可避免接触疫水时,应通过穿戴防护用品(胶手套、胶鞋、胶衣、胶裤等)、涂抹防护霜(剂)、预防性服药等方式预防感染。(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综合中国疾控中心、科普中国、广东疾控)

来源:成都网络辟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