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锡平:一位“老茶人”的传承与坚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1 09:47 1

摘要:从茶行学徒到评茶师,再到茶叶营销者,最后到茶文化推广者,应锡平这位从稽东山里头走出来的“老茶人”,一转眼在茶叶行业守护了45载。正是他的这种坚守,在收获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家乡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

从茶行学徒到评茶师,再到茶叶营销者,最后到茶文化推广者,应锡平这位从稽东山里头走出来的“老茶人”,一转眼在茶叶行业守护了45载。正是他的这种坚守,在收获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家乡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

见到应锡平是在绍兴环城东路边上一家平水日铸专卖店。5年前,他利用小区10多平方米的营业房,开了这家专卖店。里面的陈设很简洁,一顶茶桌、一排茶叶产品展柜,里面放置着平水日铸茶和精制的红茶产品,当客人一到店铺,他便会邀请客人免费品茶,喝茶论道,展示老物件,讲述绍兴茶历史、茶文化魅力。

应锡平出生在会稽山深山腹地的稽东镇官桥村,他的孩提时代是闻着茶香长大的,看到过大人们使用土灶手工炒茶的情形。1981年,19岁的他顶替父亲入职稽东供销社,从此与茶有了不解之缘。茶叶加工大忙时季,需要加班加点,他就在大茶篮里倒头便睡。这样一做就是17年。“那时茶叶实行统购统销,稽东产茶总量达到万担,期间我当过稽东收茶站站长。”“当时大米每斤1.38分,而茶叶达到每担239元。”当与人谈起过往,他总会流露自豪的神色。

但后来茶叶产业发生了变化,统购统销取消了。许多当年的同行从事其他产业了,而应锡平仍然觉得,茶叶只要做得好,还是有市场的。由此他自费到一些大的茶叶市场参观考察,北京马连道、山东济南、新昌等有规模的茶叶市场都有着他的踪迹。到经济发达的广东,他获知这个饮茶最多的省每年人均消费茶叶2.5斤以上。这些考察让他开阔了眼界,从迷茫中走了出来,对开发利用家乡茶叶资源发展茶业有了信心,认为茶文化底蕴深厚,人们对茶叶爱好是不会丢弃的,只是缺少有品质的茶叶。

于是,50岁那年,应锡平利用传统茶叶工艺制作实操经验丰富的优势,又精气神十足地从事茶叶行业。他选择柯桥城区商业黄金地段金柯桥大道开了一家“满口香”专卖店,这也是全区第27家平水日铸茶专卖店,既卖自己的好产品也卖平水日铸茶,面积达到50多个平方米,有专门服务员进行茶艺表演、茶知识介绍。2016年他注册了“万春纯韵”商标,主营稽东红茶,走精品化路线。这些红茶来自海拔较高的茶园,由自己指导精心制作,从青叶采摘到制成不超过24小时,每一斤需要3万颗左右茶芽,而且外形、汤色、香味都符合优质红茶标准。他还对外推出私房红茶,针对不同人的需求开展定制化服务,吸引10多家企业(客户)成为固定客户。

应锡平今年64岁,虽然头发全白了,但脸色红润,精神爽朗,一口牙齿几乎完好。40多年来,就靠做茶卖茶,儿子已成家立业,自己现在拿着每月几千元的退休工资,可以说没有任何负担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开的茶店规模档次没有柯桥那家大了,但仍不断有老客户寻上门来定制购买私房红茶和平水日铸茶。“能够为家乡卖点茶,与懂茶的朋友在此饮茶论道,是我最乐意的,也欢迎爱茶懂茶人来这里。”他说。

应锡平的创业经历给当今的“农创客”以启示:要爱一行、专一行,保持自己的本色,坚持下去就有收获。

全媒体记者 陶文强 文/摄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