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力冲击下,全球教育生态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范式革命。当生成式AI工具如ChatGPT、DeepSeek以指数级速度迭代,开放大学作为教育创新的前沿阵地,既面临着技术赋能的机遇,也遭遇着系统性重构的巨大考验。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教育格局,开放大学作为技术应用的先锋,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刻。
文/《在线学习》主笔 何曼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力冲击下,全球教育生态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范式革命。当生成式AI工具如ChatGPT、DeepSeek以指数级速度迭代,开放大学作为教育创新的前沿阵地,既面临着技术赋能的机遇,也遭遇着系统性重构的巨大考验。
人工智能时代的开放大学机遇与挑战国际对话论坛现场
为深入剖析这一变革给开放大学带来的深远影响,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汇聚全球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开放大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开放大学机遇与挑战国际对话论坛”于近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与会各方达成共识:开放大学的使命是打破限制,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未来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保障为基石,以开放合作为纽带,共同构建包容、公平的终身教育生态。
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开放大学积极拥抱变革,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创新、教育公平推进及终身教育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技术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焕然一新。天津开放大学紧跟国家开放大学的改革步伐,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该校依托人工智能的协同效应,构建数字化教学与服务体系,激发教育的新动能;以数据为引擎加速教育评价改革,打造智能化学习平台,促进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深度融合。该校以应用为导向,创建创新创业的新场景,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支持海外学习中心的建设。浙江开放大学则聚焦于数字化转型,打造了集技术底座、数据仓和多个能力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大平台”,以推进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升级。同时,该校构建了“在浙学”“浙学通”“浙学银”三大数字场景,实现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无缝衔接和学习成果的认证转换。此外,借助AR与AI技术,该校创建了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依托智能合约与强大的技术体系,实现教育服务的精准高效。
构建终身教育生态,助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借助数字技术,全力推进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打造集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校友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国开一体化平台,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与智能出题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校还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利用数字技术赋能老年教育。此外,国家开放大学建成了终身教育平台,汇聚400多所国内高校及企业103万个学习资源,服务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6400万人次学习者。平台推出白泽“智慧学伴”等应用,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一站式学习服务,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在全球高等教育迈向变革的重要时刻,开放大学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在人工智能加持下,开放大学在各个方面都大有可为。
天津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张宗旺表示:“人工智能为教育插上了翅膀,但教育的核心始终是‘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是教育最基本的逻辑。”天津开放大学正计划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广,完善智能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将教育从“互联网+教育”升级为“数据要素×教育”,并融入全球化教育培训体系,以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浙江开放大学校长王正东认为,开放教育应秉持开源开放策略,引领学习范式的变革,构建无处不在的终身学习体系。同时,开放大学正积极融入AI生态,强化数字平权,推动办学模式的系统性重塑,为学习者创造更加公平、高效的学习环境。
青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曲江尚玛则认为,应通过AI辅助建立标准化的教学评估体系,精准识别教育薄弱环节,并强化问责机制,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此外,AI技术在教师画像分析、职称考核机制优化以及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的建设上,也将为开放大学提供更多突破口。
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李松指出:“人工智能引领教育变革已成国际共识。面对严峻的全球教育挑战,各国需借助数字革命推动变革。”未来,国家开放大学将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创新的终身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通过国际合作扩展数字教育影响力,推动多样化专业教育、数字时代人才培养、AI驱动的考评体系及终身学历证书体系的发展,将“人工智能+教育”模式融入实践,助力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建设。
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在为教育实践带来全新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压力。英国开放大学高级研究员、全球开放教育资源研究生网络联合主任罗布•法罗介绍,过去15年来,英国开放大学面临着高等教育经费不足、学费收入减少、高通胀以及生活成本上升等一系列挑战,可持续发展之路受到威胁。他表示,构建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数据资源、培养并留住AI人才,已成为开放大学破局的关键。
马来西亚开放大学校长艾哈迈德•伊赞尼•阿旺则表示,面对财务模式的结构性矛盾,开放大学需采用涵盖财务、运营、技术、教学和社会等多维度的可持续发展模型。该模型旨在通过多元化收入来源确保财务稳健,借助高效数字平台和灵活管理保障运营顺畅,结合人工智能和自适应学习,创建现代化教学环境;同时提升教育包容性和终身学习机会,确保教育公平。
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教授谭青提出,开放大学需在财务、技术和运营方面创新,以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财务上,可依靠政府和机构资助,通过人工智能支持的微证书与终身学习项目增加收入,采用“免费增值”和订阅模式实现收入多元化。技术上,基于云计算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可扩展性和效率,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提供安全可信的数字证书,并在开放教育资源(OER)中应用人工智能以优化学习体验。运营上,可以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分析优化决策和资源分配,以及通过整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开放教育资源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框架以确保人工智能的公平和安全应用,已成为开放教育面临的又一挑战。对此,谭青将开放和远程学习的人工智能政策分为治理与伦理、教学与学习增强、运营与行政三类。治理与伦理政策关注数据隐私、学生信息安全、AI公平性和法规合规性;教学与学习增强政策侧重于AI驱动的个性化学习工具和课程开发的整合;运营与行政政策则涉及AI在招生、学术支持及机构分析中的自动化应用。在具体应用中,AI通过自适应学习平台定制学习内容、提供全天候智能导师和聊天机器人支持,并通过预测性分析识别需要干预的学生。此外,AI提高了课程开发和教学策略的效率,优化了招生和学术支持等行政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AI应用在开放与远程学习中仍面临技术、培训和伦理等挑战,需要制定平衡的治理框架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罗布•法罗也提醒,应警惕过度依赖AI可能对无障碍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在开放大学中应用AI时,公平、多样性和包容性得到保障;同时,应积极教育和部署工具以规避AI中的固有偏见,确保其合乎社会伦理并保持使用的透明性。
论坛上,与会各方围绕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微证书认证及全球协作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广泛共识。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主持人黄荣怀在闭幕式上呼吁,国际教育界能够持续深化合作,将论坛成果转化为实践行动,通过组建国际工作组、发布“人工智能与开放大学研究报告”与典型案例集、建立质量标准体系等举措,推动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开放教育合作网络。在全球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开放大学必将在人工智能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推动教育公平、促进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突尼斯阿拉伯联盟教育、文化及科学组织以及中国国家开放大学联合承办。来自中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菲律宾、西班牙、巴勒斯坦等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23所开放大学的校长、副校长、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参会。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 2025年4月刊(总第113期)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