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增强未成年女性自我保护意识,筑牢校园法治安全防线,2025年4月8日,阜南县人民检察院“南检护苗”法治宣讲团走进段郢中心学校,为该校高年级女生带来一堂以“守护青春,远离性侵”为主题的法治教育课。活动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将法治教育与德
为进一步增强未成年女性自我保护意识,筑牢校园法治安全防线,2025年4月8日,阜南县人民检察院“南检护苗”法治宣讲团走进段郢中心学校,为该校高年级女生带来一堂以“守护青春,远离性侵”为主题的法治教育课。活动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将法治教育与德育融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辨别危害,树立正确的三观,助力构建和谐校园。
课堂设计 以案释法,情景浸润
01 案例引入 贴近生活的真实场景
宣讲员结合近年来办理的性侵害未成年人典型案例,通过播放短视频片段,还原“熟人作案”“网络交友陷阱”等常见危险场景。例如,某案例中,未成年人因轻信网友邀约而遭遇侵害,视频中受害者心理变化与行为反应引发学生认真思考。 02 互动问答 强化法律与道德认知
围绕“如何区分正常接触与性侵害”“遭遇侵害时如何应对”等问题,宣讲员设置情景选择题:场景一:同学以“开玩笑”为由触碰隐私部位,应如何回应?场景二:收到陌生网友的暧昧信息,是否应继续交往?
学生通过举手投票、讨论等形式表达观点,宣讲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析答案,强调“身体自主权”和“拒绝权”的法律边界。
03 德育融合 价值观引领法治意识
活动创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义气与责任”“自由与规则”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朋友要求帮忙隐瞒性侵害事件,是否属于‘讲义气’?” “网络匿名环境下,如何平衡自由表达与自我保护?”学生结合案例分析,逐步理解法治意识是维护自身权益、践行社会责任的基础。
课堂实践 角色扮演与心理赋能
01 情景剧演绎 模拟应对策略
学生模拟“独自在家遇陌生人敲门”“校园内遭遇言语骚扰”等场景。通过模拟问答,学生实践“大声拒绝、迅速逃离、保留证据”等应对技巧,并由宣讲员点评指导。 02 心理辅导环节 化解恐惧与羞耻感
针对性侵害话题的敏感性,宣讲团设置“心灵树洞”匿名提问箱,收集学生困惑。心理辅导老师现场解答:“如果遭遇侵害,是否应该感到羞耻?”通过情绪疏导和正向激励,帮助学生建立“受害者无罪”的认知,消除求助顾虑。
成效与延伸 构建长效保护机制
01 学生反馈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活动中,学生积极分享感悟。一名女生表示:“以前觉得性侵害离我很远,现在知道陌生人、熟人都可能带来危险,以后会更警惕。”另一名学生提出:“希望学校多开这类课,教我们保护自己。” 02 检校联动 深化法治教育体系
阜南县人民检察院将继续联合阜南县教育局定期开展“法治门诊”“法治宣讲”等活动,并设立“检察信件箱”收集学生诉求,动态优化课程内容。
法治护航,向阳生长
此次普法活动以“德育+法治”双轮驱动,将抽象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智慧,帮助未成年女性树立边界意识、证据意识和求助意识。阜南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推进“南检护苗”品牌建设,通过“订单式普法”“新媒体普法”等创新形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
来源:阜阳市人民检察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