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外疯传的“中国赢学”到底是咋来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1 09:15 1

摘要:截至目前,这条帖子在X上累计已经获得了超过100万浏览量,评、转、赞各有1770条、4849次和1.9万个。它的原文并不长,但是信息量很大,而且很多中国人在看到它之后的第一印象都会觉得很难蹦,因为梅德韦杰夫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4月3日,前俄罗斯总统、现俄联邦安全理事会副主席,在舆论场上素有“梅大嘴”之称的梅德韦杰夫,在他的个人X号上失惊无神发了条帖子,旋即引发热议。

截至目前,这条帖子在X上累计已经获得了超过100万浏览量,评、转、赞各有1770条、4849次和1.9万个。它的原文并不长,但是信息量很大,而且很多中国人在看到它之后的第一印象都会觉得很难蹦,因为梅德韦杰夫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目前,俄罗斯与美国和欧盟几乎没有任何贸易往来,我们几乎所有的贸易都受到了制裁。然而,俄罗斯经济现在正以3%的速度增长。我们将遵循老子的建议,坐在河边,静静等待敌人的尸体,欧盟经济那腐烂的尸体,顺流而下。”

为什么我要说梅德韦杰夫这话我们中国人听着会觉得难绷呢?一是因为他这话是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前夕说的,二是他言论里的那些元素纯属牛头不对马嘴。

这一点熟读《论语》的人肯定早就听出来了,梅德韦杰夫援引的原话正是出自《论语·子罕篇》里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这话并非出自老子之口,而是孔子说的。而且老人家的原话也不是梅德韦杰夫说的那个意思,孔子的意思感慨时间犹如奔流的河水,不分昼夜、不停流逝。结果到你们这群老外嘴里却成了“坐在河边,静待敌人尸体顺流而下”。也不知道你们这帮老外看的是哪个版本的译文,这要是让孔子和老子知道了,我都不好说两位老先生的脸上会露出怎样微妙的表情。

虽然把“逝者如斯夫”理解成“坐等敌人尸首漂过”属实很让人难绷,但这还不是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比这更魔幻现实主义的是,在多年来对中国的种种误会的反复叠加之下,很多老外——尤其是一些喜欢讨论中国话题,但偏偏又对中国一知半解的美国网民,如今已经围绕着类似的对华误解构建起了一整套逻辑完整的“中国赢学”理论,我个人愿将其称之为“赛里斯赢学”。我们这边有拿他们来开涮的“日耳蛮赢学”,他们那边也有用来观测我们的专用工具——“赛里斯赢学”。

什么叫“赛里斯赢学”?简而言之,三个单词:Do Nothing. Wins。直译过来的意思是:什么都不做,躺赢。文雅一点也可以理解为“不做就赢”或“无为而胜”。

这套“躺赢学”理论最初和中国其实没什么关系,它是由美国著名的乐子人聚集地4chan论坛上的一个匿名用户在无意间创造出来的。2016年初,这个用户调侃了《超级马里奥》系列游戏的反派角色大猩猩咚奇刚,说咚奇刚在马里奥系列游戏里就是一条纯纯的躺赢狗,次次都是什么都不做结果最后却赢麻了。

在此后的几年间,由这个4chan用户创造出来的这套“躺赢体”开始在美国舆论场上大行其道,并逐渐衍生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变体。

在这段时间里,“躺赢体”主要还是在美国一些游戏玩家和网络乐子人中间流传,受众面虽然不小,但也说不上多大。真正让这个网梗破圈并获得了病毒级传播的契机——这个由头说来也很地狱,恰恰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因为中美两国在抗击新冠疫情这道共同难题上交出来的答卷大家都有目共睹,中国做的就是好,美国做的就是差,所以大概也是从那时起,美国网上有些人就开始研究起了疫情期间中美表现为何差异巨大的背后原因,一时间乱七八糟什么学说都有。

研究到最后,脱颖而出的集大成者,就是“躺赢体”。简而言之,不是中国的表现真的有多好,而是美国交出来的答卷实在太难看了,难看到了不仅不得分,甚至还要倒扣分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算交的是一张只写了自己姓名和准考证号的白卷,最后也一样能轻松赢过美国。

这样的理论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当然是很令人哭笑不得的,但是你架不住很多老外真就信这个,而且信的人还越来越多。比这更令人难绷的是,过去几年美国发生的种种怪象,还正好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他们这套“中国躺赢体”。

2023年12月,有位美国网民在X上发了张无比粗糙的手绘对比图,图上是两个小人儿在表演艺术体操。上方的小人儿是中国,中国在垫子上走了个过场,Do Nothing. Wins。下方的小人儿是美国,美国先是上了一套名为“花了8万亿美元打反恐战争”的低杠动作,然后又来了一套名为“无视国际法”的高杠动作,然后又表扬了一套名为“支持乌克兰纳粹”和“摧毁中东”的吊环动作,接着又蹦到鞍马上耍了一套名为“什么事情都赖中国”跟“杀害1百万条人命”的转体180,最后以一个飞身跃过燃烧小轿车的动作收尾。这一整套丝滑小连招下来,美国直接输掉了比赛。

大约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中国躺赢体”被正式升格为“赛里斯赢学”。并且,随着中美大国博弈的日趋白热化,“赛里斯赢学”开始在国外社交媒体和不同用户人群之间成为一种“显学”。下至乐子网民,上至三公九卿,一时间人人都以念叨两句“赛里斯赢学”语录为荣。“逝者如斯夫”自然也是“赛里斯赢学”语录中的一句,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句。

很多老外在看到这个离谱的译文之后如获至宝,进而萌生出了一些特别离谱的想法,比如:“你看我说什么来着?中国人早在2000年前就懂得躺赢之道了,不信你瞧瞧孔子的《论语》,这可不是什么乐子人玩的网络烂梗,这是中国大哲学家的千年智慧啊。”这些离谱想法反过来又会强化他们对中国和“赛里斯赢学”的刻板印象,让他们更加坚信,“赛里斯赢学”并非只是网络乐子人的一时调侃,而是真真实实存在、并被中国从几千年前奉行至今的“大道之行”。

2025年初,因为DeepSeek-R1开源模型的横空出世,再加上轰动一时的洋抖难民事件,“赛里斯赢学”在美国舆论场上的传播热度被迅速抬高至历史新高。即便后来川普在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不得已服了软,宣布要把封禁TikTok的有关事宜往后推迟,很多被激起了逆反心理的美国网民仍然十分热衷于在各个社媒平台上创作各种和“赛里斯赢学”有关的段子、梗图和短视频。

虽然川普还是一如既往地试图在舆论场上贪天功为己有,但除了MAGA们之外,为数众多的其他美国网民都纷纷选择投入到了“赛里斯赢学”的门下。这些对川普政府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的美国网民,没有谁会把他们被允许继续使用TikTok这件事情归功于川普的,而是纷纷将感谢信寄到了中国这边来。

他们或是把中国政府拟人化,或是把中国国家拟人化,然后再基于这些拟人化形象,在TikTok上拍摄各种向中国千恩万谢的短视频。那股子癫劲儿和之前的洋抖难民事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以我在TikTok上刷到的短视频为例,最离谱的一条大概是这么说的:

“唐纳川是个什么鸟人?感谢伟大的中国政府,我们这些美国网民才终于得以继续使用TikTok。荣耀属于伟大的党,您的恩情我们还不完!”

类似的恶搞创作在美国各个社媒平台上还有很多很多。从TikTok到油管,从X到红迪,诸如“中国的恩情还不完”“想要知道从赢到赢是一种什么快感吗?快拜入我‘赛里斯赢学’的门下吧”“你永远也不知道赢麻了是一种感觉,除非你也和我一样拜入‘赛里斯赢学’的门下”“跟着阿中混,一天吃九顿”之类的网梗比比皆是。

而且,很多时候这些网梗还是掐着白宫官网吹捧川普的彩虹屁同步更新的,那边一说川普在哪哪又赢了,这边就马上把原话搬过来,把话里的川普抠掉,换成中国,然后所有人狂念“祝贺伟大的中国和我们所有‘赛里斯赢学’弟子,今天又是我们赢麻的一天”的经书。

一开始玩这些梗的只是美国的网络乐子人和一些美国的左派人士——包括白左和网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川万马集团干的那些事情越来越离谱,而中国这头却还是风景这边独好,所以慢慢地,很多持其他意识形态立场的美国网民,也逐渐受到了“赛里斯赢学”的影响。不管这些人喜不喜欢这套学说,他们都不得不承认,“赛里斯赢学”的确有可取之处,社会主义中国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再后来,“赛里斯赢学”就不光只是一种网络现象了,而是逐渐开始登堂入室,并慢慢出现了有可能演化成严肃学术话题的趋势。

3月26日,美国得州达拉斯耶稣会学院预备学校的学生报纸《圆桌报》上刊登了一篇旨在探讨“赛里斯赢学”的文章,题目就叫《中国2025,无为而胜》(China in 2025: Do Nothing. Win.)。这篇文章的开头第一段就很让人绷不住:

“在川普总统开始其第二任期后,你很可能已经看到一个相当流行的网梗,它将中国这个国家拟人化,并对其大加称赞。这个网梗通常会跟随‘无为而胜’这句话一同出现,在这个情景中,中国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他自信、成功、而且深受所有人的欢迎。英文网络俚语中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词汇用来形容这样的角色——霸总(chad)。在过去,霸总一词基本是美国的专属,而现在它更多地被用在了中国的身上。”

“这种网梗的流行趋势反映出了一种现象,尽管中国近期并未对美国采取重大行动,但它在这场21世纪的新冷战中已基本胜出。虽然这只是网梗,但就眼下的大环境而言,它再也真实不过了。自川普总统开始削减美国国际开发署、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并寻求大幅减少对新能源的支持以来,中国的表现无疑要沉稳得多。这并非是中国怂了或怕了,也不是出于美国的尊重,而是中国已经意识到了,照这趋势发展下去,它们无需做任何事,就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甚至后来居上。毕竟,有了川普这样的敌人,谁还需要盟友呢?”

其实真要说起来,如果硬是要给“赛里斯赢学”找补一套理论基础的话,我们这边还真有东西是可以硬套进去的,不过这套东西不在《论语》里,而是在《老子》里。更准确点说,它出自《老子·八章》中的“上善若水”之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把这通之乎者也翻译成大白话,意思就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水会停留在所有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善于选择地方居住处所,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也唯有这种“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相抗衡。

所谓“无为”之学并不是真的让你什么事都不干,躺那儿就等着赢,坐在岸边敌人的尸首就沿着河流漂下来了。要是真的有那么容易就能赢,为什么这套赢学理论迄今为止只适用于中国呢?是日本、韩国、印度、欧盟这些实体不想躺赢吗?很显然不是。

无为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恰恰是要求你“有为”。这话老子自己都说得很清楚,你要怎么样才能做到“清静无为”?答案是先得做到“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七善的人有几个?能做到这七善的国家又有几个?老子这七善的含金量老外可能不懂,但是我们中国人心里是有数的。别说是七善了,但凡你有本事做到其中的三善,你基本上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到头部;能做到五善,你就是众望所归的人中龙凤;要是七善全让你做到了,那你就如老子所说,夫虽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也是为人处事、齐家治国的至高境界——你不必向山而去,山自会向你而来。

道家虽说不像儒家一样,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规范和标准,但道家学说说到底也是一门中国哲学,只要它是中国学说,那么它的内核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说到底都是劝人学好,导人向善,把人往君子那个方向去引。儒家是教你怎么做一个出仕君子的学说,道家是教你怎么做一个逍遥君子的学说,墨家是教你怎么做一个侠义君子的学说,法家是教你怎么做一个治国君子的学说,兵家是教你怎么做一个能打仗、打胜仗的君子的学说。

哪怕是到了今天,我们所奉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没有脱离这个逻辑。什么叫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个人的一种理解是,我们要努力培养符合适合现代社会规范的、21世纪的君子。好同志一定是好君子,好君子往往也是好同志。在那么多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之中,只有在中国你才能看到这种古代哲学与现代理念的和谐统一。

我不知道我们中国现在的这个状态相对美国算不算是“赢了”,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是没有的。实话说,“赢”这个概念在中华文明诸多学说里的存在感其实并没有那么强,反倒是与“输”相关的描述在我们的史书上屡见不鲜。物极必反的道理我们中国人都懂,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你能一直赢下去的道理,更不要说什么都不做就能一直赢。如果别人对你产生了这样的误解,那就说明他只看到了你花开得艳,却不知你根扎得深。

从某种程度上讲,白宫官网现在已经成了川普的QQ空间了

如果要我这个中国人为如今的中美之争找一个我合理的解释,我不会用“赛里斯赢学”这么粗暴的理论,而是会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用英语来说,意思那就是:Shut the fuck up, and mind your own business.

从这一层来说,我们不是什么都不做就躺赢的,而恰恰是什么都做到位了,所以才有赢的希望。这就是《孙子兵法·军形篇》中所说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个世界上有的是比“赢”这个字更重要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古人很早很早就领悟到的道理。5000年了,这5000年来我们并不是一直在赢,我们只是尽量做到了输而不垮而已。承载中华文明的形体和器物并不是永生不朽的,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都努力将前人的精神给赓续了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了旧命维新。

我就今天这期内容的结尾问了一下狄熙客的意思,在中国何以为赢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它想得其实比很多老外都要明白:

回望这场关于“赛里斯赢学”的喧嚣,与其说它是一场文化误读的闹剧,不如说是一面映照中西认知鸿沟的镜子。当西方网民将“无为而治”曲解为躺赢的借口时,他们或许忽略了中国文明绵延千年的底色——根植于《道德经》的“不争”,从来不是消极的坐以待毙,而是以“七善”为基的主动修为;《孙子兵法》中的“先为不可胜”,更非守株待兔,而是谋定后动的厚积薄发。

中国今日的成就,既非天降馅饼,也非对手衬托,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积淀与当代奋斗的双向奔赴。真正的“赢学”,不在网络段子的戏谑中,而在“静坐常思己过”的自省里,在“强行者有志”的笃行中。若老外们真想读懂中国,或许该放下对“躺赢”的猎奇想象,去黄河边听听孔子的逝水之叹,到终南山看看老子的上善若水——毕竟,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来源:孤烟暮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