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阜南县蒙洼地区,人们会肃然起敬。自1953年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建成以来,共开闸泄洪16次,蒙洼人民为保护中下游城市、工矿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牺牲。
提起阜南县蒙洼地区,人们会肃然起敬。自1953年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建成以来,共开闸泄洪16次,蒙洼人民为保护中下游城市、工矿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牺牲。
如今的蒙洼地区,再不是旧模样,中岗大桥、蒙河特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油菜遍地开花,游客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当地依托“赏花经济”,通过整合旅游、生态、文化等资源,突破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打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旅IP。
“赏花经济”
蒙洼油菜“火出圈”
“走,到中岗看油菜花去!”从3月初开始,位于蒙洼地区的阜南县中岗镇一直是阜阳市人气顶流的地方,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只为欣赏油菜花海的壮美景观。站在中岗大桥上向四周眺望,目之所及皆是金黄色的海洋。
中岗大桥是中岗镇油菜花集中连片种植的区域,面积达到3500亩。“这些油菜花是政府出资统一种植的,收成归村民。”中岗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保证油菜花的种植规模和统一管理,发展乡村旅游。
今年油菜花长势好、花期长。3月22日,阜南县油菜花文化旅游美食季活动在中岗镇举办,嗨子戏、杂技、变脸等精彩节目轮番登场。游客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牛肉、羊肉、蚬子等特色美食,享受一场视觉听觉味觉盛宴。
“赏花经济”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很多游客赏花后,都会来我们这里品尝美食,还会购买一些当地特产带回去分享。”阜阳市阜濛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最近他们的生意非常好,每天的营业额都能达到一两万元,比平时高出不少。
中岗镇副镇长王向阳介绍,2017年,南街民族社区鼓励群众合理利用蒙洼湿地资源种植油菜花。不过,当时村民种植油菜花的初衷是为了榨油,还没有发展旅游的想法。
每年油菜花开放时,中岗大桥周围就会变成花的海洋,吸引周边市县游客前来赏花。2021年2月,全长2.221千米的蒙河特大桥正式通车,与西侧的中岗大桥“并驾齐驱”,像两条巨龙横卧在这片油菜花海上,非常壮观。
“中岗大桥和蒙河特大桥的存在,赋予了中岗油菜花海灵魂,让整片花海‘动’了起来。”一位摄影爱好者兴奋地说。
活动期间,中岗大桥禁止机动车通行,游客可以放心地在桥上眺望花海。如今,油菜花不仅成了蒙洼人民的油料作物,还成了发展旅游的当家“花旦”,带火了乡村旅游。
“错洪”种植
涝洼地变“聚宝盆”
蒙洼地区发展油菜种植,既是传统农业模式的延续,也是受当地地理环境影响的必然选择。
阜南县种植油菜历史悠久、规模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县油菜种植面积约43万亩。”阜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刘峰告诉记者,受各种因素影响,油菜种植面积不断缩小,最少时全县仅2万亩。
近年来,随着油菜种植机械化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阜南县油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2025年面积达到7万亩左右。2024年,阜南县以亩均单产油菜籽314.2公斤,创下全省油菜连片种植产量最高纪录。
“我们每年都会出台‘秋种油菜技术方案’,指导全县油菜种植。”阜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沈金斌介绍,根据当地土壤状况、病虫害发生规律等特点,鼓励种植户选用抗旱抗冻性强的高产、优质、多抗、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油菜品种,充分挖掘油菜产量潜力。
蒙洼地区是阜南县油菜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油菜品质高。中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李建华解释说,蒙洼地区位于蒙河与谷河交汇处,每年都会带来大量泥沙,富含氮、磷、钾等元素,形成了土壤肥沃的黄褐土。
独特的地理位置,也给蒙洼人民带来频繁的水患。汛期,蒙洼地区很有可能变成一片汪洋。“虽然达不到每年都涝的程度,但五年三涝是有的。”油菜种植大户薛殿军对记者说,由于汛期到来的时间与小麦收获时间大致相同,造成蒙洼地区无法种植小麦,否则可能颗粒无收。
种植油菜成了蒙洼人民最好的选择。薛殿军说,油菜种植时间与小麦播种时间差不多,都是10月中旬,但油菜的收获期比小麦的收获期提前20天左右,刚好错开汛期。随着农业技术提高,油菜亩均产量能达到200公斤、收入1100多元,效益不比小麦差。
种植油菜还有一个好处,管理起来比较简单。“蒙洼地区土壤肥沃,即使不施肥,油菜产量也不会低。而且油菜长得高,下面可以说是密不透风,杂草很难存活,因此不用除草。”薛殿军说,油菜每亩种植成本在100元至120元,而小麦每亩种植成本在四五百元。
薛殿军今年在蒙洼地区种了300多亩油菜。“今年的油菜花开得好,产量肯定不会低。”薛殿军乐呵呵地说。
文旅融合
串起乡村“新丰景”
别人修闸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农田,而蒙洼人民修(王家坝)闸却是淹没自己的农田,保护别人的家园。
上保河南,下保江苏,13年16次开闸蓄洪,累计蓄滞洪水75亿立方米……这个地方就是蒙洼地区。为了抵御洪水,蒙洼地区修建了蒙洼蓄洪库、蒙河分洪道、王家坝进水闸、郜台孜退水闸等大型水利工程,形成了淮河洪水防御体系 。
站在中岗大桥相连的堤坝上,怀上客生态酒店负责人沈可付内心起伏。“我脚下的这个堤坝将蒙洼地区一分为二,南侧的是蒙洼蓄洪库,北侧的是蒙河分洪道。蒙河分洪道就是中岗油菜花种植的地方。”沈可付说。
沈可付是土生土长的蒙洼人,对蒙洼地区有着深厚的感情。2021年,在当地政府的邀请下,他回到家乡投资建设了怀上客生态酒店,成立了王家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决心将蒙洼油菜花打造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文旅IP。
“过去,蒙洼油菜花只是‘打卡经济’,游客看完之后就走了。现在,我们通过建设生态酒店,修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并免费开放,丰富旅游业态,让游客愿意留下来,推动‘打卡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沈可付说。
近年来,阜阳积极构建“一核一廊两翼多极”旅游发展格局,打造区域性文旅中心。其中“一廊”是淮河风情百里画廊,起自王家坝闸、终于颍河入淮口,全长120.7公里,串联淮河沿线各地景区,蒙洼行蓄洪区占据43.7公里。
“按照规划,淮河风情百里画廊(阜南段)将以王家坝闸至曹台闸的道路为风景道主线。”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蒙河拓浚、沿淮快速通道等工程实现全线道路风貌改造、分路段主题化打造,将王家坝湿地公园、淮河故道等串联起来,推动阜南民俗、庄台美食、蒙洼乡韵与体育运动、音乐节庆、民俗非遗有机结合,打造一条淮河文化集中展示、互动体验型的风景廊道。
如今,蒙洼地区不再只是一个蓄洪区,还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家园,一幅乡村美、产业兴、百姓乐的幸福新图景正徐徐展开。(记者 安耀武 武长鹏 李鹏)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