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的人事死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1 09:10 2

摘要:小老板抱怨人不好管,诸如不好招,教不会,执行力弱,用不好,态度差,留不住等等,看起来是这员工素质不行,但这员工现在的状态就是老板人事管理能力的真实体现,而人事管理能力的背后,又是老板对人事管理的认识和管理思维。归根结底地来说,是因为老板对人事管理的认知出现了偏


别再抱怨别人给你挖坑了,除了专业骗子和杀父夺妻的仇人,谁有精力吃饱了没事干给你挖坑,所谓的坑,大多数都是自己挖的。

小老板抱怨人不好管,诸如不好招,教不会,执行力弱,用不好,态度差,留不住等等,看起来是这员工素质不行,但这员工现在的状态就是老板人事管理能力的真实体现,而人事管理能力的背后,又是老板对人事管理的认识和管理思维。归根结底地来说,是因为老板对人事管理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才会导致一系列管理问题的出现。

那么,老板对人事管理的认知会出现哪些偏差呢?

一、首先就是主观性太强

老板坚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坚决不肯换位思考,老板觉得只要自己能接受的道理,员工就一定也能接受,或者是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员工。所以老板自己搞出来许多自认为合情合理的管理措施,落实不下去的时候,断然是不会反思自己的,而是认为又是员工出问题了。

二、简单化

把员工简单化,把人事管理工作简单化,甚至把员工就当成干活的机器,没什么复杂的,管理结构自然也对应的简单化,给钱干活嘛,多劳多得嘛,能干就干,不干就走人!这多简单,可是,当简单的管理制度遇到复杂的人事状况,自然开始问题频出了。

三、居高临下看待员工

老板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收入,都比员工高出很多,人上人嘛,在员工面前要摆谱的,自然不屑于了解员工,更别提研究员工,帮助员工了。所以,经常能看到有些企业里连人事档案都极其简单,没有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职业技术培训也简单,管理制度里更多是考勤,工作任务量考核,做多了奖励,做少了罚钱。

其实,企业越小,越没有上下级的概念,大家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本来买卖就不大,老板还非要摆个老板的谱出来,这怎么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把经营技术和管理技术混为一谈

企业大多是靠经营起家,经营技术方面很是娴熟,业务方面做得不错。于是,有些老板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生意的真谛,接下来多招点人,把生意做大做强,并且,老板自认为做生意的能力这么强,许多复杂的大客户都被自己搞定了,管几个员工不是小意思。但是,这管人和卖货是两回事。这得要重新学习,重新建立管理措施。

五、坚持认为员工上班就是奔着钱来的

客观地来说,70后、80后、90后,乃至95后的员工,上班的主要目的就是钱,但00后员工也都是这样吗?没有考虑员工就业取向的多元化吗?

六、非要等到缺人才开始招聘

招聘不是上菜市场买菜,拿钱就一定买得着。招聘一定是要提前的,提前广泛接触、试工、了解,乃至磨合。

七、员工培训工作简单化

一方面是非要等新员工入职以后才开始做职业技术培训,其实在面试后就可以安排职业技术培训了,即是把岗后培训改为岗前培训,若是学不进去,或是只学不落地,那就没必要招聘进来了。再有,新员工的培训工作不能简单地丢给老员工传帮带了,坚持用这种方式培养新员工,肯定是一代不如一代。

八、有问题不提前说

新员工入职,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的,内部的人际关系,外部的市场压力,会遇到的问题必定不少,为什么不整体汇总出来,提前告诉新员工呢?非要让新员工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到处碰壁,撞到头破血流,丧失信心。

九、坚持让员工先主动先付出

许多老板有句话一直挂嘴边“好好干,以后不会让你吃亏的”。站在老板的角度,这句话没错,员工工作认真且有产出,公司自然也不能亏待员工。但是,员工都有这个觉悟?大多数员工是被动的,先看当前的待遇收益情况,再决定付出,这样就容易陷入一个矛盾,老板在等员工先付出,员工也在等老板先付出。

十、不提前考虑员工的离职

假定员工都是稳定在职的,很少去考虑员工的离职,尤其是突发性离职。自然也就没有对应的管理措施,诸如职业技术标准化、内训分享机制、工作规划及进度的透明化、外部资源的集中化管控、通讯工具公司集中户头、AB岗、储备人力资源机制等。

十一、工作方法的标准化

这是区别企业是否管理规范化最基本的划分标准之一,即各类工作方法是否实现了标准化。一般来说,越大的企业,工作方法的标准化程度越高,但在中小型企业,这个方面就弱了。许多工作的具体方法,老板并没有进行主动的梳理和标准化设置,而是任由老员工以个人经验的形式积累在自己手里。这就导致了三个问题,一是老员工所掌握的方法不一定是效率最高的(也许是最省力气的)。二是每位员工之间的方法不一致,可能会带来内耗,且在客户面前的印象也不好(公司管理不规范)。三是有些老员工为了保障自己的地位和领先优势,不会对新员工进行技术传授。

之所以没有对工作方法进行标准化,是老板认为这些工作方法都是些很简单的事情,员工应该是知道的,或者教一两次就行的,员工之所以干不好,就是没有责任心,不认真。客观地来说,你老板觉得这事挺简单的,别人不会也这么觉得。再说了,学会是学会,强化是强化,运用是运用。

十二、对员工情绪的管理

人是有情绪的,工作驱动力往往不是利益在驱动,而是情绪在驱动。按说,对员工的情绪变化是要有观察和对应的管理措施的,但是,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里,人事管理工作还没精细到这个程度,不但没有照顾好员工的情绪,老板反而还会无意中把员工给得罪了,这个也属于老板把员工管理简单化看待的范畴内。

当然了,篇幅所限,老板对员工对人事管理的认知局限只是粗列几点。客观地来说,这世上的一切矛盾,根子就是理解不对称。若是老板仍然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员工的认知不改变,就等于给自己在挖坑,这坑挖得太深,自己都爬不出来了,就是进入死局了。

来源:小公司管人管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