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晚,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星耀天工 语润心田——马克思主义点亮青春航程”为主题,成功举办“北斗星・天工夜话”系列活动。活动通过“理论宣讲 +实践分享+释疑解惑”的多元形式,将“北斗星·红智”党建品牌与天工文化深度融合,为抱石艺术学院 60 余
5月14日晚,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星耀天工 语润心田——马克思主义点亮青春航程”为主题,成功举办“北斗星・天工夜话”系列活动。活动通过“理论宣讲 +实践分享+释疑解惑”的多元形式,将“北斗星·红智”党建品牌与天工文化深度融合,为抱石艺术学院 60 余名青年师生打造了一场思想性与实践性并重的思政盛宴。
民法典与生态环境法典协同互动双向赋能
“通过规定‘绿色原则’及其相关绿色条款,民法典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进行有限度的‘绿色化’,通过物权、合同等制度,间接保护生态环境。”
活动伊始,经济管理学院团学干部俞华琼以“守护绿水青山,江工青年在行动”为主题,分享了5月10日参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树木园的实践经历。俞华琼说,活动中师生围绕 “如何将生态保护融入专业学习”“青年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角色” 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通过青年学生清理河道垃圾、制作环保宣传手册,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
“《民法典》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此次能在 “一站式” 学生社区向学校青年师生代表宣讲《民法典》,我倍感激动,也深感使命重大。作为新时代学子,我们应当胸怀家国情怀、展现社会担当,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深入基层宣讲民法精神,让《民法典》的精神内核与条文要旨深入人心。”俞华琼有感而发。
近年来,江西工程学院组建了一支基层普法团队,面向社区街道、田间地头、学校和企业开展普法工作,让《民法典》为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为此,学校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社团和平安办普法宣讲团队等资源,从硕士研究生中选派20余名成员,并组织10名社团负责人,共同组成基层普法宣讲团。截至目前,该团队已深入基层开展宣讲30余场。
根植现实,讲好经济全球化这门“大思政课”
“讲好中美贸易战主题的‘大思政课’,需向青年大学生阐明事实、共析对策,例如探讨贸易战根源、中国发展内生动力及公平国际秩序构建。中国成就源于改革开放与人民奋斗,而美国单边霸凌行为应受反制,中国作为全球治理重要参与者,反对其‘长臂管辖’和霸权逻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为兴有感而发。
课堂上,王为兴以《大国博弈时代的战略定力》为题作专题报告。他结合当前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战、印巴冲突等国际形势,从北斗导航系统的自主创新历程切入,阐释了“战略定力”的三重维度。报告通过“华为突破芯片封锁”“北斗系统打破技术垄断”等案例,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应对国际竞争中的指导作用,引发师生热烈共鸣。
“经济全球化是‘大思政课’的重要素材,需通过案例教学(如进口商品产业链、外贸企业调研)帮助青年学生理解其本质——生产要素全球流动与政治经济博弈的叠加。王为兴老师结合时事热点(如中企海外投资、新兴经济体角色),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全球化中的中国责任与挑战,培养了青年师生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青年教师黄琴如是说。
解压力、话规划、论时局,在时代坐标中锚定成长方向
“王老师好!针对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就业坐标,更好地在人才市场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
在设置“师生对话”环节中,师生围绕学习压力、职业规划、国际形势等议题展开交流。
针对学生提出的“就业如何抉择、中美冲突等问题”,王为兴老师与学生们解困惑、话成长,切实解决学生成长难题。其中提及“青年应立足自身实际,将个人理想与时代、国家需要结合。例如,强化自身专业素养的过程中,既要深耕理论,更要注重实践。”
“团学干部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应在思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以实际行动传播正能量,做到爱国、爱党、爱校、爱家、爱己;”江西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兼马克思主义直属党支部书记于永清表示,授课教师应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探索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新模式,进一步推深做实个性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以“北斗星·红马”党建品牌为引领,构建 “党建引领定向、专业筑基强能、文化培根铸魂”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学校以天工文化为育人底色,倡导“工匠精神”与 “创新应用” 理念,使其与“北斗星·红马”共同构成校园文化基因,助力培养既“红”又“智”的应用型人才。
此次 “北斗星・天工夜话” 活动,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也是学校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在 “北斗星” 党建品牌引领下,江西工程学院将继续以天工文化为底蕴,以青年学生成长为中心,书写新时代思政育人的“江工答卷”。(曾育仁)
来源:风采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