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阳某蜜雪冰城门店里,店员小琳(化名)攥着吸管盒的手微微发抖,面前站着一位表情严肃的顾客。"送错吸管是我的错,我给您唱《蜜雪冰城甜蜜蜜》赔罪。"小琳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哭腔,可顾客却坚持:"唱够40秒,不然投诉。"
沈阳某蜜雪冰城门店里,店员小琳(化名)攥着吸管盒的手微微发抖,面前站着一位表情严肃的顾客。"送错吸管是我的错,我给您唱《蜜雪冰城甜蜜蜜》赔罪。"小琳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哭腔,可顾客却坚持:"唱够40秒,不然投诉。"
这段对话被顾客拍下后发到社交平台,瞬间掀起热议——有人心疼店员"被当众难堪",有人觉得"这是顾客的正当维权",更有人翻出同类事件:从"送错吸管要唱歌"到"漏送小料要跳舞",从"古茗手铐谢罪牌"到"零食店下跪道歉",服务行业的"道歉方式"何时成了争议焦点?
事情要从一杯奶茶说起。9月12日,沈阳的赵女士(化名)在蜜雪冰城点了杯柠檬水,特意备注"要粗吸管"。可店员小琳递来的,却是一根细吸管。赵女士当场指出错误,要求更换。
"我不是故意的,吸管盒里粗的用完了。"小琳边道歉边翻找,可店里确实只剩细吸管。赵女士却不依不饶:"错了就要担责,按你们企业文化,得唱主题曲。"她打开手机,播放起《蜜雪冰城甜蜜蜜》,要求小琳跟着唱,"至少40秒,唱不完别想下班"。
聊天记录里,小琳的语气越来越慌乱:"姐,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求您别让我唱了,我下次一定注意。"但赵女士态度坚决:"这是你们该做的,我这是给你们台阶下。"最终,小琳红着眼眶唱完,赵女士才满意离开。
视频流出后,评论区炸了锅。有网友心疼小琳:"明明是失误,却被当众逼到哭,这算哪门子维权?""服务行业已经够累了,还要被顾客折腾。"也有网友觉得赵女士"过分":"一杯奶茶而已,至于吗?店员已经道歉了,何必上纲上线?"
事实上,"送错吸管要唱歌"并非孤例。羊城晚报记者搜索发现,近年来,奶茶店、零食店等服务业因"小失误"引发的"创意道歉"层出不穷:
蜜雪冰城"喝奶茶要跳舞":有顾客因店员漏送小料,要求店员边唱边跳《爱你》;
茶百道"加错料要背诗":某顾客发现奶茶加错珍珠,要求店员背诵《将进酒》;
古茗"手铐谢罪牌":品牌曾推出"我有罪 不放吸管"的纸板手铐,让店员举着向顾客道歉,被批"侮辱打工人";
江苏零食店"下跪道歉":顾客因面包过期要求店员下跪,视频引发众怒,最终门店老板出面安抚店员。
这些事件的共同点是:顾客将"小失误"放大为"必须补偿"的仪式感,而店员因担心投诉或差评,被迫配合。有网友总结:"现在的服务行业,道歉不是说句‘对不起’就行,得‘表演’到位。"
为什么这类事件总能引发热议?关键在于它戳中了服务行业的两大痛点:
顾客的"维权焦虑":在"顾客至上"的时代,消费者习惯了用"投诉""差评"维护权益。但部分顾客将"维权"等同于"惩罚"——送错吸管要唱歌、漏送小料要跳舞,本质上是将个人情绪凌驾于他人感受之上。正如网友所言:"我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态度,不是看店员出丑。"
员工的"尊严困境":店员作为服务链条的最末端,往往承受着最大的压力。他们不仅要应对顾客的负面情绪,还要承担企业的"形象考核"。小琳的哭腔里,藏着服务业打工人的普遍焦虑:"我们错了可以改,但能不能别用这种方式伤人?"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企业为迎合"顾客至上"的舆论,默许甚至鼓励员工"表演式道歉"。比如古茗的"手铐谢罪牌",看似是"创意营销",实则是将员工推向"被羞辱"的境地。这种做法不仅伤害员工自尊,更透支品牌的信任感——当顾客习惯了"闹一闹就有补偿",反而会忽视真正的服务质量。
那么,如何平衡顾客维权与员工权益?
对企业而言,需建立更人性化的"容错机制"。比如,允许店员在失误时先诚恳道歉,再提供"补偿选项"(如赠送小礼品、重新制作饮品),而非强制要求"表演"。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避免因"不会沟通"激化矛盾。
对顾客而言,需明确"维权的边界"。小失误可以理解,但不应以"羞辱"为代价。正如网友所说:"我要的是一杯正确的奶茶,不是一个‘道歉秀’。"
对店员而言,也要学会"温柔而坚定"地维护自己。如果遇到不合理要求,可以礼貌解释:"我很抱歉给您添麻烦,但唱歌不是我们的工作流程,我们可以为您重新制作一杯,您看可以吗?"
来 源:羊城晚报、潇湘晨报、都市现场
来源:直播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