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个月,韩国外长对华态度,出现180度转折,还骂美国变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11:52 1

摘要:9月17日,韩国外交部长官赵显访问中国之前,站在金浦机场的镜头前,表态称“中国对韩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邻居,”

9月17日,韩国外交部长官赵显访问中国之前,站在金浦机场的镜头前,表态称“中国对韩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邻居,”

很显然,这番表态,与赵显一个月前的表态,简直是判若两人。

在八月份,赵显对《华盛顿邮报》直言中国“对邻国造成困扰”,可以说掀起了不小的风浪,甚至逼得李在明总统办公室不得不站出来,帮助赵显“擦屁股”,进行澄清。

但不管如何,赵显此前的表态,确实在一定程度反应了他个人的外交倾向底色。

如今他却强调邻国间应当友好相处,有问题就明确提出来尽快解决。

这种180度大转弯,让人不禁好奇: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让韩国外长在短短两个月内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

其实赵显对华态度的转变并不是什么孤立事件。

因为就在访华前一天,这位外长在韩国国会发表了一番更加惊人的言论,这些话在首尔外交圈引起了震动。

“赵显表示:美国已不再是以前那个与盟友和友邦保持良好合作的国家。”

这几乎就是骂美国变了。

这种公开批评美国的情况在韩国外交史上极为罕见,简直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

直接诱因是美国此前突击搜查了韩国在美企业,逮捕了300多名韩国公民。

被拘留的韩国员工甚至还通过“拘留日记”披露了恶劣的羁押环境和人权侵害,这些细节在韩国媒体上持续发酵,点燃了公众的愤怒情绪。

很显然,美国对韩国的欺凌,让韩国政府也开始认清现实了。

与此同时,中韩贸易这个经济数字的声音最为响亮。

中国连续21年保持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韩国企业的生计,也是韩国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

走在首尔街头,随处可见的中国游客和商店里的中文标识,都在默默诉说着两国经济的紧密联系。

韩国企业迫切需要稳定的中国市场,这个道理在首尔金融区的办公室里再明白不过。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系列政策调整:从9月29日起对3人以上中国旅游团实施15天免签政策;提名前总统卢泰愚之子卢载宪为新任驻华大使。

这些举措背后的信号再清晰不过——韩国正在向中国伸出橄榄枝。

还有韩国即将在庆州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这是李在明政府展示其“地区强国”形象的关键时刻,而中国的态度至关重要。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中方的参与,那么这场国际盛会的分量,肯定会大打折扣。

因此,赵显这次访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中方能够出席,所以,这个任务的压力,对于他而言,可想而知。

中国外交部此前虽然表态“支持韩方主办APEC会议”,但中方是否出席尚未明确。

这种不确定性,从某种程度来说,或许也让韩国外交官们夜不能寐——毕竟,一场没有中国参与的APEC会议,就像没有主角的舞台剧。

而赵显的态度转变,似乎也反映了他个人的焦虑。

众所周知,此前李在明政府的外交策略,实际上就是一边努力讨好美国,另一边又想跟中国改善关系。

这种两边关系都想维持的策略,显然考验着韩国外交官的智慧。

毕竟中国虽然不介意韩国跟美国发展关系,但问题是,美国显然不会容忍韩国跟中国不断改善关系。

本来,李在明政府就是想要在中美之间寻找一个所谓的“微妙的平衡点”。

那就是在政治上更加靠近美国,而在经济上跟中国加强关系。

这一点,可以从李在明没有选择出席九三大阅兵,而选择访问美国这一点,就能看出端倪。

然而,特朗普政府最近对待韩国的态度,显然就是打了李在明政府一巴掌。

说白了,特朗普针对韩国的一系列侮辱行为,就是在告诉李在明,他此前的战略,就是一种错误的选择。

在此背景下,韩国外长开始改变态度,主动讨好中国,显然意味着李在明政府正在寻求改变其既定策略。

我们或许可以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定义,那就是在不放弃跟美国关系的同时,努力在政治和外交上跟中国改善关系。

当然,从现实情况来看,韩国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寻求在跟美国交往中,获得更多筹码。

毕竟一旦涉及到中国,那么美国对韩国的重视程度,说不定就是增加一份。

总之,在中美大国博弈之间,小国的外交智慧往往在于知道何时该坚持,何时该转弯。

现如今,李在明似乎表现出了转弯的迹象,但这还不够。

来源:刘勇教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