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一觉睡醒天塌了,各地文旅纷纷玩“丢手绢梗”,根本告不过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1 00:10 1

摘要:3月上旬一位名为“四川芬达”的搞笑网红在网络上大倒苦水,原来他竟被知名歌手杨坤告上了法庭。

文|木木

“四川芬达:梗你们免费玩,官司我一个人吃”

曾经,“鸡你太美”这一梗风靡一时,然而时光流转。

如今它已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丢手绢”梗的强势崛起。

3月上旬一位名为“四川芬达”的搞笑网红在网络上大倒苦水,原来他竟被知名歌手杨坤告上了法庭。

杨坤认为“四川芬达”的模仿行为严重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要求其发布道歉声明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在网红与明星的互动中,模仿本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双方往往能从中各取所需。

明星能借此扩大知名度,网红则能凭借模仿吸引流量、赚取收益。

按理说,“四川芬达”若能将杨坤的模仿演绎得恰到好处,本应受到正主的青睐。

然而现实却大相径庭,双方竟走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

看过“四川芬达”的视频都知道,他的风格以诙谐搞笑为主,因此在模仿杨坤时,他们选择了恶搞、夸张的方式。

这一尝试果然奏效,模仿视频一经发布便迅速走红,为账号带来了大量粉丝和流量。

网友们对此也是乐此不疲,纷纷点赞转发。

看到如此火爆的反响,“四川芬达”与搭档决定将模仿视频做成一个系列。

然而就在他们满怀期待地准备更新时,却遭遇了晴天霹雳——账号突然被封禁,连模仿杨坤的视频也被全部下架。

原本以为四川芬达被杨坤告了之后,会迅速凉凉,但没想到居然更火了。

原本账号粉丝不过三十多万,就因为被杨坤告了这事,粉丝数直线上涨目前已经来到146万。

3月19日,沉寂十日的“四川芬达”突然更新视频,依旧以一贯的搞笑风格回应了被杨坤起诉的事件。

他们坦言,面对网友的质疑与批评,他们选择坦然接受,但对于某些不实之词,如刻意卖惨等,他们坚决予以否认。

视频中,他们详细回顾了被起诉的经过。

视频里,俩人先摆明态度,说这段时间被网友骂得够呛,都认了。

但有些话得说清楚,比如他们真是农村出来的,没卖惨博同情。

接着,俩人开始说被杨坤起诉的事。

他们做搞笑视频的,有人说阿坤长得像杨坤,就试着唱了几首杨坤的歌,结果火了。

火了之后,俩人有点飘,搞了些恶搞视频。

“四川芬达”俩人说,初衷就是逗大家乐,没成想惹杨坤不高兴了,给告了。

俩人表示,不管法院咋判,错了就认,道歉赔钱都干,不躲。

话锋一转,阿坤来了句“不就是钱嘛”,芬达说没钱就去挣去借,实在不行卖房子。

说完,阿坤还调侃,说等把杨坤的“债”还了,就去整容,不然这长相怕再给杨坤添堵。

又说要去割声带,省得再唱歌给杨坤添乱。

还说要把名字改了,省得再伤害杨坤。

芬达又把话拉回来,把杨坤夸上了天,说杨坤有胸怀,度量大,不会计较这些。

还把杨坤比作刀郎,说刀郎低调,音乐有力量,做人胸怀值得学。

阿坤一听刀郎,又来劲了,说等把杨坤的“债”还了,一定要去看刀郎演唱会。

还说刀郎的歌被说唱给农民听,这话一出,差点就提到那英了。

阿坤又把话题拉回来,猛夸杨坤,说杨坤音乐顶尖,改编的歌他都唱不了。

还说自己以前唱“惊雷”那种歌,受杨坤影响,现在不唱了,要向杨坤学习。

最后,俩人郑重给杨坤道歉。

看这回应,表面是道歉,细品下来,艺术成分挺高。

这场官司,杨坤在流量上算是输了,反观“四川芬达”可是赢麻了。

借着这波热度,“四川芬达”提前发了首免费歌,《你礼貌吗》,歌词明显就是回应这场官司。

这首歌热度直线上升,留言两千多条,点赞四千多。

这数据看着不多,但影响力可不小。

三月三十一号晚上,“四川芬达”开直播和网友互动。

唱了好几首“玩味”的歌,像《捉泥鳅》、《死了都要爱》之类的。

直播间人数噌噌往上涨,到十万加。

还有网友把杨坤备注改成“恩师四川芬达”。

当晚直播效果也是杠杠的。

以前直播数据顶多千人,多数百人,当晚却十万加。

礼物也是满屏飞,贵的“抖音一号”、“大游轮”都有,小的更是不间断。

虽说后台礼物数据看不到,但一晚上收入几十万肯定没问题。

大胆预测一下,这场官司他们俩肯定输,但判罚金额不会太高,跟他们赚的比起来,九牛一毛。

也就是说,官司结束后,他们肯定能通过直播赚回来,说不定还有大结余。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踩着杨坤的名声起来了。

对于杨坤来说,虽然他在法律上可能占据上风,但在流量与知名度上却已经输得一塌糊涂。

然而这场风波并未就此平息。

4月3日“四川芬达”的直播因违规被封禁。

如今网红组合“四川芬达”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出现在直播镜头前了。

回想起他们最后一次直播,那场景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直播刚开始,才过了短短12分钟,直播间就突然被封禁了。

为了这次直播,两人可是下了不少功夫,还请来了一群伴舞,打算好好热闹一番。

可惜,这热闹劲儿还没起来,直播间就先“熄火”了。

那女舞伴也是白费了一番心思,钱花了,戏却没看成。

被封禁的时候,直播里就听见一句“没坐”,网友们立马就炸开了锅。

大家纷纷调侃,说这哪是被封禁,分明就是没座儿了,不卖票了。

看来这些网友都是“四川芬达”的忠实粉丝,连他们常用的梗都摸得一清二楚。

虽然杨坤状告“四川芬达”的事还没个结果,但这两人倒是趁着这波热度,搞出了不少新花样。

他们发的那些视频段子,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特别是那首新歌《你礼貌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就是对杨坤的“反击”嘛。

不知道杨坤听到这首歌,心里会是个啥滋味。

说起来,杨坤这次状告“四川芬达”,网友们都觉得他告得太晚了。

不过杨坤这次选择跟他们对簿公堂,看来也是实在忍无可忍了。

毕竟,这“四川芬达”组合,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然而这股由“四川芬达”引发的风波,并没有因为他们停播而平息。

相反,网友们玩得更欢了。

各种玩梗视频层出不穷,连小孩子都跟着凑热闹。

要说玩得最火的梗,那还得是“四川芬达”的“丢手绢”梗。

大家纷纷模仿他们的经典动作和台词,最后再来一句“没坐”,那氛围感简直绝了。

还有网友脑洞大开,把《西游记》、《亮剑》里的经典角色都搬了出来,玩起了“丢手绢”的梗。

这些视频一出来,立马就火遍了全网。

令人捧腹的是,各地文旅部门也纷纷加入玩梗大军。

文旅部门更是带头,号召其他地区的文旅账号一起加入。

网友们看了都乐坏了,纷纷调侃说:

“到时候杨坤会不会告不过来?”

不得不说“四川芬达”,在直播里玩梗,这事胆子确实不小。

虽说模仿明星有风险,弄不好得赔钱,但看这俩哥们儿,赔也赔不了多少,风险可控。

他们这一闹,全国网友都知道了他们,粉丝还涨了几十万。

说到底,他们这波操作,虽然争议大,但确实赚了眼球,也赚了粉丝。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他们算是玩明白了。

大家怎么看这事?是觉得他们勇气可嘉,还是觉得他们有点过了头?

而"四川芬达"事件折射的,正是互联网时代明星与模仿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

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后,明星与模仿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便如影随形,从未停歇。

一位在经纪公司任职的业内人士刘乐(化名)向媒体透露。

部分模仿者为了博取关注度,不惜触碰道德底线,专挑明星的隐私话题进行炒作。

以王宝弱为例,他凭借与演员王宝强极为相似的外貌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然而他并未满足于单纯的模仿,而是选择踏入危险地带,制作涉及王宝强前妻及前经纪人的争议内容。

面对王宝强的多次警告,他非但不收敛,反而态度强硬地回应:

“有本事就去告我!”

最终在2024年王宝强将其告上法庭,索赔金额高达650万元。

这场风波以王宝弱手持身份证公开道歉并注销账号而告终。

短视频平台上,类似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当台湾女星大S与前夫汪小菲的离婚事件成为舆论焦点时,平台上迅速涌现出“中S”和“汪大菲”等模仿者。

他们在直播连线中不仅大谈离婚细节,甚至还邀请了一位与大S丈夫具俊晔极为相似的“且俊晔”加入讨论。

此外,著名歌手汪峰也曾因模仿者丁勇的问题而将其告上法庭。

丁勇未经汪峰同意,直接使用其姓名和形象进行商业活动,侵犯了汪峰的肖像权。

法院最终判决丁勇赔偿汪峰经济损失共计10万元。

刘乐指出,明星与模仿者之间的纷争实际上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

在这场较量的背后,隐藏着一条庞大的山寨明星产业链。

回溯到2020年,沈阳某整形医院的店庆活动曾轰动一时,吸引了众多山寨明星的参与。

刘乐透露,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有专业的经纪公司开始签约这些山寨网红。

他们凭借与明星相似的外貌,在店庆、婚礼、开业仪式以及小城市的商演舞台上大受欢迎。

与邀请明星相比,邀请山寨明星的成本要低得多,一场活动的费用可能只需几千到几万元。

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一些相似度极高的山寨明星每月能接到20场商演。

按照每场1万元的出场费计算,他们的月收入可达20万元。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山寨明星又找到了新的赚钱途径。

他们通过直播打赏、橱窗带货以及视频广告等方式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其收益甚至可以与一些小明星相媲美。

来源:法老再发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