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常识反而成为了稀缺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1 00:05 1

摘要:违反合同规定很久都没人管?我看了下,是个二级债基,买股票超过20%?看到这里我第一反应是这肯定是一个老壳。

晚上有位朋友问我,某某固收+的股票持仓超过20%了,为什么违反了合同规定很久都没人管?

违反合同规定很久都没人管?我看了下,是个二级债基,买股票超过20%?看到这里我第一反应是这肯定是一个老壳。

但是,千万不要质疑公募监管的专业性,我直接去找了季报、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

先看季报,果然,股票持仓是超过20%的,接近30%。

别急,往下翻,报告期末按债券品种分类的债券投资组合:

怎么肥四?债券投资组合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竟然是81.29%,加起来超过100%了?

对啊,你们难道忘了,债券是可以加杠杆的。

我们回到基金招募书中关于投资范围的表述:

那么答案就来了,只约定了债券投资比例,没有约定股票投资比例,而且也没有约束可转债的投资比例(组合还有60%的转债持仓),就导致这个所谓的印象中的“固收+”的收益风险属性堪比主动权益。

请看现在新版二级债基的合同对于投资范围是怎么表述的?

是不是很丰富?可转债计入权益,总比例不超过20%,这就限制了权益投资的上限。

在这样的约束下,二级债基就成为了常规意义的固收+。所以不要看到二级债基或者偏债混就觉得是固收+,真不一定,而且有些灵配产品也可以做固收+策略,定义固收+的不是产品类型,而是底层资产的比例。

现在对于固收+可能没有一个非常统一或者官方的认知,但权益仓位(含转债)占比在30%以下的基金,都可以称之为广义固收+,但具体情况怎么分析:

1、如果一个产品上季度0权益仓位,这个季度20%权益,算什么?

2、如果一个产品上季度20%权益,这个季度直接35%权益,算什么?

3、权益仓位占比5%以下,或者只有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能算固收+吗?

我觉得有篇文章里面的分类是比较科学的:

本报告中的固收+产品,选取近4个季度平均权益仓位(股票+转债)在5%-30%的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

也希望官方可以给一版本公开的指引,把固收+的边界明确一下。

有一些产品因为成立时间比较早,策略又很特殊,导致收益风险属性和大众认知不匹配,很容易产生误导,这也是大家后续投资需要关注的,要看产品类型,但也不能只看产品类型,更重要的是看底层持仓。

我买基金之前都会反复看招募书、基金合同、定期报告,把投资范围、持仓、费率研究清楚,你自己真金白金要买的产品,啥都不看就买,这合理吗?咱们逛商场买衣服还看吊牌呢,是纯棉还是涤纶,总得看一眼,否则也太草率。

第二件事是今天刷到一个所谓的百万粉丝“科普博主”,说在各个平台测评了十几种理财产品,有银行理财、短债基金及货币基金,最后得出结论:

上XX平台买理财收益率最高最靠谱。

作为一个平时嘻嘻哈哈但内心比较严谨的基金博主,我看完这个所谓的“测评”,小脑都萎缩了:还能这样测评?

接下来我还看到了大量的广告号转发相关的测评的图。

简单来说,这个测评方式是:打开几个代销平台(银行、三方),在里“随机”(真的是随机吗)买几个产品,然后持有一段时间,再算一个平均收益……

这个测评简直漏洞百出:

1、对比银行A和银行B,都是代销的同一家理财子的产品,等于说你在银行A中买了某理财子的C产品,在银行B买了同一家理财子的D产品,论证C比D好?你在银行B为啥就不买C产品呢?实际上,除了销售服务费的差异,在哪家银行买同一理财产品的区别不大。

2、用理财产品对比短债基金,你起码买个持有期限差不多的吧,结果你理财子买的是30天持有期的,短债买开放式非持有期的,这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就算是想证明银行理财比短债基金好,也不是这个角度吧?

3、选品选得太烂了,还刻意找了几个收益排名不好的短债拉低收益,其他都是跑赢的,你说是随机我都想笑了。

4、选取的区间太短,刚好是债市见底后的两周,短期直接年化拉到3%以上,在公募肯定是不能这么宣传的。

你获得的收益取决于你买了什么产品,而并不主要取决于你在什么平台买(不同平台费率确实可能会有细微差异),但大体上来讲,你在蚂蚁和天天上购买的同一基金,收益率没有区别,如果是打造“这个平台的产品收益率比其他平台高”的人设,显然是不科学的,这不就是欺负投资者吗?

此外,拉踩式的营销也有些欠妥,请问被拉踩的银行、三方、理财子和公募基金内心作何感想?

我觉得投资理财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任何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东西都是很严谨的,真的无法忍受错误的知识在市场上传播。

芒格曾说过,常识是最稀缺的认知,违背常识会付出代价。所谓的常识通常也是由这些代价反证出来的。

用非专业式的营销,并不会获得对手的尊重,也无法沉淀真正有认知的客户。

在任何时代,常识都是稀缺的。专业才能创造价值,投机取巧并不能弯道超车。

民工很愿意和投顾的跟投人交流,有一个原因是,他们也许并不够专业,但他们有常识,是一群真正懂得尊重专业的投资者。基金博主真的是有门槛的。

更新一版本“民工看市”账号介绍:

基金行业观察者,百万基金投顾持仓跟投者,全网关注超百万,本团队所主理多个基金组合曾入选天天基金“牛人组合”,并入选天天基金年度十大投顾作者、新浪微博“最具人气基金大V”“最具影响力基金大V”、蚂蚁财富“年度百大影响力”创作者等。

关注民工,不做韭菜。

来源:北漂民工的日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