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强的厕纸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10:51 1

摘要:你以为的真相,身为母亲的武姜出于情感,厌恶大儿子,喜欢小儿子。

2025年09月16日 23:53浙江

⬆️点我 ⬆️

授权自

zhihu.com/question/645460013/answer/3420241036

深度瞎说下 郑伯克段于鄢

00

把zhengzhi生物当人,是读史时的大忌。

你以为的真相,身为母亲的武姜出于情感,厌恶大儿子,喜欢小儿子。

真是这样?

人类社会是序列制啊。

你高考知识点全部了然于心,就可以去参加高考了吗?

远远不够。

因为高考不是在看你高考知识掌握的怎么样,你是在卷顺位啊宝宝。

学校是985以上级别的人,都知道必须要最高效地疯狂去卷,要把同龄人都踩下去。

评优秀职称也是,你业务能力很强,但大家都很强。

那就再比性格,再比艺术,再比英语,再比…

总能给你排出来个序列。

这已经是假设绝对公平公正了。

历史人物也是。但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你还真以为他们还有人类的情感啊,哦,或许有,但不多了。

他们的心中只有利益了,啊不好意思,这个词不好听。

换成大爱吧,换成天下苍生吧,这样听上去好听一些。

心存大爱这点小事都做不到,他们甚至都不配做为一个反派来被你知道,这是最基础最基础的条件和代价罢了。

01

《郑伯克段于鄢》中,厌恶大儿子(春秋小霸王郑庄公),冒险帮小儿子篡位的武姜绝非凡人!

想要理清这里面的关系,首先要把时间线拨回到周宣王时期。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在史书中记载并不明确,但是在西周中后期异常强盛的国家——申国。

申国是姜戎归顺周朝成立的国家,也是姜姓四大国之一。

名义上是西周的封国,但还保留着游牧部落的传统。

要知道西周都城是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犬戎袭扰的。

犬戎就在镐京北边和西边,大概是今天陕北、宁夏、甘肃地区。

在犬戎和西周之间来回横跳,不断扩张。

为了拉拢申国,周厉王娶了申女为后,生下了周宣王。

周宣王上位,接手的就是个烂摊子,诸侯国多有不服。

东方淮水两岸的淮夷,以徐国为代表,不断扩张。

南方汉水地区的楚国也野心勃勃,不断发展。

北方的犬戎经常南下抢夺。

西边的申国也经常掳掠周王室的人口领土。

为了稳固统治,早期的周宣王励精图治。

在北方——

他将亲弟弟封到今天的西安北部华阳一带,帮助他抵御犬戎的威胁,建立了郑国,郑国的开国之君就是郑桓公。

在东方——

他迎娶齐国的姜家女为妻,修复周王室与齐国破碎的关系,利用齐鲁等东方大国的力量,压制淮夷人建立的徐国。

西方和南方——

为了分化申国势力,周宣王以压制楚国为借口,将自己的申国亲舅舅拜为上卿,随后又将其分封其到今天的南阳一带,建立南申国,带走了申国不少族人迁徙过去。

自此,历史上出现了陕西西部的西申国和南阳附近的南申国,两个申国。

02

周宣王这个倒霉孩子,一生都在四处平叛,想要挽救大势已去的周王室。

前期不断获胜,后面就想要对不断劫掠国土的申国动手,但是在千亩之战中,申国联合犬戎,将西周主力军队——南八师几乎全军覆没。

西周压制周朝封国和异族的武装力量一下子荡然无存,王室威信衰弱到极点。

没有办法,周宣王只能低头认错,让儿子姬宫湦再度迎娶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

申国再度深入操控周王室。

而这时,感受到郑国所处位置危机四伏的郑桓公,先是将国都迁徙到河南挨着陕西地区的郏县。

但还是感觉不安全,于是在地图上一阵寻找,看上了周边没有姬姓、姜姓大国,野人众多的今天河南荥阳地区。

郑桓公通过贿赂、购买等手段,从荥阳地区的两个小国手里得到了十座城池,建立了郑国的基本盘。

03

周宣王死后,大名鼎鼎的周幽王姬宫湦继位。

这位被司马迁在史记中添油加醋写了烽火戏诸侯的君主,但其实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根本经不起推敲。

周幽王之死是在于他急于想要摆脱申国对周王室权力的干涉。

他一上台,就拜亲叔叔郑桓公为司徒,统领百官,消除舅公申侯的影响。

随后废掉申后和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国国女褒姒为王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

申后和姬宜臼显然不肯坐以待毙,逃奔母族申国寻求外援。

于是申国联合鄫国、犬戎攻破镐京,诛杀周幽王、王后褒姒、太子伯服,并且将周幽王的亲叔叔郑桓公也一并杀死。

还迁都洛邑,立姬宜臼为太子,是为周平王。

这段历史,才是西周灭亡的真正过程。

而不是很敷衍的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的荒唐闹剧。

但时间线到了这里,西周仍未完全灭亡。

而是诞生了一场荒唐的篡改历史的政治作秀。

04

镐京被申国犬戎毁于一旦,所以周朝诸侯一开始并不支持周平王继位。

为此,周朝诸侯有九年没有去申国拜见他。

相反,以虢公翰为首的十多家诸侯共同拥立周宣王次子、周幽王之弟姬望为周王,史称周携王。

虢公翰带着周携王向东迁徙,立国于河北邯郸一带,拱卫新成立的周王朝。

而周平王为了获取强大诸侯国的支持,击败叔叔周携王。

将礼崩乐坏的大门正式打开:

他以周天子的名义,允许强大诸侯国攻伐占领其他弱小诸侯为条件,得到了秦国、晋国、卫国、郑国等诸侯国的支持。

此时的郑国第二任郑武公,在与申国做出利益交换后,与晋国、秦国、卫国导演了一场护送周平王东迁的大戏。

甚至为了能继续赢得周天子的信任,待在周王室主持朝政,郑武公硬着头皮迎娶了杀父仇人申侯之女武姜为妻,向申国和周平王纳上了投名状。

武姜

而出身于申国的武姜到了郑国,就意味着周平王和申国的触手延伸到了郑国,掌控了郑国的内政。

郑伯克段于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05

相信不少人看到这里,就能大概能理出来这里面的逻辑关系了。

东周初期的历史是非常模糊的,甚至很多历史都被人为隐去了。

就比如周携王的历史,左传史记都没记载,这可是跟周平王共存了21年的周朝王君。

如果不是考古挖掘出来春秋时期的文物,根本还原不出来这段历史。

再比如申国,西部的申国在西周和东周交替的这段时间如此强大,但史料中记载的却很单薄,就连最后如何被秦国灭亡的,都不清不楚。

而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可以很明确的一点就是他纯粹就是个傀儡。

他外部最大支持者就是申国和被申国控制的郑国。

因为洛阳的南边就是南申国,东边是被申国联姻渗透的郑国,西边是秦国和西申国,北边是晋国。

然而谁都没想到,最初只剩下十个城池,被申国拿捏的郑国,却接连出现两代强人——郑武公和郑庄公。

这对父子俩在天崩开局中,通过各种布置和隐忍,打出了差点通吃的结局,成功成为春秋第一任小霸主,甚至差点提前成为春秋第一任霸主。

06

武姜嫁给郑武公以后,陆续生了两个嫡子——长子寤生、次子段。

寤生出生的时候,脚先伸出产道,差点要了武姜的命,所以武姜非常讨厌寤生。

汝之砒霜,我之蜜糖。

对于郑武公这样的权谋老手看来,你武姜越讨厌的,就是我越看重的。

谁也不想受制于人,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王国交给一个听舅家摆布的孩子。

所以郑武公生前就对长子寤生多加培养,将自己的权谋手腕都交给这个年轻的儿子。

可不久,郑武公病重了,当时长子寤生才13岁,次子段10岁。

武姜为了维护自己和申国的利益角度出发,向郑武公提出废除长子寤生的太子之位,改立更好控制的次子段为太子。

郑武公选择装傻充愣,以这两孩子都是你亲儿子,立谁你都是他们的亲生母亲,更何况立嫡立长是祖训为借口,堵死了武姜的话。

寤生正式成为郑庄公。

郑庄公

(唐老师无处不在啊)

武姜当时也没有多想,毕竟寤生当时才13岁,自己虽然不喜欢这个大儿子,但作为亲生母亲,难不成还要杀了他不成?

武姜心软了,这就给她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07

不过武姜还是留了个心眼。

在郑武公去世,长子寤生继位的第一时间,以监国太后的名义,让郑庄公封自己的亲弟弟去制城。

制城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太好理解,翻译成后世的名字,就是大名鼎鼎的虎牢关。

这里是郑国西部和洛阳之间的天险关隘,也是郑国最重要的位置。

一旦郑国国内形式发生变化,申国——周平王一脉的军队,就可以轻易出虎牢关对郑国国都产生威胁。

而这个时候,13岁的郑庄公展现出他与年龄不符的天生政治家的一面。

他大方的提出: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它邑唯命。

“妈,你可真会挑地方。制城那破地方既危险又不肥沃,你难道忘了,曾经咱们的叔祖宗虢叔就是死在那里,不吉利。

你不疼我亲弟弟,我疼。

除了制城那个不吉利的破地方,咱们郑国好地盘多的是,让弟弟随便挑,我都给他!”

你看看这话说的,直接把武姜搞蒙了。

当母亲的,最怕自己喜欢的儿子遇到生命危险,甚至她还觉得大儿子确实还挺疼她弟的。

所以就没反驳。

不过她也不客气,直接要了郑国的京城。

这座城池是郑武公此前建立的旧都,城池高大、人口众多、土地还非常肥沃。

郑庄公直接大方就答应了。

一个13岁的孩子,就这样以退为进,故作大方,精准抓住母亲的心里漏洞,放松母亲武姜的警惕,在保障自己底线的同时,为自己争取到了猥琐发育的时间。

不仅如此,郑庄公的以退为进,更是打消了周平王和申侯的疑虑。

这孩子年纪小又听话,肯定更好控制。

于是让郑庄公接替了他父亲郑武公的之位,主持周王室朝政。

08

之后,郑庄公放任弟弟在京城自称叔大、不断扩建京城,更不阻拦母亲和弟弟与申国和周天子的勾结。

因为他需要等。

需要等国内不满郑国被外人插手的势力向他靠拢,他需要积攒忠诚于自己的力量,需要外部的强援。

所以后面就出现了以祭仲为首的郑国异姓大族势力,和以公子吕为首的宗室势力跟他的对话。

这两段对话,其实就是双方的试探和合盟。

在祭仲和公子吕明确表达对武姜和弟弟叔大行为的不满后,郑庄公才肯定对方不是母亲武姜的人。

所以才立场鲜明地表示自己也看不惯他们,但是大家还需要等待时机。

祭仲和公子吕在得知郑庄公的立场后,都默契不再追问。

郑庄公得到不满武姜和共叔段的异姓家族和宗室势力的支持后,开始布局,不断在弟弟和母亲身边安插间谍。

对外,他还需要剪除母亲武姜的外部势力的威胁。

为此,郑庄公以周王室卿士的身份,支持东周早期历史上礼崩乐坏最典型的事件——曲沃代翼。

利用曲沃压制周王室和西边的申国,逼其不敢轻易出兵。

对于南申国,则是迎娶当时在汉水地区与楚国平分秋色的邓国女为妻,而邓国就在南申国边上。

09

这一连串的布局和隐忍,一晃就是22年。

郑庄公从13岁继位,隐忍布局到35五岁,时机才正式成熟。

然后就发生了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又驱逐了母亲武姜,还说不到黄泉不见母亲。

在清洗完国内的申国政治势力后,郑庄公大权在握。

直到此时,周王室和申国发现这个外甥竟然不听话,是个野心勃勃的叛徒。

于是周天子提拔虢公忌父同为卿士,分割了郑庄公的权力进行敲打布局。

无奈郑庄公太能打了,简直就是东周战神,掌握郑国大权后,见谁打谁,无一败绩。

郑庄公在大破扶持共叔段儿子想要染指郑国的卫国后,在中原地区威名赫赫。

不过他也不傻,没了弟弟一家的威胁,自己就是母亲武姜仅存的希望,也是申国的亲外甥嘛。

所以黄泉认母的名场面就来了。

双方假惺惺,表演了一场母慈子孝的大戏。

周王室和郑国也互相交换质子,这就是周郑交质。

郑国与周天子和申国表面上达成和解。

但紧接着,郑国东方的五个国家,鲁、宋、卫、陈、蔡国在周天子的支持下组成联军伐郑,结果五国联军被郑庄公揍得屁股尿流。

第二年,卫国不甘心,联合黄河南边的燕国组成联军再次伐郑,郑庄公再次轻易干翻卫燕联军。

与此同时,自己的政治盟友曲沃家又对宗家发动进攻,大获全胜。

10

不仅如此,我猜测郑庄公应该也跟秦国交好。

因为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关中地区的西申国被秦国灭掉了,具体内容和时间不详,需要继续考古挖掘。

这段历史很诡异,东周王室的强援,被洛阳周边的大国们共同默契地挨个剪除。

南申国则是面对膨胀的楚国自顾不暇。

最后,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继位,不满郑庄公对京畿地区的渗透,罢免了郑国三代相传的王室卿士的位子。

郑庄公直接不再朝拜周天子。

周桓公以此为借口,亲自率领东周王师,在蔡卫陈联军的配合下,讨伐郑国。

面对兵力更加强大的对手,郑庄公这个春秋小霸王,政治家兼军事家,将联军再次击败。

甚至郑庄公的心腹爱将祝聃竟然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

就在这个莽汉猛将准备抽出第二支箭射杀天子时,郑庄公吓得赶紧拦下了他。

战斗中“意外”射伤天子就罢了,诛杀天子那叫自绝于天下,会被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

不过即便如此,郑武公也把周天子的威信降到谷底。

尊为天子,竟然被自己的叔公击败,还打伤了。

礼崩乐坏,不外如是。

因此春秋无义战的大戏,正式开演...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