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我帮战友修婚房,遇姑娘垒猪圈指点几句,她说来我家干活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0 23:22 1

摘要:记得刚回家那阵子,早上总是五点多就醒了,条件反射似的要起床叠被子。我妈见我这样还笑话我:"当兵的回来了还这么早起啊,睡会儿不行啊?地方上又没人查铺。"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老高,你说咱当年在部队那会儿,你帮我修的那个猪圈还在不?"我笑着问电话那头的老战友。

"什么猪圈啊?哦,你说我家那个啊!那都成了杂物间了,你媳妇儿不还是从那认识你的吗?"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笑声。

想起那段往事,我不禁笑了。那是1996年,我刚退伍回来没多久,浑身是劲却无处使。

记得刚回家那阵子,早上总是五点多就醒了,条件反射似的要起床叠被子。我妈见我这样还笑话我:"当兵的回来了还这么早起啊,睡会儿不行啊?地方上又没人查铺。"

那几天确实不适应,在部队待了三年,早就习惯了按哨声作息,突然回到地方上,连个准点吃饭的地方都没有。邻居王大爷见我整天在村里晃悠,还打趣道:"小李啊,咋的,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走路都带风。"

我爹看我整天闲着没事干,就直接数落我:"你说你当兵回来了不起啊?别人家退伍的小张早就去县城工厂上班了,你整天在家晃悠啥呢?"

正当我不知道该干啥的时候,接到了老高的电话。他是我在部队的老战友,比我早退了一年。电话里他嗓门老大:"老李,我要结婚啦!来帮我修房子呗,你小子在工兵连待过,盖房子肯定在行。媳妇都找好了,就等着你这个工兵帮忙呢!"

这可给了我一个台阶下,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第二天一早,我就坐长途汽车去了老高家。路上颠簸了六个小时,屁股都坐麻了,想起在部队拉练走几十里山路的日子,反倒觉得这算不了啥。

老高家在隔壁县的一个小村子,比我们村还要偏一些。下了车,老高已经在路口等着了,憨厚的脸上挂着大大的笑容。

"老李!你可来了!"老高一把抱住我,力气大得我差点喘不过气。

"你小子,退伍一年多了,力气倒是一点没减。"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到了老高家,他爹妈热情地招待了我。老高妈妈拉着我的手念叨:"听我们家高子说,你们在部队是一个通铺睡的,关系比亲兄弟还亲。这回你来帮忙,我们全家真是太感谢了。"

晚上,老高妈做了一大桌子菜,有红烧肉、清蒸鱼,还有我最爱吃的家常豆腐。老高拿出珍藏的二锅头,我们俩边喝边聊起了部队的日子。

"记得咱俩在新兵连那会儿,你小子第一次站岗差点睡着,被班长发现差点给你记大过。"老高笑着说。

"瞎说,那明明是你!我可记得清清楚楚,你站岗睡着了,我还帮你望风来着。要不是我及时提醒你,班长铁定罚你刷一个月厕所。"我反驳道。

"哈哈哈,你记性真好。"老高举起杯子,"来,为咱们的兄弟情谊干一杯!"

那晚上,我们俩喝到很晚,聊起了部队里的点点滴滴。想起那时三伏天训练,汗水湿透了军装;想起冬天早操,手冻得像冰棍一样;想起我们偷偷溜出去买零食被排长抓个正着,罚做了一百个俯卧撑。那些苦日子,现在想来都是甜的。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始干活。主要是帮老高家翻新婚房,刷墙壁、换门窗什么的。干活的时候,我习惯性地喊着部队里的号子:"一二一,一二一!"把老高逗得哈哈大笑。

"喂,你小子少来这套,咱又不是在连队拽大抬了!"老高笑骂道,"你看看你,干活还保持军姿呢,班长又不在这检查。"

"习惯了呗,在部队三年,这些都刻到骨子里了。"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就这样,我们干了大概一周,婚房主体已经差不多了。这天下午,老高说要去镇上买些建材,让我先休息一下。太阳还挺毒,我擦了把汗,想到以前在戈壁滩上训练,那才叫一个烈日炎炎呢。

我闲着没事,就在村子里溜达。这个小村子跟我们那差不多,家家户户前后都种着菜,养着鸡鸭。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姑娘在自家院子里忙活什么。

走近一看,这姑娘穿着朴素的褂子,扎着马尾辫,正在院子里垒猪圈,但看起来挺费劲的。砖头摞得歪歪扭扭的,猪圈的一面墙看起来摇摇欲坠。

可能是当兵养成的习惯,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帮忙。在部队,战友之间互相帮助是常事,谁有困难大家都会搭把手。我站在院墙外看了一会儿,实在忍不住开口了:

"那个...你这砖垒得不太稳啊,底下应该先打个地基的。"

姑娘吓了一跳,回头看到我,眼神里带着警惕:"你是谁啊?"

"哦,我是老高的战友,来帮他修婚房的。刚从部队退下来不久。"我赶紧解释道,"我看你这猪圈垒得不太结实,想给你指点几句。我在部队是工兵连的,这些活干得挺多。"

"高家阿强的战友?"姑娘放松了警惕,"他前几天还提起你呢,说你在部队里是工兵连的,干活特别麻利。"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也没有啦,就是在部队学了点皮毛。你这猪圈底下应该先铺层碎石子,再用水泥抹一下,这样能防潮,也更结实。再说这些砖啊,得一层一层错开砌,这样才不容易倒。"

姑娘歪着头看了看她垒的墙,皱了皱眉:"难怪我爹说我垒不好,原来是这个道理。我爹去镇上赶集了,就我一个人在家弄。"

"要不...我帮你弄一下?反正现在也没事干。在部队养成的习惯,闲不住。"我主动提出。

姑娘犹豫了一下,然后点点头:"那就麻烦你了,我叫小芳。"

就这样,我开始帮小芳垒猪圈。其实也没啥技术含量,就是在部队干多了这类活,熟能生巧了。干活的时候,我一边干一边给她讲解:

"你看,这砖要这样摆,错开缝隙,这样才牢固。再加点水泥,这样才不容易塌。就像我们在部队搭临时板房一样,讲究个结实。"

小芳在一旁递砖头,好奇地问:"你们部队平时都干啥啊?是不是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天天打仗训练啊?"

我被逗笑了:"哪有那么夸张,平时主要就是训练、站岗放哨、内务整理这些。工兵连的话,还要修修路、搭搭桥什么的。没事的时候也能看看电视,写写家信。就是早起晚睡,制度严了点。"

"那你们吃的咋样啊?是不是特别差?"小芳边递砖头边问。

"还行吧,比家里差点,但也饿不着。大锅菜嘛,能吃饱就行。就是馒头特别大,一个顶家里两个。"我笑着回忆,"有时候伙食好一点,能吃到肉,大家都抢着吃。记得有次过节,食堂加餐,炖了红烧肉,我们排长还给每人发了两个鸡蛋,那顿饭吃得特别香。"

小芳笑了:"听起来也不错啊。那你为啥不继续当兵了?"

"服役期满了呗。我们那是三年制的,时间到了就得退了。"我叹了口气,"其实挺舍不得的,在部队待习惯了,突然回到地方上,反而不适应了。"

干活间隙,我们聊起了天。不知不觉,太阳都快下山了,猪圈也差不多完工了。

"小芳,我饿了,有啥吃的不?"我擦了把汗,开玩笑地说。在部队,战友之间都很随意,渴了就喊一声"谁有水啊",饿了就喊"谁有饼干啊",习惯成自然了。

小芳笑了:"你这人真有意思。行,我去给你弄点吃的。"

不一会儿,小芳端出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上面还卧了个鸡蛋。这在乡下可是待客的好东西了。我狼吞虎咽地吃完,感觉比部队食堂的面条香多了。

"你这面条比我们食堂的可香多了。"我由衷地说。

"那是,我们自家的面粉,自家鸡下的蛋。"小芳骄傲地说,"对了,你住在高家是吧?你回去得经过我爹的林子,要不顺便带点我们家种的李子回去?正好摘了一筐。"

"那感情好!"我连忙点头。在部队,水果可是稀罕物,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两个,平时想都别想。

小芳装了满满一袋李子给我,我接过来道谢。临走时,小芳突然说道:

"其实...我爹最近正打算翻修我们家的房子,缺个懂行的人。要不...你来我家干活吧?工钱肯定给你算好的。"

我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行啊,反正我现在也没啥事做。"

就这样,帮老高修完婚房后,我又在小芳家干了一个多月的活。这段时间,我住在老高家,白天去小芳家干活,晚上回来跟老高聊天喝酒。老高还经常打趣我:"老李,我看你小子对小芳有意思啊?白天总往人家跑。"

我总是笑而不答。其实,这一个多月,我跟小芳的交流越来越多,慢慢发现这姑娘不仅长相清秀,性格也特别好,勤快、懂事,对父母孝顺。

有一次下大雨,我淋得浑身湿透回到她家。小芳二话没说,拿出她爹的旧衣服给我换上,又烧了姜汤让我喝下去预防感冒。那碗热腾腾的姜汤,喝在嘴里,暖在心里。这在部队生病了,顶多就是去医务室拿点药,哪有人这么照顾你啊。

"你看你,也不知道带把伞。在部队里是不是就这么莽撞啊?"小芳一边数落我,一边又往我碗里添姜汤。

"部队里哪有伞啊,下雨天照样训练。记得有次野外拉练,大雨下了整整一天,我们全连浑身湿透,鞋子里全是水,但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比起那时候,这点雨算啥。"我边喝姜汤边回忆道。

"那你们真辛苦。"小芳的眼神里满是钦佩。

"其实还好,习惯了就不觉得辛苦了。倒是退伍后这一个多月,感觉比在部队还累。"我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是骗她的,在部队训练才是真累,这点家常活根本不算啥。

小芳没好气地瞪了我一眼:"那是因为在部队有纪律约束,现在没人管你了呗。"

"也对,在部队不服从命令可是要受处分的。记得有次,我们连队有个新兵,稍息的时候偷偷动了一下,被班长发现了,罚他单独加练了两个小时的军姿。回来后腿都站麻了,可怜兮兮的。"

"那你有没有被罚过啊?"小芳好奇地问。

"当然有啦,谁还没犯过错呢。"我笑着说,"有一次内务检查,我被子没叠好,被排长罚洗了一个星期的厕所。那个厕所啊,臭得不得了,我洗的时候都快吐了。"

小芳捂着嘴笑:"活该,谁让你不好好叠被子。"

聊着聊着,天色已晚,小芳的父母回来了。看到我们坐在一起聊天,他父亲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但什么也没说。

那段时间,我每天早起帮小芳家干活,晚上和她一家人一起吃饭。干完活后,小芳爹总要拉我喝两杯,说是犒劳我。他跟我聊天,问我在部队的经历,我就给他讲我们部队的趣事,逗得他哈哈大笑。

小芳的父母对我很好,把我当成了自家人。而我和小芳之间,也渐渐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有一天晚上,干完活后,小芳约我去村后的小河边散步。夏夜的风很温柔,萤火虫在河边飞舞,远处传来蛙鸣。这跟部队夜间紧急集合的哨声可不一样,让人感觉特别放松。

"李大哥,你...有没有想过留在我们这儿啊?"小芳突然问道,声音有些颤抖。

我心里一震,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段时间,我也经常想这个问题。在部队时,最想的就是退伍后回家乡发展,但现在家乡也没啥机会,倒是这个小村子,让我感觉挺温暖的。

"我...其实挺喜欢这儿的。"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感觉脸有点发烫,跟站军姿被班长点名批评时一样。

"那...我爹说了,如果你愿意留下来,他可以介绍你去镇上的建筑队当小工头。你在部队学的那些技术,在建筑队肯定用得上。"

我没想到小芳的父亲已经为我考虑到这一步了,心里一阵感动。在部队,最怕的就是退伍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虽然部队会有安置政策,但像我们这种普通士兵,能有个稳定工作就不错了。

"小芳,其实...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想一件事。"我鼓起勇气说道,比当年第一次在连队大会上发言还紧张。

"什么事啊?"小芳好奇地问。

"我...我想追求你,可以吗?"我感觉自己的脸一下子热了起来,比夏天在烈日下站岗还热。

小芳低下头,过了半晌,才轻轻地"嗯"了一声。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比拿到嘉奖令还高兴。

就这样,我留在了小芳的村子里,在镇上的建筑队找到了工作。凭借在部队学到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一年后,我和小芳结婚了。婚礼不大,但热闹。老高和几个战友专门赶来参加,他们穿着便装,但站姿依然挺拔,一看就知道是当过兵的。

婚礼上,老高喝多了,拉着我说:"老李,你小子有福气啊,来帮我修个婚房,自己也找到了媳妇。这猪圈修得值啊!"

我笑着锤了他一拳:"去你的,什么猪圈不猪圈的,那是我和小芳的'定情物件'!"

"得了吧你,就你这手艺,要不是在部队练出来的,能把猪圈垒这么好吗?"老高大着舌头说,"我敬你一杯,感谢部队培养了咱们啊!"

现在想想,有时候人生的转折点真的很奇妙。如果当初我没有去帮老高修婚房,如果我没有看到小芳在垒猪圈,如果我没有主动上前指点几句...或许我的人生轨迹就完全不同了。

退伍近三十年了,我和小芳的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村里人都说我是个好丈夫好父亲,我想这多少也得益于部队的历练吧。在部队学会了吃苦耐劳、服从纪律,回到地方上,这些品质让我受益匪浅。

每当想起那个夏天,想起那个因为猪圈而结缘的故事,我的心里依然会涌起一阵暖流。部队的经历给了我做人做事的原则,而小芳,则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这大概就是我,一个普通退伍军人最大的幸福吧。

"爸,发什么呆呢?妈让你去买菜!今天队长爷爷要来吃饭!"儿子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回忆。

"哦,这就去。"我摸了摸儿子的头,笑着起身。儿子今年也要参军了,不知道他会在部队有什么样的经历,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人生转折点呢?

这就是生活,平凡而又充满惊喜。正如我当年在部队里学到的那句话:"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珍惜当下,就是最大的幸福。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