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见过不少纸质扑克牌,可像这样用竹片精心打磨而成的扑克牌,小编还是第一次见到。指尖触碰时,能清晰感受到竹子独有的凉丝丝触感,鼻尖还萦绕着淡淡的竹香,格外清爽。牌面上的红桃、方块、梅花、黑桃,全是手工一点点雕刻出来的,之后再蘸上墨水仔细染色,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巧思。
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棒槌”,专门用来捶打衣物、辅助洗衣的工具。建国前后,大家洗衣用的“棒槌”,材质上基本以枣木居多。
见过不少纸质扑克牌,可像这样用竹片精心打磨而成的扑克牌,小编还是第一次见到。指尖触碰时,能清晰感受到竹子独有的凉丝丝触感,鼻尖还萦绕着淡淡的竹香,格外清爽。牌面上的红桃、方块、梅花、黑桃,全是手工一点点雕刻出来的,之后再蘸上墨水仔细染色,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巧思。
这物件叫耩子,是过去用来播种的农具!如今在农村,应该还有人在使用它。社会变迁速度快,50岁以下的人对这些旧时物件,大多没什么深刻印象。其实,了解这些旧物的用途,能帮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农村的历史发展脉络。
这物件俗称滑车,我小时候还玩过呢!它也叫弹子车,因为用了轴承,结构是后轮两个,前轮两侧装着踏脚,靠这踏脚来控制方向。几十年前路上的机动车不多,玩这种滑车时,遇上坡就得推着拉上去,到了下坡就坐上去,借着惯性飞快往下滑。对了,它还专门设计了刹车,特别实用。小时候的我,把这“滑板车”从高处滑下来的时候,别提多开心了!
月经带是五六七十年代女性常用的物品,到了九十年代就很少有人用了。在九十年代之前,女性基本都靠它来应对生理期需求,直到卫生巾出现后,这种传统的月经带才逐渐被取代。
这物件叫截锯,也常被称作二人夺。它的锯齿是向两边分开的,和锯木板的锯可不一样,专门用来把整根原木截成一段一段的,是过去处理木材的常用工具。
这物件叫敖子(音),是炕饼子的工具,炕出来的饼叫“花”。我以前用过,放烽火炉上,面糊加油搅匀倒上去摊平,盖盖等会儿翻面就熟,少放盐,烙好盐香柔软,趁热吃特香,做法和摊煎饼差不多。
这木马可不是玩具,是木匠师傅的专用工具。以前的年代里,它主要用来处理粗大的圆木——把稍大的木头直接架在木马上,方便师傅修整、加工木料,能起到稳固支撑和托起的关键作用。
以前老家烧煤球的年代,有些家庭不会买现成的成品煤球,而是自己动手制作。要自制煤球,就得用到下面这种专门的“神器”,有了它才能把煤料压成规整的煤球。
这是一台老式留声机,装在红棕色的便携式木箱里,设计颇具年代感。它的唱盘、唱臂等部件保存相对完好,这种留声机在过去是人们聆听音乐的重要设备,承载着不少人关于旧时光的声音记忆,如今成为展现时代风貌的复古物件。
这是量布匹用的码尺子,由木质材料制成,上面刻有细致的刻度。过去在布庄、集市上,商贩们全靠它来丈量布匹长度,是当时商贸活动中计量布料的重要工具,如今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码尺子,成了反映旧时商贸计量方式的老物件。
这是一组粮票,有不同的面额和发行年份,票面印着工厂、山川等图案,带着明显的时代印记。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粮票是人们购买粮食的重要凭证,这些留存至今的粮票,成为了反映当时物资供应和经济生活的历史见证。
这是广州有线电厂生产的老式手摇电话机,通体黑色,配有听筒、手摇柄,机身红纸标注“非公事不打电话,打电话不说闲话”。它曾是单位通讯工具,体现当时通讯资源使用规范,如今成复古老物件,见证早期通讯设备风貌与使用要求。
我们这方言叫“推刨”,其实就是木工用的手推刨,能把木料推得平整光滑。过去木匠靠它刨平木料、让木材找平严缝,家里常备一字刨,刀快刨出的木料能做靓木雕。刨子品种多,配好锯和凿子就是谋生工具,横批正是“鲁班心生”。
摔炮是我的童年记忆,只有过年才舍得买。它有单响和双响的,双响的更危险,我曾被炸过手。小时候还因它闹过事:裤兜装着摔炮,又拿了玩具左轮枪,弯腰系鞋带时摔炮突然炸了,新衣服新裤子都被炸糊。
我们这叫轿椅,相当于过去的“婴儿车”,没轮子不能推,孩子放里面能站能坐,大人能腾手干活。40到60年代的人大多坐过它长大,那时大人要干农活挣工分,家里孩子多顾不过来,就靠这“老古董”让孩子自己玩,干净又实用。时代不同事物也变,这话没毛病,大家觉得呢!
滑车也叫独轮车,在过去的年代里,它的用处可大了——运粮食、拉庄稼秸秆,就连去赶集都能靠它驮东西。不过它把手处通常会拴根绳子,你知道这绳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火笼子是过去冬天常用的取暖物件。每到冬天上学时,我们都会带着它去学校,冷了就用它暖手,脚凉了也能凑过去暖脚,是寒冬里陪伴读书时光的实用工具。
矿石收音机是完全不用电的,我家就有一台。小时候我常摆弄它来听节目,不过用它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戴上耳机才能听清声音,二是得在室外架起一根天线,不然很难收到信号。
这组物件是弹棉花师傅的工具,包括弹棉花用的弹弓、弹垂,还有磨棉絮的木磨盘。它们就是专门用来弹棉花的,有些至今仍在使用,虽说年头久了是老物件,但实用性依旧很强。
这物件叫门镣吊,是锁老式门的工具,有些地方也叫“门挂子”。用的时候先关严两扇门,把它挂在门中间,再将长型扣挂到门上方的铁鼻子上,最后锁好。它和锁是缺一不可的搭档,少了哪个都锁不了门!
辕刀是生产队时期,北方赶马车的车老板子随身必带的“神器”。它用处不小:装卸货物时能割绳子,编绳子也用得上;最关键的是,若牲口绊倒、人被缰绳缠住勒住,它能快速割断绳子救人保命,是车老板子的安全保障。
这是风华牌ATZ-8型老式盘秤,带搪瓷托盘,靠表盘指针显重量,最大称8kg、最小200g。过去它是家庭和商贩称物的常用工具,如今成了有年代感的老物件,见证传统计量发展,也藏着不少人的旧时光记忆。
金刚钻是修补陶器、瓦罐的专用工具,俗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它。它分两种:一种单手操作,木匠常用;另一种需双手配合,左手固定钻帽、右手拉钻杆,小铁匠常用它补盆锅、修炉子。
这是个手工做的“砸炮神器”,用废旧纸弹壳做成,底部还割了道小缝。用的时候把砸炮(也叫摔炮)塞进去,再把它扔到空中,等落地时砸炮就会响。70后、80后大多自己做过,或是见过、玩过这个小玩意儿。
电石灯也叫嘎石灯,主要用于矿井下照明。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种照明工具还在广泛使用,不过后来慢慢被淘汰了,从使用到退出,它的服役时间还不到三十年。
看到这里您有什么感想?欢迎把您的高见打在评论区,让我们一起讨论吧!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来源:娛綜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