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上海滑稽戏,你会想起什么?是王汝刚的幽默调侃,还是姚慕双、周柏春的经典搭档?但对无数上海观众来说,《红茶坊》里那个扎着马尾、笑起来有两个小梨涡的“小兰”,绝对是刻在DNA里的回忆——而演活这个角色的,正是被称作“上海滑稽戏界第一美女”的徐英。
提到上海滑稽戏,你会想起什么?是王汝刚的幽默调侃,还是姚慕双、周柏春的经典搭档?但对无数上海观众来说,《红茶坊》里那个扎着马尾、笑起来有两个小梨涡的“小兰”,绝对是刻在DNA里的回忆——而演活这个角色的,正是被称作“上海滑稽戏界第一美女”的徐英。
2000年初,《红茶坊》横空出世,这部以上海茶馆为背景的滑稽剧,成了上海人茶余饭后的“下饭剧”。剧中的“红茶坊”就像个小江湖,老板“王老板”油滑风趣,服务员“小兰”则是妥妥的“颜值担当”兼“暖心担当”。徐英饰演的小兰,不是传统滑稽戏里夸张搞笑的角色,而是带着上海姑娘特有的灵秀与亲切:说话带着点软糯的沪语腔调,遇到顾客刁难时会巧妙化解,跟同事拌嘴时又透着股孩子气,连端茶送水的动作都透着自然的灵气。
有一幕至今让老观众印象深刻:有位顾客故意找茬,说茶里有“杂质”,想趁机占便宜。小兰没有慌,也没有跟顾客争吵,而是笑着端起茶杯,轻声说:“阿叔,您看这茶是今年的新茶,可能是茶叶末子,我再给您换一杯,顺便送您一碟瓜子,您消消气。”几句话说得既得体又暖心,既保住了茶馆的面子,又让顾客下了台。徐英演这段时,眼神里的真诚、说话时的语气节奏,都像极了我们身边那个会办事、懂人情的上海姑娘,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那时的徐英,正是颜值与演技双在线的年纪。她不用浓妆艳抹,一件简单的碎花衬衫、一条牛仔裤,扎个清爽的马尾,往镜头前一站,就是“上海囡囡”最鲜活的样子。有观众说:“每次看《红茶坊》,就盼着小兰出场,她一笑,感觉整个茶馆都亮了。”还有阿姨爷叔把她当自家女儿看,看完剧会念叨:“要是我家囡囡有小兰这么懂事就好了。”
可谁能想到,这个让观众觉得“天生就会演戏”的小兰,其实是徐英“跨界”来的。徐英早年学的是戏曲,后来才转行到滑稽戏。为了演好小兰,她特意去茶馆“体验生活”:看服务员怎么端茶、怎么跟顾客聊天,甚至跟着学泡上海人爱喝的菊花茶、祁门红茶。她说:“小兰不是‘演’出来的,她得像个真的茶馆服务员,有烟火气。”
也正是这份“接地气”,让小兰成了上海观众的“心头好”。《红茶坊》播了好几年,徐英走到街上,总有人喊她“小兰”,有的阿姨会拉着她的手问:“红茶坊最近生意好不好呀?”还有小朋友会追着她要签名,说“我妈妈每天都看你演的戏”。对徐英来说,这些“认亲式”的互动,比任何奖项都珍贵:“观众把我当成小兰,说明我演活了这个角色,没白费劲。”
如今,《红茶坊》已经播出20多年了,上海的茶馆换了一批又一批,滑稽戏的舞台也多了不少新人,但提到“小兰”,老上海人还是会眼睛一亮。有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当年录的《红茶坊》片段,配文:“看到小兰,就想起小时候跟爸妈一起看电视的日子。”还有人说:“现在的滑稽戏里,很少有像小兰这样让人觉得亲切的角色了,徐英的演技是真的好。”
而徐英这些年,也一直没离开滑稽戏舞台。虽然不再演“小兰”,但她会参演各种滑稽戏小品,偶尔还会在沪语节目里露面。每次提到“小兰”,她都带着感恩:“是这个角色让观众认识了我,也让我爱上了滑稽戏这行。”她还说,现在看到年轻人喜欢沪语、喜欢滑稽戏,特别开心:“希望能有更多人记得《红茶坊》,记得小兰,也记得我们上海的滑稽戏。”
对上海观众来说,徐英的“小兰”早已不只是一个角色,而是一段关于青春、关于家庭的回忆——是晚饭时电视里传来的笑声,是爸妈讨论剧情的热闹,是上海人骨子里的亲切与温暖。20年过去,徐英还是那个优雅的“滑稽戏美女”,而“小兰”,永远是我们心里那个最鲜活的上海姑娘。
你当年追过《红茶坊》吗?最喜欢小兰的哪个片段?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回忆,一起找找“同好”!
来源:奇妙圆月x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