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的急剧发展,人工智能(AI)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甚至改变了宗教实践的方式。最近,一些自称为耶稣的聊天机器人在网络上崭露头角,引发了关于它们的伦理性和宗教真诚性的广泛讨论。这些聊天机器人是否真的能够提供精神指导,抑或是将信仰转变为一种商业化的工具?这
信息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2987-9
随着科技的急剧发展,人工智能(AI)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甚至改变了宗教实践的方式。最近,一些自称为耶稣的聊天机器人在网络上崭露头角,引发了关于它们的伦理性和宗教真诚性的广泛讨论。这些聊天机器人是否真的能够提供精神指导,抑或是将信仰转变为一种商业化的工具?这引发了人们对于技术与信仰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聊天机器人的结构与功能
上帝的影响者”卡洛·阿库蒂斯 (Carlo Acutis) 于 9 月 7 日被教皇利奥十四世封为圣人。阿库蒂斯以使用数字媒体促进天主教虔诚而闻名。图片来源:梵蒂冈泳池/盖蒂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出现了多种可以与用户进行对话的聊天机器人,其中包括声称是耶稣基督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的开发大多不是由教会直接设立,而是由私人公司创建并运营,使用多种宗教文本作为训练数据,然而其来源往往模糊不清。南非哲学家安妮·弗霍夫对于五个流行的耶稣聊天机器人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它们的可信度值得怀疑。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聊天机器人在对待教义方面缺乏透明度,信徒们很难判断其所传递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这些耶稣聊天机器人不仅仅是简单的问答工具,它们能够根据用户的提问生成个性化的神学建议和精神指导。这引发了对它们在宗教领域中角色的争论。一方面,支持者认为,聊天机器人为信徒提供了方便,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精神慰藉;而另一方面,批评者则指出,若信徒理所当然地相信这些机器人传达的信息,可能会受到误导。
伦理和宗教信仰的交锋
许多宗教人士对使用这类机器人表达了担忧。他们认为,假装成神圣存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伦理问题。倘若信徒们将这些聊天机器人视为真正的宗教权威,追随它们的引导,可能会导致信仰的扭曲和现实的脱离。弗霍夫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如果这些机器人真的是为了替代人类的宗教角色,它们应该保持透明,明确自己是人工智能,而非自称是神。”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机器人已经在实际宗教仪式中使用。例如,在瑞士的天主教堂中,安装了一个耶稣聊天机器人以回应信徒的忏悔,而在德国的一场路德教徒的礼拜中,聊天机器人生成并提供了讲道。这类创新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欢迎,但其背后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信徒们自然而然会质疑,这样的礼拜形式在精神上的力量,是否能与人类牧师的传道相提并论。
跨文化的接受度与反应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宗教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接受程度各有不同。在某些文化中,尤其是一些东亚国家,公众对机器人参与宗教活动的态度相对开放。这是因为这些文化中,重视仪式的精确性往往超过了参与宗教活动的个体的信仰。
然而,尽管在某些地区人们对这些技术持积极态度,但许多人仍然对将技术进一步融入宗教生活感到矛盾。在印度,虽然一些寺庙开始使用自动化装置,但信徒与机器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显著低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们开始思考,若信仰的核心价值在于个人与神灵的关系,那么机器人的参与是否会削弱这种联系?
大型调查显示,正如在日本的研究发现,在人们观看机器人传教士的过程中,他们对宗教的投入感明显下降。即使有些教会尝试将人工智能融入慕道过程,但这种方法是否能够有效提升信徒的宗教体验,依旧充满疑问。
结语
在当今的宗教领域,人工智能与信仰的结合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结果,更是人类对信仰本质的深刻反思。面对耶稣聊天机器人的崛起,信徒与教会必须审慎权衡技术的便利与潜在的伦理风险。未来,信仰与科技的交融将继续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而有效引导这种变革,将是各个宗教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通过对信仰和技术相互作用的理解,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种平衡,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精神需求,而不至于成为信仰的替代品。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