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走出来的孩子,那段经历是美丽的画,你却看不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0 18:11 1

摘要:那是1971年农历2月24日午后,妈妈在忙碌中生下了我。那时候妈妈生活艰苦,我生下来很瘦弱,没过两天便生病了,高烧不退,抱到当地赤脚医生那,医生一看烧太大了,不给治,叫爸妈赶快带我到大医院去。人急又遭到当天下大雨,爸妈穿着蓑衣走了半天时间,才到达省城大医院。当

(非常值得一读)

我很高兴我是70后的一员,我们行走在天地之间,是一幅你看不到的迷画,因为和现在隔着山隔着水。

那是1971年农历2月24日午后,妈妈在忙碌中生下了我。那时候妈妈生活艰苦,我生下来很瘦弱,没过两天便生病了,高烧不退,抱到当地赤脚医生那,医生一看烧太大了,不给治,叫爸妈赶快带我到大医院去。人急又遭到当天下大雨,爸妈穿着蓑衣走了半天时间,才到达省城大医院。当时门诊医生说,如果迟来1小时,小孩可能就被高烧烧死了,父母给了我人生两次生命。

母亲说,那时候的孩子只要能四处跑,就不管他了,因为父母要上工挣工分。户里能走动的大大小小孩子,喜欢聚集合团,从东头跑到西头,从草堆下打闹到撵鸡追猫,再到上树摘果子掏鸟窝。妈妈说,小时候的我们从来没有闲过,老鼠洞都要捣鼓一下。

童年的顽皮是孩子们的天性,让大人们既安心又担心。希望孩子们能自由玩耍,省去了大人操心问事,又担心孩子们会闯祸,或者发生什么意外。孩子们的世界只知道玩闹,哪里懂得父母的苦衷。

自由的小童年很快结束了,不得不走向另一条路一一上学。记得非常清楚,妈妈在夜晚的油灯下,用手缝制了一个书包,第二天爸爸便带我去报名了。报名很简单,老师说叫什么名字,会数数吗?从1数到30让我听听,通常数过了20,老师就会说照了照了,之后爸爸交了学费就正式上学了。

随着一声铛铛铛铛的铃声,正式进入教室上课了。教室是土墙草顶,一门一窗,桌子是泥垛子上放几根树棍子,铺上稻草,用泥巴泥的,凳子是几块土砖头(全部是土压出来的长方形土砖头)挪在一起,黑板是几块木板拼起来的挂在墙上。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我们是一、二、三年级在一个班,四年级、五年级在一个班。教室里泥垛子分成三竖排,一年级在一排,二年级一排,三年级一排。老师给哪个年级上课,就把黑板挂在哪个年级前面墙上的钉子上。一个年级上课20至30分钟后,布置作业叫默读多少遍或一个字写上多少遍,再给另一个年级上课,每堂课下来都在一个多小时。中途全体师生做广播体操,便进入下一堂课,那时1到3年级只教语文、数学,没有其他课目,有也不教,到四、五年级才增加了思想品德课,体育课是带上不上的。

那时候的老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厉,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首先就声明了,小孩不听话给我打!在我的印象中,很少有孩子不给老师打的,老师是真打,有手心打肿的,脸扇肿了扇,身上看不到的就不用说了,为孩子听说,为孩子努力学习,没有家长找过老师。

那时候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都是老师讲了算,老师说你家孩子学习好,家长就认为好,你家孩子学习调皮,家长就认为很调皮。有的孩子老师认为不能升级,要留级,家长就给留一级,有的孩子老师说不是读书的料,回去吧,家长就领了回来。

孩子们读书都是顺其自然,家长从来没有什么什么要求,读书识几个字,不眼黑(当地土语,知道东南西北了)也就行了,早回来早给家里减轻负担,帮帮父母挣个工分,待待孩子,割割猪草,父母会高兴的不得了。

因而,当时能读完小学就是很不错的人了,能上初中的只有5分之一人,我是幸运中的一人,上了初中。初中离家很远,走路要1个多钟头,也从来没有感觉过累,每天乐此不疲的上学。早上五点起床,妈妈的早饭已经烧好了,五点半从家走,一边走一边背诵课文、英语单词,七点左右到校,参加早七点二十的早读课。

进入初中才知道我上的小学是多么局限,只知道语文、数学,上课不是语文就是数学,课外唯独一个活动是广播体操,就在教室外面,一个年级一排,蹦蹦跳跳完即回到教室,仅仅三个老师教一个小学的所有课程。

初中才知道学校还有单独的操场,有放松娱乐的音乐课,一个公社(那时乡镇叫法)有二十多所小学的学生上同一所初级中学,有许多老师,并且第一次看见学校有女老师,心里有一种不敢想象的奇特……

小学感觉就是在玩中把书读完了,初中一下子多了英语、历史、地理、政治、音乐、体育,还有后面几何、物理、化学和生物。我有点忙不过来,从之前顽皮的小孩,变成一个成天沉默在书中的少年。

早晚放学的路上在背书,课间休息在写作业,中午除了吃饭就在巩固练习。多少个夜晚人静,我还在油灯下写作业,复习一天的课程,解决难点、疑问,预习第二天要上的课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寒窗苦读,最后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一所专业技校,毕业后也顺利的找到了工作,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变,让我了解了更多的外面的世界,让我知道人生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现在回忆起来好像就在昨天,刚刚走过的一段历程,现在一口气把它写下来,希望今天的孩子、青年人热爱生活,珍惜当下,让你们的爸爸妈妈少操一点心,也为你们自己留下跟我们不一样的青春记忆。

来源:小树儿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