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固阳县坚持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以城区六个社区为着力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共筑精神家园为基础,着力构建各民族深度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固阳县坚持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以城区六个社区为着力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共筑精神家园为基础,着力构建各民族深度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服务为先,打造文化惠民全新生态。社区以各族居民需求为导向,从“设施供给”转向“需求响应”。创新实施“草原书屋1+2”工程,通过“流动送书+主题活动”双轨运行,将1080余册图书配送至各族居民身边,使草原书屋借阅率提升50%。建立“居民文化需求数据库”,运用线上交流、入户走访等方式收集各族群众偏好,全年定制“订单式”志愿文化服务150余场次,涵盖职业技能培训、非遗体验等六大类内容。为满足全龄段文化需求,构建“文化服务型”社区,建成儿童科技室、书画室、阅读室、“爱心妈妈驿站”等特色功能区24处。支农社区打造“五点半课堂”,整合返乡大学生资源提供课业辅导;明安社区成立文艺舞蹈队,积极参与各类群众文艺表演活动;南关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科教社区成立“社区学校”,将各类文化培训送到各族群众身边;新华社区打造儿童游戏区与科技室为各族青少年提供活动场所;杨圪楞社区充分利用共建单位资源举办义诊活动……通过“百姓点单-社区派单-志愿接单-群众评单”服务闭环,实现文化惠民服务精准触达。
宣教为要,共育向上向善精神家园。深挖固阳县地域文化基因,打造“我们的节日+”文化工作品牌,将“民俗活动”升级为“精神纽带”。依托“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书香墨韵迎新春、“二月二龙抬头”民俗展演、元宵节踩街等文化活动53场,参与群众超3500人次,让社区文化空间成为传播文明新风与邻里情谊的互联纽带。依托社区道德讲堂、妇女之家等平台,邀请专家学者、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作专题讲座,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室,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置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展板、电子屏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精神文明创建紧密结合,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五观”,增强“五个认同”。
治理为基,赋能文化空间融合发展。将文化空间建设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打造“文化+治理”创新平台。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居民议事堂”,通过“拉话话”茶话会、“一米视角”儿童议事会等特色形式,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推行“一事一议”工作机制,完善民主议事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居民议事会平台作用,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治理”创新实践平台。通过议事机制累计解决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民生问题127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5起,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创新实施“文明团结超市”积分激励机制,将垃圾分类、孝老爱亲等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指标,积分兑换超200人次,积分总量突破2000分,有效推动文明风尚养成。社区的文化空间不仅为文艺活动注入了活力,更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方案”,更催生了一批反映邻里生活、歌颂美丽固阳的群众文艺作品,推动形成“文化促治理、治理润文化”的良性循环。
固阳县将持续优化“服务+宣讲+治理”协同机制,把社区文化空间打造成为传播党的声音的前沿阵地、服务群众需求的温馨港湾、激发治理活力的创新引擎,构建各民族深度互嵌、和谐共生的社区环境。
来源:内蒙古旗县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