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付费也要来 CES Asia?—— 专访往届高端观众:付费背后的价值选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09:02 1

摘要:“付费不是门槛,而是筛选高质量资源的‘过滤器’。” 连续 5 年以付费观众身份参与 CES Asia 的某跨国零售集团采购总监张磊的这句话,道出了众多高端观众的共识。对于覆盖全球 4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群体而言,付费参与 CES Asia 并非单纯的入场成


“付费不是门槛,而是筛选高质量资源的‘过滤器’。” 连续 5 年以付费观众身份参与 CES Asia 的某跨国零售集团采购总监张磊的这句话,道出了众多高端观众的共识。对于覆盖全球 4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群体而言,付费参与 CES Asia 并非单纯的入场成本投入,而是基于精准价值回报的主动选择。通过专访多位往届高端观众,其付费背后的核心逻辑逐渐清晰。

精准商贸对接:付费换效率,洽谈直达决策层

“普通展会 3 天接待 50 批观众,有效对接不足 10 批;而在 CES Asia,20 批洽谈全部直击需求核心,这就是付费门槛的价值。” 张磊所在企业自 2017 年起将 CES Asia 列为年度核心采购平台,他透露,展会通过 “付费筛选 + 资质审核” 机制,将非专业流量完全阻隔,入场观众均具备明确采购意向与决策权限。2019 年展会期间,其团队通过主办方智能商务配对系统预约的 8 家智能家居企业,均在展后 1 个月内进入样品测试阶段,其中 3 家最终签订年度采购协议,采购额超 8000 万元。

这种高效对接在科技制造领域同样显著。某汽车电子企业研发负责人李敏表示,付费机制带来的 “决策者密度” 是关键吸引力:“往届展会对接的 12 家芯片供应商中,10 家由企业高管带队参会,技术参数对接、合作条款协商可一步到位,较常规商务流程缩短 3 个月以上。” 数据印证了这一体验,往届展会付费观众中,企业决策层、采购负责人等关键岗位占比达 50%,展商与观众的有效对接率较国内同类展会提升 47%。

前沿趋势洞察:付费获先机,抢占技术制高点

对于技术研发与战略规划领域的观众而言,付费参与的核心价值在于获取行业前沿信息的 “时效性与独家性”。某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陈曦连续 4 年参会,她坦言:“这里的技术展示不是商业化成品的陈列,而是未来 1-3 年产业趋势的预览。”2018 年,她通过展会同期技术论坛捕捉到 “边缘计算与 AI 融合” 的技术方向,随后推动实验室启动相关研发,其团队 2020 年推出的边缘智能芯片,较竞品早上市 6 个月,抢占了市场先机。

展会对跨领域趋势的整合能力更显珍贵。某医疗设备企业战略总监王浩表示,2019 年参展时,通过 “智能硬件 + 医疗健康” 跨界展区的展示,发现了可穿戴设备与慢性病管理结合的创新路径:“付费换来的不仅是参观资格,更是行业资源的集中呈现。我们与 3 家消费电子企业达成的技术合作,让公司的远程监测产品实现了成本降低 40%、续航提升 2 倍的突破。” 这种趋势洞察的价值,远超过付费成本本身。

全球资源聚合:付费建网络,链接产业生态圈

“对跨国企业而言,付费参会是进入亚洲市场的‘高效跳板’。” 某东南亚电信运营商采购负责人桑托斯的体验具有代表性,2019 年他通过展会 “国际买家专项通道” 注册参会,借助主办方提供的多语言对接服务,成功与 4 家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建立合作,其公司在印尼的 5G 基站部署成本降低 15%。他强调:“这里聚集了亚洲市场最核心的供应链资源,付费成本与开拓新市场的时间、人力成本相比,性价比极高。”

本土企业同样在付费机制中收获资源红利。某智能硬件初创企业创始人林薇回忆,2017 年公司首次参展时,通过展会 “创新项目对接区”,不仅获得了 2 家投资机构的关注,更与京东达成渠道合作:“付费门槛筛选出的不仅是观众,更是合作伙伴。展后获得的千万级融资与线上渠道资源,让公司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化的跨越。” 数据显示,往届展会中,30% 的创新项目通过观众对接获得融资支持,15% 的观众在展后 3 个月内与参展商签订正式合同。

口碑共识:付费是对专业价值的投票

“连续 8 年付费参会,因为每一次都能获得超出预期的回报。” 采访中,多位观众表达了类似观点。从精准对接带来的效率提升,到趋势洞察创造的战略先机,再到全球资源构建的生态网络,CES Asia 的付费机制通过过滤无效流量、聚焦核心价值,让高端观众的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可量化的商业收益与战略价值。

正如张磊所言:“我们付费购买的不是门票,而是高质量的商业机会。” 这种基于价值认同的选择,构成了展会口碑传播的核心,也让 “付费参会” 成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专业人士的共识 —— 在这里,付费是对专业价值的投票,更是对高效回报的笃定。

来源:会展张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