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的夏枯草,你真的了解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08:39 1

摘要:夏枯草属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作为我国最早的一味抗结核药物而于两千多年前被载入史册,《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下品,谓其专治淋巴结核,是瘰疬专药。由于夏枯草的花呈唇形,许多小花又集生于一穗上,夏日花穗呈紫褐色,犹如枯死,故有夏枯草之称。古代还有“夕句”“乃东”“

导读:今天学习中药夏枯草的功效与用法。

大头花 — 夏枯草

此草冬至生,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故有是名。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甚者神效,以阳治阴也。

——《本草纲目》

不与众卉俱生死

夏枯草属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作为我国最早的一味抗结核药物而于两千多年前被载入史册,《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下品,谓其专治淋巴结核,是瘰疬专药。由于夏枯草的花呈唇形,许多小花又集生于一穗上,夏日花穗呈紫褐色,犹如枯死,故有夏枯草之称。古代还有“夕句”“乃东”“燕面”等雅号,对此异名,而今已无从考证。

万般植物,均是春生夏长秋实冬凋,惟有夏枯草与众不同,“冬至后生叶,三四月开花,结子作穗,五月便枯”(苏恭)。正因如此,《植物名实图考·夏枯草》中云:“余伟兹草不与众卉俱生,不与众卉俱死,有特立之概,乃为赋。”又有“苕黄箨零,乃蕃滋兮。苦雾悲泉,甘以怡兮。百英炜煌,独沉寂兮。非无惧无闷之俦,孰能敌兮”等句,对夏枯草的品质,作了高度评价。

夏枯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地在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省、与夏枯草同名的还有益母草与夏至草,正因如此,历史上一度曾将益母草误作夏枯草,如宋代寇宗爽说过:“今谓之‘臭郁’自秋便生,终冬不悴,春开白花夏结子。”元代朱丹溪明辨真伪,称“臭郁草有臭味,即茺蔚是也,夏枯草无臭味,明是两物,俱生于春,夏枯先枯而无子,臭郁后枯而结子”臭郁即益母草,亦名夏枯草。当然,说“夏枯先枯”是对的,说其“无子”,则是丹溪失察,因为夏枯草也结子,其果期在6~7月间。

抗结核之先驱

夏枯草历代用以清肝、散结,借其清肝之力,可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目珠夜痛,羞明流泪之症。用其散结之功,可治疗瘿瘤、乳痈、乳癌之疾。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其抗结核、治瘰疬的作用,可以说,夏枯草是我国抗结核药之先驱,为历代瘰疬(淋巴结核)患者立下了不朽而显赫的功绩。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懂得用夏枯草治疗淋巴结核,正如《神农本草经》所载:“主寒热瘰疬、鼠疮”。这的确是了不起的,是值得我们中华民族骄傲的,这比西方国家发明和应用抗结核药不知早了多少世纪。其后历代医家广泛应用,王肯堂、李时珍、李士材、缪希雍等都阐述了“夏枯草为治瘰疬之要药”,并补充了各种用法。如王肯堂《外科准绳》有夏枯草汤,即夏枯草1味,用6两食前煎服,治瘰疬马刀,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多服益善”。近代《药性大辞典》中对其疗效说的更为肯定:“夏枯草熬膏久服,治瘰疬有实效,曾得确证颇多,不必疑忌也”。长期的实践证明,夏枯草治疗瘰疬的效果是可靠的,无怪乎《薛己外科经验方》中说:“此物乃治瘰疬之圣药也。”

夏枯草不仅能治疗淋巴结核,近代又证明能治疗肺结核。据《中医杂志》《结核病》杂志等报道,单用夏枯草治疗浸润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均有一定疗效。《中国防痨》杂志还介绍,对肺结核咯血者,单用夏枯草也有止血效果、对于结核性参出性胸膜炎的治疗,重庆医学院曾在《新医药学》杂志上报道说:用夏枯草1斤,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1200毫升,每日3次,每次30~50毫升,且不加抗痨药物,共治疗9例,除2例好转自动出院外,余均治愈。

夏枯草是棵乡野小草,我国民间广为使用。如采摘新鲜夏枯草,用嘴嚼烂,敷于疮毒,谓有迅速见愈之效;麻疹流行期间,群众常采些夏枯草煎水喝,用以预防感染;患有急性扁桃体炎时,摘些新鲜夏枯草煎水服,也颇有效果;在国外,也用得很多,据称我国每年都向南洋群岛输出不少夏枯草、南洋华侨更用夏枯草在夏天泡茶吃,说是可以防止夏日疮毒与疥子的产生。前苏联学者还发展了夏枯草的应用范围,苏联夏斯氏的报告称,夏枯草能治疗高血压,能使血压持久地下降。

“其草易得,其功甚多”,这是明代医家薛己对夏枯草的评价,借此机会,我们祝愿夏枯草为人类的健康再做出新贡献。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中药趣话》,王焕华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本公众号仅用以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AI配图。

来源:中医肖相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