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三取消单休,香港却在变态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08:39 1

摘要:今年8月,深圳教育局宣布,深圳高三从2025年8月开始,全面实行周末双休政策。

刚刚开学,深圳高三家长就开始发愁!

今年8月,深圳教育局宣布,深圳高三从2025年8月开始,全面实行周末双休政策。

政策一出,有人叫好,终于可以给冲刺班的孩子松绑了,但是更多人陷入更深的焦虑,尤其是高三家长。

有家长甚至想要卷去香港寻求更公平的赛道,但卷到香港,真的就能轻松赢吗?

在岸的另一边,竞争从子宫就开始了,无数赴港家庭跨过去才发现,这里的内卷只会更狠!

获取30+所香港Band 1&Band 2学校信息

恢复深圳高三单休,家长申诉到教育局

最近,要深圳高三家长向教育局申诉,要求恢复高三单休。

这位家长在申诉书中写到,深圳高三学生要和广东省其他城市的孩子公平竞争,但广州、东莞、惠州、肇庆等依然实行单休。

高三作为学业生涯至关重要的一年,压力之大不是多休息一天就可以解决的,实行双休反而让很多孩子从学校走向补习班,学生更辛苦,家庭经济负担更重。

大多数父母认为,实行单休直接剥夺了高三学生在校300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也打乱了学习计划。

家长言辞激烈,认为让学生好好休息只不过是官话,除非深圳考生都能在高考加分20分,或者给家长发放培训补助,才有资格让学生好好休息。

图源:网络

这个帖子被放到网上后,很快就引起了激烈讨论。

有家长认为,自己支持双休,但不能区别对待,至少全省统一执行,否则就是对深圳孩子不公平。

“原本六天的教学任务学习任务要5天完成,为什么就只是深圳的家长孩子独自承受呢?”

更多家长支持单休,他们认为,一边喊着实行双休,一边支持周六周日培训机构疯狂补课,掏空你的钱包,让孩子疲于奔波在补习班的路上,这就是所谓的真实的双休。

“孩子高考是跟全国的孩子竞争不止深圳,除非能做到全国统一,不要拿深圳的高三孩子做小白鼠。”

图源:网络

不过也有很多家长支持双休,亲生的父母都会更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充足的修养,才会更有冲刺的动力。

“再说了,愿意学的娃,在哪里都能学!不学的,在学校呆七天都没用。”

一位2023年以619分成绩考入理想大学的深圳学生现身说法。作为经历过口罩的特殊一届学生,她的高三生涯身心俱疲,她认为高三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

图源:网络

因为学生不是只在学校学习,高考是对学生身心素质,自我规划,自我反省能力的全方位考察,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来进入大学也难有成就。

即使6天在校,老师也无法保证高强度教学安排下教学质量不下降,双休也是给老师休息与备课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此乃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家长指出,家长自己在那卷,问过孩子的意愿吗?有什么比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要?

图源:网络

更有学生大喊:你们又不是高三的学生,累的又不是你们,你们不过是站在你们家长的角度去看这件事,别太自私!

赢在子宫里?香港妈妈内卷震惊亚洲

单从高三单休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深圳家长对鸡娃的执着。

最近几年,深圳妈妈逐渐成为继“海淀妈妈”“魔都妈妈”之后,又一支冉冉升起的鸡娃群体。

随着高才、优才计划的出炉,大批内地家长想要涌入香港,用多年积累的基础知识和应试技能卷爆香港。

殊不知,真正的“亚洲卷王”其实是香港妈妈。香港的教育竞争几乎从孩子出生,甚至从孕期就开始了。

图源:《没有起跑线》

相比于内地父母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本质上还是围绕成绩来展开,哪怕在竞争激烈的北上广深,走高考路线的家庭,分数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香港的卷,不仅卷分数、卷学校、还要卷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所以香港的鸡娃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出生前开始,精细化规划择校、面试、考试、特长、校内成绩、校外活动等方方面面,缺了哪一个都不行。

一个目标是上香港名校的孩子,3岁就学体操、无数,四岁学珠心算,五岁学儿童剧,七岁加起来学过十八九项活动,在香港是很普遍的事情。

在《没有起跑线》中,Irene妈妈躺在B超床上,已经开始为肚子里的女儿规划未来,她曾说过的“赢在子宫里”至今都是鸡娃父母的至理名言。

图源:《没有起跑线》

她的大儿子由于放养,导致错失了心仪幼儿园的入学机会,前车之鉴让她不得不在孩子出生前就做好全盘规划。

但是即便如此,她还是担心女儿不是1月出生,因为在香港,年初出生的孩子在入学时比年末的孩子大近一岁,这被认为是一种先天优势。

一些香港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合适的月份出生,甚至会提前选择剖腹产。

图源:网络

还没出生,英文字母表从胎教就开始,Irene就已经帮她拿到了50多张幼儿园报名表。

孩子出生后,很快就开始他们的学习之旅,六个月甚至更早,宝宝们就被送进婴儿游戏班。

两岁进入学前班,开始为名校冲刺做准备。两岁八个月,孩子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幼儿园面试。

孩子能否一路读名校,就要先从进入名校幼儿园开始,在香港,幼儿园学历的含金量,堪比名牌大学,这是赢在起跑线的第一步。

所以,香港孩子的升学竞争从幼儿园开始。

香港教育没有最优解,只有更卷的竞争

香港不会躺平,只会让本身就很卷的内地家长,变得更卷!

雅虎报道了一则新港家庭的教育故事,来自浙江的福先生夫妇,他们在2023年通过高才通来到香港,夫妻双双辞去内地的工作,全心全意陪读正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

福先生认为,内地教育过于内卷,香港的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希望儿子能享受香港的教育环境,不想让孩子太辛苦。

图源:香港01

但事实上这可能是家长自己的想法,因为孩子的学习安排已经很有“港式催谷”的感觉。

白天要同时就读于两所幼儿园,晚上还要赶去英文培训机构上课,每月的教育开支高达三至四万港元。

福先生也认为,内地儿童来港读书比本地学生更难,因为家长需要付出双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来自广州的杨小姐感同身受,她在四年前通过“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来港, 儿子现在同时就读两所幼儿园,一边学粤语和英语,一边还要兼顾普通话。

图源:《没有起跑线》

如果进入幼儿园是赢在起跑线的第一关,那么真正决定分流的就是在呈分试。

香港没有中考,所以小升初的呈分试决定了孩子能不能顺利进入Band1中学。呈分试加上中一入学前香港学科测试,共同构成了升中的成绩依据。

呈分试一共有三次,分别安排在小五下学期、小六上学期和小六下学期。

考试内容涵盖六门学科:中文、英文、数学、常识、音乐、视艺。

图源:星岛头条

教育局会将三次考试的总成绩折算成综合分数,再按分数高低将全港学生依次排名,并划分为三个派位组别:

排名前33.3%,优先获得顶尖中学Band 1学位,中间33.3%进入Band2;末尾33.3%进入Band 3 。

能否进入Band1中学,几乎决定了未来能否顺利考入港三大。如果错失Band1,中学六年一贯制之下,学生未来就只能寄望于在DSE考试中背水一战。

香港中学学位分配又分为自行分配学位和统一派位两种,自行分配学位参考的是第一第二次呈分试成绩,所以三次呈分试,每次都很重要。

图源:点新闻

香港升学制度环环相扣,幼儿园决定小学,小学决定中学,中学决定大学。

香港的教育制度注定了,内地孩子在拼小升初的时候,香港孩子已经要面临人生第一次大分流。

内地孩子小升初表现失误,还有中考可以扳回一城,但香港孩子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图源:《没有起跑线》

虽然香港的教育令人羡慕,多元化的升学出路更是吸引了很多内地家长蜂拥而至,但是激烈的竞争和高昂的教育成本会让赴港家庭滤镜破碎。

但是,不管是在哪里,优质的教育资源毕竟是少数,想要获得就只能加入更激烈的竞争,这一点无论是在北上广深还是香港都不例外。

教育之路本就充满不确定性。没有哪一个选择可以保证绝对正确或者永不后悔。

在人生这场长跑中,最优解从来不存在,只有不断调整与前行。

参考资料:

《没有起跑线》

高三维持双休!深圳教育局最新回复!

施政報告2024︱小學體育科2026學年納呈分試 比重佔2分 平時分不可多於20%

新來港教育錦囊|香港的「呈分試」到底有多重要?

编辑:萝拉

排版:Yan

本期福利

近期直播推荐

来源:留学全知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