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同一天发出相同警告,金正恩撂下狠话:将出台核武政策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20:12 1

摘要:9月14日这一天,东亚两个重要声音几乎同时响起。中国南部战区发声明,朝鲜金与正也表态,时间差不到24小时,目标指向惊人一致。

9月14日这一天,东亚两个重要声音几乎同时响起。中国南部战区发声明,朝鲜金与正也表态,时间差不到24小时,目标指向惊人一致。

从南海到朝鲜半岛,相距3000公里的两个热点,却在同一时间爆发相同警告。这种精准的时间同步,在外交史上极为罕见

一天时间内,中朝发出相同警告,背后隐藏着什么战略信号?

编辑:AJY

翻开9月14日的新闻,两条消息几乎前后脚出现

上午,中国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发表谈话,措辞相当直接

针对菲律宾频繁拉拢域外国家搞所谓"联合巡航",散播非法主张,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径,中方正告菲律宾立即停止在南海挑起事端。

几乎同一时间,朝鲜半岛那边也坐不住了

金正恩的胞妹金与正通过朝中社发表声明,炮轰美日韩联合军演。

她的话说得很冲,称这场演习是在朝鲜周边"错误地点"举行的"鲁莽的武力展示",最终会自食恶果。

时间差,不到半天。地理距离,3000公里

但两个声明的核心指向,却惊人一致

都在反对域外大国与区域内国家搞联合军事演习,都在警告外部势力别在自家门口兴风作浪

这种"神同步",在国际政治中可不多见

要知道,外交表态通常都有严格的时间安排和内容协调,很少出现如此精准的配合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金与正发表声明的前一天,9月13日,朝中社发布了一条更重磅的消息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撂下狠话,宣布朝鲜将在即将召开的劳动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正式公布核武器与常规武器并举的新政策。

"核常并举"这四个字,意味着朝鲜已经彻底放弃了过去几十年来国际社会一直挂在嘴边的"半岛无核化"幻想。

金正恩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诉全世界:我的核武器,不是用来谈判的筹码,而是保障国家生存的命根子

把这些事情连起来看,一个清晰的脉络就浮现出来

中朝两国虽然面对的是不同的地区热点,但矛头所指的方向,惊人地一致

那个试图在亚洲建立军事霸权,到处拉帮结派的美国

这种同步发声的背后,必然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近段时间,美国在东亚的小动作确实不少。

南边,美日菲三国在南海举行联合演习,名义上是维护"航行自由",实际上更像是在秀肌肉。

北边,美日韩准备从9月15日到19日在济州岛附近海域搞"自由之刃"联合军演。

这个演习可不是小打小闹,焦点在空中、海上和网络作战,矛头直接对准朝鲜的核导弹威胁

韩国军方说,这是提升三国作战能力的演练,但朝鲜眼里,这就是火上浇油

从朝鲜的角度看,你美韩的演习,就是模拟怎么对我进行"斩首行动"。

韩国国家统一研究院的分析一针见血:朝鲜就是把美日韩的三方军演,看作是针对他们的"核打击预演"。

目的就是为了摧毁朝鲜的导弹发射平台,让他们失去反击能力

所以,金正恩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既然你们天天磨刀霍霍,那我也必须把我的盾牌举得更高,把我的长矛磨得更亮

常规武器不如你,那我就用核武器来弥补

用核武器这种不对称的力量,来建立一种"恐怖平衡",让你不敢轻举妄动

而中国这边面临的压力,其实也类似

菲律宾仗着背后有美国撑腰,在南海的小动作就没停过,从仁爱礁到黄岩岛,总想搞点事情出来

中国这次的回应,可以看作是一次"忍无可忍"的公开喊话

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这一点没有商量的余地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江永分析得很到位:中朝同步发声反映了两国对地区安全威胁认知的一致性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更是直言:美国在东亚的军事部署正在引发新的安全困境

换句话说,美国想通过军事威慑来维护霸权,结果却逼得中朝两国不得不抱团应对

这种战略协调,表面上看是被动反应,实际上却显示了深层的战略智慧

这样的战略协调,在历史上并非首次出现

回顾冷战时期,面对西方军事同盟的压力,社会主义国家也曾采取过类似的协调策略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就是这种战略协调的经典案例。

当时的逻辑很简单:唇亡齿寒

朝鲜半岛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东北边境的安全,这个基本判断到今天都没有改变

但今天的情况,又有很多新特点

冷战时期是意识形态的对抗,现在更多的是地缘政治的博弈。

冷战时期是两大阵营的全面对立,现在是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最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70年前的中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国际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前几天的9月9日,朝鲜国庆77周年,中方给金正恩发去贺电

贺电里有九个字,特别值得玩味,那就是"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中朝关系

这三个"好",看似是外交辞令,但在当前这个节骨眼上,美日韩军事同盟越抱越紧的时候,这九个字就是一颗"定心丸"

它告诉朝鲜,也告诉全世界,中国对半岛局势的稳定起着"压舱石"的作用。

有了中国的这颗"定心丸",再加上前段时间和俄罗斯签订的《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朝鲜的底气就更足了。

这意味着,朝鲜在东北亚,背后站着的是中俄这两个强大的邻居

美国想要像对付其他小国一样对付朝鲜,就得掂量掂量后果

从国际对比来看,东亚地区的军费开支占全球比重已经从2020年的28%上升至2024年的35%

军演频次也比欧洲高出80%

这些数据说明,东亚正在成为全球军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而这种趋势的背后,就是各方都在寻求新的战略平衡

但与中东地区不同的是,东亚各方都保持着相对的理性

虽然军事准备在加强,但没有人真的想要开战

基于当前的发展态势,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半岛的局势会进入一种"新常态"

什么叫"新常态"?就是"有摩擦,但不过火"。

美日韩会继续搞他们的军事演习,继续秀肌肉,摆出强硬姿态

因为对美国来说,半岛的适度紧张,是它把日韩这两个盟友牢牢绑在自己战车上的最好借口

一个"强大的朝鲜威胁论",就能让日韩心甘情愿地掏钱买美国的武器,加强军事一体化

而朝鲜呢,也会继续它的导弹试射,继续展示它的核能力

每一次美韩军演,都会成为它发展军事实力的最好理由

但朝鲜也不会真的主动去点燃战火,因为金正恩非常清楚,战争一旦爆发,对他来说是毁灭性的

他要的是威慑,是生存,而不是同归于尽

这种双方都在红线边缘疯狂试探,但谁也不愿意跨出最后一步的僵持状态,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从更大的格局来看,这次中朝同日发声,实际上标志着东亚安全格局正在从单极主导向多极平衡转换。

过去,美国在这个地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其他国家只能被动适应

现在,中国的崛起、朝鲜的"拥核自保"、俄罗斯的战略回归,都在改变着这个地区的力量对比

未来的东亚,不会再是某一个国家说了算的单极世界

而是一个需要各方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多极格局

在这个新格局中,对话协商将比军事威慑更重要

金正恩也不是只会"舞刀弄枪"的莽夫,在强化国防的同时,他也在积极地寻求外交上的突破

朝鲜正在努力发展和东南亚、中东国家的关系,试图打破外交上的孤立局面

这说明,朝鲜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一手抓军事威慑,一手抓经济民生和外交破局

对中国而言,进一步深化和朝鲜的战略协同,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个稳定的、对华友好的朝鲜,是中国东北亚战略的重要支点

这次中朝在同一天发出警告,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表明在应对域外势力干涉亚洲事务这个问题上,中朝有着高度一致的立场和共同的利益

结语

从9月14日这一天的"巧合"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两个声明,而是东亚格局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

新常态已经形成:各方在红线边缘试探,但都保持着基本理性。这种"有摩擦但不过火"的状态,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面对复杂的东亚局势,你认为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还能否延续?欢迎留下你的看法。

来源:安珈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