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的灯塔与时代的瞭望者,其内心世界的丰盈与否,直接关乎着其言论的深度与广度。他们,这些肩扛社会责任的笔耕者,在面向芸芸众生发声,或是将心血凝于纸端之时,那份深植于心的文化修为,不仅是其学识的展现,更是政治智慧的映射,一种俯瞰尘世的世界观。这份修
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的灯塔与时代的瞭望者,其内心世界的丰盈与否,直接关乎着其言论的深度与广度。他们,这些肩扛社会责任的笔耕者,在面向芸芸众生发声,或是将心血凝于纸端之时,那份深植于心的文化修为,不仅是其学识的展现,更是政治智慧的映射,一种俯瞰尘世的世界观。这份修为,超越了国界的限制,深深植根于他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卓越的知识分子,犹如一名勇敢的探险家,必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或是某个国家、民族的深处,挖掘出独到的见解与知识宝藏。同时,他们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也拥有着两三处如精神家园般的坚固阵地,这些阵地如同他们的心灵港湾,为他们提供了思考与创作的源泉。正是这样的双重根基,让他们在放眼全球时,能怀揣一份独立的思考;在回望故土时,能从那些熟悉、信赖、情感深厚的民众那里,汲取到最为真实的声音与灵感。这样的知识分子,方才是文学创作的真正基石,这份要求,不仅针对穆斯林知识分子,而是对所有知识分子的共同期许。然而,遗憾的是,在当今中国,具备如此深厚底蕴的知识分子,犹如凤毛麟角。这背后,既有教育体系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影响。尤其是在全民狂热追捧英语,欧美文化风靡一时的近三十年间,坚守并提升自我修养,显得尤为珍贵与迫切。
重申之,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当在世界多个角落,对多个民族或国家拥有深刻的洞察与理解,避免单一视角带来的狭隘。在国内,他们亦需在多个文化区域、地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成为能够代表这些共同体发声的智者。唯有如此丰富的文化构成,方能支撑起一个作家坚实的观点体系,构建起他对世界的独特视角。否则,其创作不仅难以全面,甚至可能沦为谬误的传播者。
放眼全球,这样的知识分子同样稀缺。欧美知识分子虽掌握着世界话语权,其言论覆盖广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观点终将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相反,他们的作品可能因缺乏深厚的文化与政治支撑而显得肤浅。面对浩瀚的历史长河,年岁已高且语言不通的我,虽无力深入探索,但仍坚持学习,寄希望于年轻一代能在这片领域开拓新天地。
至于我为何选择离开体制,这既是命运的安排,也是内心的呼唤。面对种种诱惑与安逸,我深知,若随波逐流,我将失去自我,心灵将不再纯净。作为穆斯林,我们追求的是一生的清洁,这份信仰,流淌在我们山东这一家人的血脉中,代代相传。李贽、海瑞等历史先贤,虽已远离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但他们体内那股“异端的血液”却让他们抗拒一切不洁,留下了清白的名声与不朽的精神。
脱离体制后,我虽沦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却收获了精神上的富足与自由。我用散文换取生计,如同维族人售卖葡萄干一般。二十余年过去,我不仅未陷入困顿,反而在物质与精神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我游历四方,资助穷人,用行动证明了信仰的力量。金钱,当它被用于善行而非私欲时,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
站在体制之外,我深知唯有文章的质量才是我的立足之本。我拒绝了体制内的种种便利与诱惑,坚守着学习的道路,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成功与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充实与对真理的追求。
对于年轻的回族知识分子,我想说:作为自古便游离于体制之外的回族一员,请警惕你对体制的幻想。体制或许是个巨大的“壳”,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保持你的独立与真诚,不要让取悦他人成为你的追求。记住,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内心的坚定与信仰的坚守。
此次马来西亚之行,是我与夫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度探索,我们与当地学者、民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感谢橄榄灯网络广播电台的陪伴与记录,让这份珍贵的经历得以呈现给更多人。我是张承志,一个用笔触描绘世界,用心灵感受生活的穆斯林作家与学者。
来源:观复博物馆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