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状腺癌,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事。临床上,很多患者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可回头看,他们的身体其实早就“偷偷报警”了。问题是,大多数人把这些信号当成“累的”“虚的”“年纪到了”,拖着拖着,就拖进了病房。
甲状腺癌,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事。临床上,很多患者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可回头看,他们的身体其实早就“偷偷报警”了。问题是,大多数人把这些信号当成“累的”“虚的”“年纪到了”,拖着拖着,就拖进了病房。
今天,我们不拐弯、不吓人,就把甲状腺癌在发病前1年,身体最常见的4个预警信号讲清楚。不是让你害怕,而是希望你记住: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留心了,能救命。
第一个信号,脖子莫名出现“结节”或“肿块”,且越来越硬
门诊上,甲状腺癌患者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包块好几年了,没管它。”等到来医院,已经从结节变成了实打实的恶性肿瘤。
脖子前下方,喉结附近,如果你摸到一个不痛不痒但持续存在的小疙瘩,尤其是它越来越硬、长得快、边界不清晰,哪怕不大,也一定要重视。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类型是乳头状癌,早期几乎没有疼痛感,结节多是无意中发现的。
很多人误以为“结节就是良性的”,这是个常见误区。研究显示,有10%~15%的甲状腺结节最终会发展为癌变,尤其是直径超过1厘米、边缘不规则、钙化明显的结节,更需要警惕。
这里要提醒一句,结节不是癌,但有些癌就是从结节里长出来的。别等它说话,你先开口问医生。
第二个信号,声音嘶哑但没感冒、咽炎,且持续超过两周
很多人以为,声音沙哑就是“用嗓过度”。但如果你近期没有唱K、讲课、喊叫,没感冒、没喉咙痛,却突然出现持续性的声音沙哑,不妨摸摸脖子。
这是甲状腺与一条非常关键的神经——喉返神经毗邻。如果癌细胞侵犯或压迫到它,就会导致声带活动异常,声音变得嘶哑、单调,甚至说话吃力。
临床上,我们就见过一位35岁的年轻妈妈,声音突然变哑,还以为是“上火”,含了一个月的喉片不见好,来医院检查,已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侵犯神经,不得不手术。
需要强调的是,正常的声音沙哑一般在一两周内自愈,如果超过这个时间,特别是伴有脖子包块,就别拖了。
第三个信号,莫名其妙“咽东西卡卡的”,像有什么堵在喉咙口
这种感觉,很多患者形容是“像卡着个小石头”“吞口水也费劲”。出现这种情况,很多人第一个反应是食道有问题,殊不知,罪魁祸首可能是甲状腺。
甲状腺位于气管和食管前方,一旦癌变发生,肿瘤可能向后压迫食管,形成典型的异物感或吞咽困难。尤其是肿瘤长在甲状腺的下极部分,更容易引发这种症状。
研究显示,甲状腺癌患者中,有近20%在确诊前半年内有轻微但反复的吞咽不适,但因为没有疼痛,常被误认为是“胃不好”或“食道炎”,结果错过了早期干预。
这类症状最大的特点是:不是持续剧烈的痛,而是隐隐的、反复的、说不清的卡顿感。如果你排除了鼻咽问题、胃食管反流,但喉咙还是怪怪的,请你别忽略甲状腺的可能。
第四个信号,脖子局部出现“莫名淋巴肿大”,且长期不消
有些人发现脖子两侧或者下巴边,有一两个小肿块,按着不痛,就当“淋巴发炎”搁着不理。但甲状腺癌最容易转移的地方,就是颈部淋巴结。
尤其是乳头状癌,早期就可能出现单侧或多发性颈部淋巴结肿大,而这些肿大的淋巴结往往不伴有红肿热痛,摸上去像个“玻璃珠”,但坚硬、不活动、不会自己消。
如果你发现自己脖子上的淋巴结超过一个月还没消退,或者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配合前面提到的症状,更需要高度怀疑。
有研究指出,超过30%的甲状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出现淋巴转移。这并不会让你马上进重症,但治疗方案就会复杂很多,恢复时间更长。
讲到这里,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甲状腺癌被称为“好癌”,但它并不“轻松”
“好癌”这个词,其实是个误导。确实,甲状腺癌的总体生存率很高,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因为一旦严重侵犯周围结构,治疗过程是漫长且反复的。
你可能要经历多次穿刺、反复B超、终身随访,部分患者还要接受放射性碘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甲状腺功能。
而这一切,有时候只因为你早期那一颗没管的结节,或者一段没在意的声音嘶哑。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风险?哪些人更应该警觉?
最新的《中国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指出,以下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
· 女性,尤其是30~50岁之间
· 有家族中患甲状腺疾病或癌症的病史
· 长期接触放射线、做过头颈部放疗
· 患有桥本甲状腺炎(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 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或睡眠严重紊乱者
如果你属于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颈部高频彩超,对结节进行定期追踪。别等症状来了才查,那就晚了半步。
有些人说:“我怕查了之后心理压力大。”但医生想说的是,不查才是最大的心理负担。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悄悄长了。
甲状腺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略身体一次次的提醒
我们见过太多患者,确诊那一刻懊悔不已:“早知道就早点查查”。但人生没有“早知道”,只有“现在就做”。
你的身体,其实一直在努力自救。声音的变化、脖子的异样、咽口水的卡顿感、持续不退的小包块……它们都在说:“我出问题了,看看我。”
不是每一个症状都是癌,但每一个癌前期,几乎都有症状。
你愿不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把它们听进去?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周建军.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征及其与病理分型的关系[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0,29(5):375-378.
[2]王丽萍,李青.甲状腺癌早期临床表现及诊断误区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2):141-143.
[3]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甲状腺癌流行病学现状报告[J].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12-17.
来源:任医生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