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全新定点多价偶联技术!效率达93%~96%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0 19:17 2

摘要:抗体在研究、诊断和治疗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然而,传统抗体偶联技术存在一些缺陷,如产物异质性高、修饰数量和位置难以控制,这可能影响抗体功能和药代动力学。

抗体在研究、诊断和治疗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然而,传统抗体偶联技术存在一些缺陷,如产物异质性高、修饰数量和位置难以控制,这可能影响抗体功能和药代动力学。

4月9日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IF=26.8)杂志上线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定点多价偶联技术——ubi-tagging技术。

ubi-tagging技术利用泛素化酶,将多个泛素融合蛋白(抗体、抗体片段、纳米抗体、肽或小分子)与抗体和纳米抗体偶联。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能够在30分钟内完成偶联,并可实现93%~96%的转化效率。

图1. ubi-tagging技术原理

ubi-tagging技术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

泛素化酶:针对预想的赖氨酸连接类型(如K48)的泛素化酶。

泛素供体(Ubdon):具有自由C末端甘氨酸,特定赖氨酸突变为精氨酸(如K48R),防止自聚合。

泛素受体(Ubacc):携带特定赖氨酸(如K48),C末端缺失甘氨酸二肽(ΔGG)或被封闭。

研究人员成功将荧光染料通过ubi-tagging技术连接到Fab’片段上,生成了单荧光标记的Fab’片段。质谱分析确认了产物的形成,且偶联效率高达93%~96%。此外,通过ubi-tagging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将多个Fab’片段连接起来,形成高达11聚体的多价抗体。

接下来,研究人员探究了ubi-tagging技术在以下三个领域中的应用:

1)双特异性T细胞偶联剂:

研究人员利用ubi-tagging技术,将抗TRP1抗体和抗mCD3抗体偶联,生成双特异性T细胞偶联剂(TRP1/mCD3 BiTE)。体外实验显示,该偶联剂可有效激活T细胞并杀伤TRP1阳性肿瘤细胞。

图2. TRP1/mCD3 BiTE能够更有效地激活T细胞并杀死肿瘤细胞

2)DC细胞靶向抗原递呈:

研究人员利用ubi-tagging技术,将抗DEC205抗体和抗原肽偶联,生成DC细胞靶向抗原递呈剂(Fab-Ub2-OVAp)。结果显示,该偶联物能显著增强树突细胞(DC)的抗原呈递能力,诱导T细胞活化。与sortagging(一种成熟的位点特异性偶联技术)相比,ubi-tagging偶联的抗原在体内外均表现出更强的免疫原性,且无需依赖FR基序。

图3. Fab-Ub2-OVAp偶联物在体内引发有效的T细胞反应

3)纳米抗体偶联:

研究人员利用ubi-tagging,将疏水肽连接至VHH(纳米抗体),显著提升了其水溶性,并可有效激活抗原特异性T细胞。

图4. 使用ubi-tagging的纳米抗体进行DC靶向抗原递送

上述三个应用案例展示了ubi-tagging技术在生成各种类型抗体偶联物方面的潜力,并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

总结来说,ubi-tagging是一种快速、高效、模块化的蛋白质偶联技术,可用于生成各种形式的抗体偶联物。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有望改进和开发蛋白质偶联物,特别是用于临床研究和诊断治疗的抗体偶联物。

参考资料:

[1]Angela F. el Hebieshy et al. Site-directed multivalent conjugation of antibodies to ubiquitinated payloads.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4-01342-z#Sec6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5-01368-x#Sec3

医药魔方Pro

洞察全球生物医药前沿趋势

赋能中国源头创新成果转化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 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来源:小力和你聊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