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捷安康,惊心动魄的事总在发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08:02 1

摘要:这次是港股18A药捷安康,它在上市不到三个月时间的2025年6月23日开盘价21.65港元涨到最高的9月16日的679港元,最高狂飚30.36倍,史称“2025年第一妖股”。

后浪森林研究室 | 洛上洲

编辑 | 许佳维

惊心动魄的事总在发生,且就发生在公众眼前,且就在一两天的极短时间内,几百、几千亿的财富比泡沫更膨胀。

这次是港股18A药捷安康,它在上市不到三个月时间的2025年6月23日开盘价21.65港元涨到最高的9月16日的679港元,最高狂飚30.36倍,史称“2025年第一妖股”。

这个颠覆三观、不可名状的生猛使港股创新药四大天王皆大顿失颜色。一度,它的最高总市值2697亿港元,远远超过了它的投资人康方生物的1209亿港元,超过公募宠儿信达药业的1661亿港元,超过科伦博泰的1200亿港元,超过百利天恒的1433亿元人民币。

这没办法,资本说了算,市场说了算。

然而,来得快即去得快。同样在2025年9月16日的周二,它从空中的每股679港元坠落而下,最后收盘192港元。与前一交易日相比,下跌53.73%,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约312%,振幅123.98%。

市值从前一天1647亿港元蒸发885亿港元至762亿港元。惊魂啊,老铁们!兄弟们!

事出反常必有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件事为什么发生在药捷安康身上,资本为什么找它下手。这是有条件的。

药捷安康的实际可流通股份极少,其总股本接近4亿股,但是港股IPO全球发售仅1528万股,占总股本约3.8%,其余96.2%为上市前投资者和基石锁定; 五大基石合计认购1.3亿港元,占发售股份64%,锁定期6个月。所以,药捷安康实际可市场流通股份只有549万股。

自由流通量不足4%,只需不到20亿港元即可撬动千亿市值,形成“高Beta+低流通”的空心化上涨。

药捷安康引入的5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约1.49亿港元的发售股份,其中:

1,南京地方国资基金江北医药认购人民币7000万元;

2,康方生物(09926.HK)认购1000万港元;

3,华盛敦行认购人民币2000万元;

4,药石科技(300725.SZ)旗下药石地平线认购人民币1000万元;

5,合肥科颖旗下科瓴安认购人民币1000万元。

另外,饶有兴趣的是,药捷安康暴涨的时间与纳入港股通时间高度重合。8月22日,恒生指数公司的指数季度更新,药捷安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且自9月8日起调入港股通。

9月8日,药捷安康上涨20.13%;次日下跌6.93%;10日上涨27.57%,11日上涨20.78%,12日上涨77.09%;转周的周一上涨115.60%,周二即9月15日上涨39.88%。

港交所互联互通持股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南向名义持有人账户持有217.45万股药捷安康,占已发行股份0.71%。

事实上,2025年诸多18A公司股价有较大涨幅,药捷安康只是更具代表性而已。2025年以来,在已上市的55家18A公司中,19家涨幅超过200%,还有16家的涨幅在100%-200%。

类似药捷安康玩法,已经跟企业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了,企业只是个筹码,难以评论。

“Tinengotinib”

药捷安康尚未实现商业化,2023年全年营收仅12.4万元,2024年零营收;2023–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3.43亿元、2.75亿元;2025年上半年继续零营收,亏损1.23亿元。

药捷安康研发管线以替恩戈替尼为核心,募资净额约90%用于核心产品Tinengotinib(替恩戈替尼)TT-00420。替恩戈替尼是一款具有“全球首创”潜力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MTK),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激酶三个关键通路,目前这款药物已经针对胆管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展开临床。

核心适应症‌FGFR变异的胆管癌,已获中国突破性疗法认定及美国快速通道及孤儿药资格。中国关键性II期临床试验进行中,且在全球多区域III期注册性试验。

‌扩展适应症‌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已获得FDA快速通道认证;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HR+/HER2)适应症,2025年9月获中国药监局批准开展II期试验,评估联合氟维司群对经治失败HR+/HER2-患者的疗效‌。

Tinengotinib是全球唯一进入临床的FGFR/JAK/Aurora三靶点抑制剂。

Tinengotinib胆管癌领域全球竞品格局,包括:

BridgeBio的Infigratinib,选择性FGFR1-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通过抑制FGFR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传导,诱导肿瘤细胞凋亡。2021年5月获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携带FGFR2融合/重排的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后因3期试验失败于2024年5月撤销批准。但Infigratinib胃癌‌IIa期试验结果积极,已获得中国获突破性疗法认定。

BBIO2015年由美籍华裔经济学家罗闻全(Andrew Wen-Chuan Lo)联合创立,2019年纳斯达克上市,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帕洛阿托,专注遗传病和肿瘤靶向药研发。

另一个在胆管癌方向的竞争者是美国Incyte公司的Pemigatinib,它是一种选择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2/3)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FGFR磷酸化及下游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其高选择性(IC50为1-2 nM)使其对FGFR2融合/重排的胆管癌有效。

2020年4月获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携带FGFR2融合/重排的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后线治疗),中国2022年4月批准上市,商品名“达伯坦”。同类FGFR2抑制剂,适应症与Tinengotinib部分重叠,但单靶点设计易产生耐药‌。‌

Tinengotinib在每一个适应症上,都有不错的成药潜力。胆管癌在中国注册性II期试验中,客观缓解率(ORR)达30%,疾病控制率(DCR)超过75%;美国I/II期试验的ORR在20.7%-30%之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0个月。

这个数据虽说不错,但没到炸裂的地步。且胆管癌是个小适应症,尤其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并不高。它的列腺癌和乳腺癌适应症,目前也都有不错的前期研发数据,但离最终成药还有一段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基石投资者及战略合作方,康方生物与药捷安康已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全球首创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或PD-1/VEGF双抗新药依沃西联合药捷安康Tinengotinib(TT-00420)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开放性、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

市场的深层次博弈

若干风险,我倒不必过多讨论。

因为生物医药最大的不确定是临床失败风险,是个个企业都可以拿出来讨论的公共问题,特别把这个风险放到药捷安康上,并不妥当。

理性地看,无论如何,作为一家0收入的创新药公司,且较单调的管线配置,市值超越已有接近20款药物获批上市、2025H1接近60亿的收入信达生物,匪夷所思。

药捷安康多靶点激酶抑制剂Tinengotinib(TT-00420)针对FGFR抑制剂耐药人群,已获FDA快速通道+孤儿药资格,全球III期进行中。其对外披露峰值销售预期30亿美元。

有人对其进行过估值敏感性测算(r=10%, 永续g=2%):

保守(仅胆管癌5亿美元峰值)NPV≈12–15亿美元;

中性(+前列腺癌二线15亿美元峰值)NPV≈25–30亿美元;

乐观(+乳腺癌/肝癌30–40亿美元峰值)NPV≈50–60亿美元。

即使以最乐观的峰值30–40亿美元计算,公司1647(≈235亿美元)市值也已透支4倍。

其实,药捷安康管线里不乏其他具有看点的分子,如:

1,TT-01488,是一种非共价可逆的BTK抑制剂,1期数据不错:在14名接受过B细胞恶性肿瘤可评估疗效患者中,ORR为57%,在患有套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及边缘区淋巴瘤患者中,所观察到的ORR为100%;

2, TT-00920,全球进度前三的PDE9,针对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前研究中,TT-00920表现出低中枢神经系统暴露及高心脏分布,有利于治疗心力衰竭并避免CNS不良反应;

3,TT-01688,根据临床前数据是一款高选择口服S1P1调节剂,具有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潜力,目前中国无选择性S1P1调节剂获批用于UC或AD治疗,TT-01688是临床上进度最快的选择性S1P1调节剂之一。在1期临床中,TT-01688的生物疗法等同于或优于ozanimod及etrasimod,2025年在中国完成了治疗AD的2期临床试验。

另外,还有TT-01025、TT-00973处于1期临床。不过,这些药物还处于早期。

创始人吴永谦本科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曾担任四环医药首席科学家兼轩竹医药总经理,吴永谦持股32.98%。

药捷安康2014年由药石科技杨民民与吴希罕创立,初始持股95%:5%。

2016年吴永谦收购药捷安康40%股权后成为实控人,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上市之前,药捷安康进行过9轮融资,累计融资17.23亿元。

药石科技目前持有其5.79%股份。

药捷安康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一时一地一价,并不是它的全部,它归究会回到正常价值轨道,而今所见,只不过是一场资本游戏表演而已。

查理·芒格说:

“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么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