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领导开始“培养锻炼”你、同事突然“热情配合”、重要信息总在“传达中丢失”——别天真,你可能正被套进精心设计的职场阳谋。
职场没有白走的路,但一定有踩不完的坑!
当领导开始“培养锻炼”你、同事突然“热情配合”、重要信息总在“传达中丢失”——别天真,你可能正被套进精心设计的职场阳谋。
职场不要太天真,不要认为你不知道的就是没有,其实做到一定职位的都懂得一些权谋之术,心态脆弱的,接受不了的请绕行!
精心整理了16个某些管理者常用的阳谋计策,看看你如何应对?
只给16种常见套路的破解指南:从识别信号到反击话术,从留痕技巧到人脉布局,手把手教你用最低成本守住职场主权。
无需深谙厚黑学,不必违心站队,这些“见光不死”的生存策略,让你在规则游戏中既能自保,又不失体面。
与其被动接招,不如主动破局,这可能就是未来职场命运的转折点。
一
领导坐山观虎斗(隔岸观火)
当团队内部出现矛盾,如两名员工因项目主导权争得不可开交,管理者可先静观其变。
不急于介入调解,而是观察双方的争执过程,甚至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性的言语间接激化矛盾,如暗示一方“对方似乎对你的方案有不同看法”。
待双方因争执消耗了大量精力,或矛盾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时,再以公正、客观的姿态出面调和。
这样既能削弱强势下属的影响力,避免其在团队中形成过大的话语权,又能强化自身作为管理者的权威,在团队中树立起“最终裁决者”的形象。
但此法需谨慎使用,过度可能致团队分裂。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你和同事抢项目,领导假装没看见,甚至暗戳戳拱火。
应对绝招:
拉人下水:立刻拉上其他部门的人开会,比如喊测试组、财务部一起讨论,把领导逼到明面上做决定。
立字为证:直接写邮件问领导:“张总,我和老李的方案各有优势,您看是选A方案周三上线,还是B方案周五试运行?” 逼他当天给答复,别让他躲着看戏。
二
领导挖坑让你跳(抛砖引玉)
针对那些有潜力却缺乏服从性的下属,管理者可以故意抛出一个存在明显漏洞的方案。
在会议中,以时间紧迫为由,提出一个看似不够完善的执行计划。
引诱下属提出改进建议,待其主动指出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时,顺势将优化任务全权交予其负责,并适当提高验收标准。
若其成功完成任务,成果归团队所有,彰显团队协作的力量;若其失败,则可作为反面案例,警示团队在提出建议时需更加谨慎。
此策略既能消耗刺头的精力,又能将创新风险转嫁给下属,同时还能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领导故意说个烂方案,等你提意见后就让你全权背锅。
拆坑技巧:
拖人一起扛:领导说“这方案大家怎么看?” 你马上接话:“我觉得测试组王哥经验丰富,不如我们分头研究,明天一起碰方案?”
留证据防甩锅:提建议时一定要发邮件,开头写:“根据领导提供的初步框架,我补充三点建议...” 将来出事也有记录。
三
领导捧杀(笑里藏刀)
面对表面配合、实则消极怠工的下属,管理者可以采取“温水煮蛙”之策。
先给予超出预期的褒奖与资源支持,公开树立其为标杆,使其在团队中成为众矢之的,同时暗中提高其KPI指标或安插监督机制。
例如,对技术员工,先大肆表扬其技术能力,随后要求其每日提交技术日报并接受跨部门评审。
逐渐增加的隐形压力会迫使其短板暴露,或因疲惫而自行边缘化。
此法需精准拿捏褒奖与压力的平衡,以免引发员工的过度反感。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突然把你夸上天,转头给你压一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保命方法:
把夸奖变标准:领导当众夸你“技术大牛”,你立刻接话:“谢谢领导!我刚整理了操作手册,建议作为部门标准流程。”
每天自动报进度:建个Excel模板,每天下班自动发邮件汇报:“今日完成代码800行,解决问题3个”,让他挑不出刺。
四
领导找人背黑锅(李代桃僵)
项目出现重大失误需追责时,选择让次要角色承担主要责任。
某功能模块因测试不足导致上线故障,可重点批评负责文档编写的新人“未明确标注风险”,而让实际决策失误的技术主管仅受轻微处罚。
通过转移矛盾焦点,既能保护关键下属的忠诚度,避免核心人员因失误而失去对团队的信任,又能维护团队表面稳定,确保项目后续工作的顺利推进。
常配合话术使用:“小张的疏忽让我们所有人都付出了代价,大家要引以为戒。”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项目出问题,明明是老员工失误,却让新人顶雷。
防背锅指南:
开会录音留痕:重要会议用手机录音(提前告知合规),关键决策后补发邮件:“按今天会议确定,由技术部老张负责接口调试。”
做可视化责任图:在项目计划表里,把每个环节负责人用红框标出来,打印出来贴办公室。
五
领导编故事吓人(无中生有)
通过制造虚拟的“外部压力”强化内部管控。
谎称客户突然提出额外需求、虚构竞争对手的进度威胁,或暗示高层对团队效率不满。
在此基础上,顺势推出新的考核制度、加班要求或权限回收措施。
此策略利用危机感压制异议,但需配套设计阶段性“胜利”来维持可信度,否则易引发集体怀疑。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客户说要提前交货!”“竞争对手已经做出来了!”
破谎二招:
当面核实:“领导,我直接找客户确认下具体需求?” 他要是支支吾吾,八成是假的。
做竞品监控表:每周整理行业动态发全员,真有危机你比领导知道得还早。
六
领导架空你(釜底抽薪)
对威胁管理者权威的核心成员,逐步剥离其依存资源。
将销售明星的客户资源“统筹分配”给新人,或以“轮岗学习”名义调离技术骨干的原项目组。
过程中需配合荣誉安抚,如颁发“导师奖”或增设虚职头衔。
当对方实际影响力被架空后,要么接受边缘化角色,要么主动离职。
此手段杀伤力极强,常作为清除异己的终局策略。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把你的客户分给新人,把你调去无关项目。
反架空攻略:
给资源上锁:重要客户联系时必带徒弟,当着领导面说:“小刘跟着我学三个月了,现在他能独立处理基础问题。”
把经验变教材:把你的工作方法做成PPT,打上“XX部门内部培训资料”,让全公司都知道这是你的本事。
七
领导钓鱼执法(欲擒故纵)
对关键人才或潜在威胁者,刻意给予过度自由以诱使其暴露弱点。
例如,允许技术骨干完全自主决定技术方案,但同步安排新人“学习观摩”,实则记录其决策中的非标准化操作。
待其因缺乏监管出现疏漏时,突然收紧权限并公开强调“规范化的重要性”。
此策略既能削弱个人权威,又能将责任归咎于对方“滥用信任”。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你自己看着办”,等你出错再收拾你。
安全操作:
把自由关进制度:领导说“你全权负责”,你回答:“按公司规定,5万元以上的采购需要三个方案比价,我明天把比价表给您。”
拉群办事:哪怕有自主权,也要拉个微信群:“技术方案讨论群”,重要决定都在群里留记录。
八
领导吹牛皮(树上开花)
通过虚张声势放大自身资源掌控力。
在资源争夺时,向跨部门宣称“已获得高层特批预算”,或对下属暗示“其他团队争相邀请我主导项目”。
此举可暂时压制反对声音,但需快速落实部分承诺以维持可信度。
常用于争夺项目主导权或应对权力真空期。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大老板很重视这个项目!”“其他部门求着我们合作”。
应对姿势:
把牛皮变契约:领导说“上面特批了资源”,你立即说:“那我去找财务部老李走特批流程,需要您签个字。”
做承诺跟踪表:在共享文档记下:“6月10日前落实特批预算——张总确认”,到期自动提醒所有人。
九
领导抢功劳(反客为主)
将下属的创意或成果转化为管理工具。
当有人提出优化流程的新想法时,立即在会议上宣布:“这个思路与我之前推行的改革方向完全一致,小王你负责细化落地,其他人全力配合。”
通过将个体贡献绑定为集体行动,既稀释了提出者的个人影响力,又强化了管理者的前瞻性形象。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你刚提个好建议,领导就说“这和我的思路不谋而合”。
护食秘籍:
给创意盖时间戳:在内部系统发建议时,标题写“关于XX问题的方案-2024.6.8版”。
做成果演进图:季度汇报时展示:“客户管理系统1.0(我设计)→2.0(团队升级)→3.0(领导指导下优化)”。
十
领导故意搞乱(浑水摸鱼)
在团队混乱期,如组织架构调整、政策不明时,主动制造模糊地带以重置权力结构。
突然宣布“公司要求所有决策需双重审批”,但具体执行标准秘而不宣。
当下属因困惑频繁请示时,逐步将核心审批权收归己有。
此策略依赖信息黑箱,常伴随“特事特办”的临时政策。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突然宣布新规则,但又不说明白怎么执行。
破局妙招:
逼他写清楚:“领导,双重审批具体要哪些人签字?我做个流程图免得大家搞错。”
建特事登记本:准备个本子专门记录“特殊情况”,每件事都写明:“6月8日,因客户急需求,特批跳过测试——申请人老王,审批人张总”。
十一
领导装傻充愣(假痴不癫)
面对下属的试探或挑衅,伪装成“迟钝的老好人”反向施压。
当有人公开质疑决策时,可茫然回应:“我确实没考虑到这点,不如你花两天时间做个详细分析报告?”
若对方认真准备,则转交大量衍生任务;若对方退缩,则以“看来问题并不紧急”轻描淡写化解攻势。
此术以被动姿态消耗挑战者的博弈资本。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你指出问题,领导说“我不太懂,你研究研究”。
破解之道:
把问题分级:“领导,这事分三种情况:1.紧急且重要(今天必须定)2.重要不紧急(周五前决定)3.可优化项(下月再说),您看归哪类?”
做选择题:永远准备A/B两个方案,问他:“您看是保进度砍功能,还是加人手保质量?”
十二
领导暗度陈仓
当关键资源被其他部门截留时,表面配合公司“资源统筹”政策,暗中重新定义资源价值。
将技术骨干的借调包装成“跨部门协同创新试点”,在周报中强调该成员对原项目的不可替代性。
同时,私下向高层提交数据对比,通过迂回的利益换算,迫使资源争夺方主动退让。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嘴上说支持你,背地把你的人调走。
反击战术:
算明账:“领导,小张借调给市场部这三个月,我们组bug率上升了15%,您看是不是提前让他回来?”
搞利益捆绑:主动提议:“我们和设计部成立联合小组,出成果了算两个部门的业绩。
十三
领导转移矛盾(移花接木)
处理跨部门协作矛盾时,将对立情绪转移至第三方。
如开发团队抱怨测试部门验收标准苛刻,可召开联席会议时提出:“客户在最新邮件中要求错误率必须低于0.01%,这是他们能容忍的极限。”
通过虚构外部压力,让双方从互相指责转为共同对抗“客户需求”,趁机推进标准化流程。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你和兄弟部门吵架,领导却说“都是客户逼的”。
真相攻略:
追根溯源:每次接到需求都问:“这是哪个客户哪天提出的?有没有邮件记录?”
拉群对质:“既然客户有这要求,我建议明天三方开会,我司王总、客户李经理、技术部都参加。”
十四
领导关门打狗(关门捉贼)
针对频繁越级汇报的团队成员,创造封闭环境让其自曝短板。
在关键汇报节点前,突然要求其独立完成某复杂模块,并声称“高层特别关注此部分”。
由于时间紧迫且缺乏支援,该成员要么暴露出能力不足,要么被迫回头求助,此时再以救场姿态介入。
事后在复盘会上强调:“团队协作比个人英雄主义更可靠”。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突然让你独立负责超难任务,等着看你出丑。
自救指南:
提前埋预案:接手任务时就说:“这个项目需要采购新软件,已联系三家供应商报价,方案附后。”
每日播报进度:每天下班前发邮件:“今日完成50%,风险点:服务器延迟问题待解决——已联系运维部老陈协助”。
十五
领导借刀杀人(假途伐虢)
借外部审计/合规之名重构权力链。
利用质量检查的机会,要求所有变更必须经项目经理二次确认。
通过“应对检查”的临时措施建立新规则,待检查结束后以“避免后续风险”为由将临时规则制度化,实则削弱技术负责人的直接决策权。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打着合规旗号收走你的权限。
反杀技巧:
把规矩焊死:“既然要新增审批,我建议把通过率、审批时效纳入考核,避免流程拖慢进度。”
找裁判评理:拉着财务部的人说:“新增的审批环节可能导致每月成本增加2万,您看值得吗?”
十六
领导温水煮青蛙(连环计)
对难以直接替换的关键角色,分阶段实施弱化:前期造势,在周会上多次表扬其某次小失误后的改进,“鼓励”其承担更多非核心事务;中期分割,以“发挥专长”为由,将其核心工作拆解分配给多人,同步安插亲信学习关键技术;后期替代,当其因事务繁杂效率下降时,以“优化分工”名义将其调至边缘岗位,完成权力更迭。
应对之策?
典型场景:慢慢把你的核心工作分给别人。
金蝉脱壳术:
技能捆绑考核:“带新人需要每周额外花8小时,这部分时间是否从现有工作量中扣除?”
搞技能认证:“部门应该建立资格认证体系,通过考核才能接手核心模块——这是我设计的考题草案。”
记住:在职场混得久,不是比谁更会玩心眼,而是看谁能把自己变成空气——平时感觉不到,真要没了谁都活不了。
把这些招数练熟了,领导用套路时反而会借重你来稳住局面,这才是老江湖的最高境界。
来源:人人都是项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