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同样是肠癌,切除部位不同,结果竟然天壤之别?”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临床医生口中最沉重的提醒之一。
随着肠癌发病率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家庭被卷入这场无声的战争。可令人震惊的是,很多患者直到确诊时,依然对“肠癌到底发生在哪个部位最危险”这一关键问题一头雾水。
今天,医学将给出明确答案。
肠癌,通俗地说,就是发生在肠道里的恶性肿瘤。
它不是一个单一疾病,而是覆盖了整个结肠和直肠的广泛病变。从解剖结构来说,大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不同部位的肠癌,表现症状、发展速度、治疗效果甚至生存率,都会有显著差异。
根据《中华肿瘤杂志》2022年第44卷发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超过55万,位居所有癌种之第二位。
而其中,直肠癌的比例超过40%,但令人担忧的是,右半结肠癌(升结肠、盲肠)近年来的增长速度最为迅猛,且最容易被忽视。
如果说肠癌是一场战争,那它的“战场”决定了胜负的可能。
右半结肠癌:隐匿的“伪装者”
右半结肠癌往往在早期不容易被发现。这部分肠道较宽,肿瘤即使慢慢长大,也不容易引起明显的肠梗阻症状。
患者常常只是觉得“最近有点乏力”“脸色不好”,误以为是贫血或劳累,结果等发现时,很多都已是中晚期。
2020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临床数据分析显示,右半结肠癌5年生存率约为55%,明显低于左侧结肠癌(约70%)。
这是因为右半结肠癌患者确诊时,约有30%以上已出现远处转移,特别是肝转移。
左半结肠癌:症状明显但易被忽视
相比之下,左半结肠癌(包括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更容易引发排便异常,如便秘、便细、腹痛等。由于这些症状较为典型,患者就医时间相对较早,预后较好。
但问题在于,很多患者将这些症状误以为是“老胃病”“痔疮闹的”,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直肠癌:高发但手术挑战大
直肠癌在中国尤其高发。由于直肠位置接近肛门,肿瘤易引起便血、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
虽然早期易被发现,但手术难度大,一旦侵犯括约肌,患者可能面临永久性人工肛门,生活质量大受影响。
正如一位来自武汉协和医院的资深胃肠外科专家所言:“直肠癌要命的不仅是癌本身,还有它对生活尊严的挑战。”
在广东佛山某三甲医院的门诊中,一位年仅52岁的男性患者在常规体检中查出中度贫血,随后进一步检查发现,原来是右半结肠癌已经扩散至肝脏。
患者此前毫无明显不适,只是近半年体重减轻、偶尔腹胀,却由于工作繁忙一再拖延。
医生回忆:“患者最初还以为自己只是‘上火’,直到黄疸出现,才意识到问题严重。”
最终,患者接受了肠切除术和肝转移灶切除术,同时进行靶向和化疗联合治疗,花费不菲,身体也遭受巨大创伤。
这个案例提醒大家,肠癌并非只有“便血”才危险,右半肠癌往往是“沉默的杀手”。
从医学角度来说,右半结肠癌之所以更危险,原因有三:
一是血供丰富,容易通过血液传播至肝脏。
二是位置靠近回盲部,肿瘤生长空间大,不易引起早期阻塞。
三是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胃病、贫血或消化不良。
此外,《中国肿瘤临床》2021年第48卷研究指出,右半结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也更具侵袭性,例如更高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和BRAF基因突变率,这些都降低了传统化疗的效果。
虽然肠癌听上去可怕,但其实很多时候是“吃出来的病”。
中国人饮食中高脂肪、低纤维,再加上久坐不动、作息紊乱,都是诱发肠癌的隐形推手。
医生建议,特别是45岁以上、有家族史、或有慢性肠炎病史的人群,应每3—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别怕痛、别怕麻烦,肠镜检查才是发现早期肠癌的“金标准”。
此外,以下几点生活建议,也值得特别关注:
多吃“粗粮绿叶菜”,少碰“红肉烧烤摊”。
饭后百步走,肠道不发愁。
情绪稳定、规律排便,也是肠道健康的保护伞。
就像一句老话说的:“肠胃安,百病难。”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等到“拉不出、吃不下”才想起看医生。
每一位肠癌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与牵挂。
医生救人,是职责;而大众自救,则更是一种智慧。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唤起更多人对肠癌的深入了解,对身体小信号的重视,对健康生活的主动追求。
肠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与拖延。
正如一位老外科主任常说:手术刀治的是病,健康意识救的是命。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今天起,关心自己、关心家人,从“肠”计议,共筑防癌长城。
参考文献:
1. 中华肿瘤杂志,2022年第44卷第8期,《中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
2. 中国肿瘤临床,2021年第48卷第5期,《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癌的生物学特征比较》
3.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数据发布会,2020年,《中国肠癌治疗趋势与预后分析》
4. 武汉协和医院胃肠外科专家讲座,2023年,《从临床看直肠癌治疗策略的新挑战》
愿每一次医学科普,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来源:杨医生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