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知识科普】教你如何识别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0 16:56 1

摘要: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医疗美容包括手术型(整形美容)和非手术型(微整形美容、激光美容、抗衰老美容、中医美容、口腔美容、纹绣美容、毛发移植等)。

什么是医疗美容?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医疗美容包括手术型(整形美容)和非手术型(微整形美容、激光美容、抗衰老美容、中医美容、口腔美容、纹绣美容、毛发移植等)。

与医疗美容概念常常混淆的是生活美容。一般认为,生活美容是指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美容护肤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人体表面无创伤性、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皮肤保养、化妆修饰等服务行为。比如敷贴或涂抹类的皮肤保养、美甲、美发、化妆、SPA等,就属于生活美容。

“创伤性”是医学美容区别于生活美容的根本点。

一是看资质

美容医疗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也就是说,从事医疗美容的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所备案凭证》,要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根据诊疗范围的不同,医疗美容还可以细分为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等专门的分类。而生活美容机构则须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二是看人员

医疗美容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是执有相关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的执业医师和护士,在医疗机构注册或多点备案,并须有一定的该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而生活美容的从业人员包括:美容美发人员、化妆品销售人员、形象设计人员、保健按摩人员。关于生活美容的从业人员,国家并没有统一的技术职称标准,社会上各种美容师、高级美容师,甚至是国际美容大师等分类不是技术职称,多是商业性的形象包装。

三是看产品

医疗美容使用的产品大多是药品、医疗器械,也就是取得“国药准字”“械准字”“械备字”的合法产品。生活美容中大多使用的是“妆字号”产品也就是化妆品,化妆品的使用方式没有创伤性和侵入性,采用注射、口服等方式使用的产品均不是化妆品。所用产品是否药品、医疗器械或者化妆品,可以通过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

四是看宣传

医疗美容属于医疗行为,而医疗广告必须经过审查才能发布,内容也不能有夸大或者虚假宣传。发布的媒介也有要求,不能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上发布,不得出现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及其人员的名义、形象。

三、医疗美容有什么风险?

医疗美容产品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有些医疗美容产品的使用具有创伤性和侵入性,若操作失误或不规范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后果。即使是由有资质的医生正确操作使用医疗美容产品,也可能因消费者的个体差异导致一定几率的不良反应发生。

使用医疗美容产品引发的常见不良反应:

1.注射类产品(玻尿酸、胶原蛋白等填充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出现注射局部红肿、淤青、过敏反应、血管栓塞、结节或肉芽肿、丁达尔现象等,注射过浅因为光线折射的原因会导致皮肤看起来“变蓝”,矫枉过正等。

2.肉毒素(瘦脸针、除皱针)。目前医疗美容中应用最多的是A型肉毒素,多用于治疗面肌痉挛和改善面部动力性皱纹。常见不良反应为面部僵硬或不对称、上睑下垂或复视,全身性反应:如头痛、乏力、吞咽困难(罕见但严重)、劣质肉毒素或过量注射可能导致中毒。

3.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可引起皮肤红斑、水肿、色素沉着或减退、灼伤与水疱红肿、创面,以及皮肤色素异常、皮肤敏感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引发感染、形成瘢痕。

4.化学剥脱(果酸、水杨酸焕肤)。可引起刺激性皮炎、持续性红斑或色沉。

5.植入材料(假体、线雕等)。常见排异反应、包膜挛缩、线雕线头外露。

6.美白/祛斑类产品。较常见激素依赖性皮炎、重金属中毒(如汞超标)。

相对来说,化妆品的使用要安全得多。合法的化妆品在上市前均经过安全评估,确保在正常、合理、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健康风险。

爱美者要明确辨别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两者的区别,特别是医疗美容产品的含义和内容,正确选择美容机构,以免不必要的损害和纠纷。

供稿:医疗卫生监督股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