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半个月,潍坊警方公布了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短短15天内,全市就接到33起电信网络诈骗报案,累计被骗金额高达311万元!这些案件背后,是老百姓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钱、看病钱,甚至是孩子的学费。更让人揪心的是,诈骗分子已经把黑手伸向了各个年龄段,从玩网游的中学生
最近半个月,潍坊警方公布了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短短15天内,全市就接到33起电信网络诈骗报案,累计被骗金额高达311万元!这些案件背后,是老百姓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钱、看病钱,甚至是孩子的学费。更让人揪心的是,诈骗分子已经把黑手伸向了各个年龄段,从玩网游的中学生到退休在家的老人,都成了他们的"猎物"。
在这些案件中,有个案例特别值得警惕:一位退休阿姨在刷短视频时,被"免费领保健品"的广告吸引,扫码后被卷走15万元养老钱。这可不是个例,诈骗团伙早就盯上了中老年群体,他们利用老人对智能设备不熟悉、对健康格外关注的心理,把医保报销、养老金补贴都包装成诈骗陷阱。更狡猾的是,现在的诈骗手段已经升级换代——骗子不仅能伪造政府网站,还能通过屏幕共享远程操控手机,连银行验证码都能偷梁换柱。
从警方公布的33个案例来看,有三大诈骗类型最为猖獗。首当其冲的就是刷单返利类诈骗,这类案件不仅数量多,单笔损失也最大。比如做手工活的吴女士,本想着在家赚点零花钱,结果被"完成11单返现"的套路骗走4万多元。更离谱的是宋先生,轻信"给主播打赏能返利"的鬼话,竟然把百万积蓄换成黄金放在指定地点,等来的却是人去楼空。
第二类高发的是冒充客服和公检法诈骗。骗子们现在会精准掌握受害者的网购信息,像卢女士遇到的"支付宝升级"骗局,就是利用大家对移动支付的不熟悉,短短几小时就骗走21万元。而冒充警察的诈骗更可怕,有家长就因孩子被恐吓"涉嫌偷拍隐私",慌忙交出银行卡信息,等发现时存款早已被转空。
最隐蔽的要数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杨女士在社交平台看到"炒股大师"免费授课,下载了山寨证券APP,看着账户数字天天上涨,直到提现时才惊觉是场骗局。这类诈骗往往披着专业外衣,用虚假盈利数据麻痹受害者,等投入大额资金后立即封盘跑路。
细看这些案例,会发现诈骗分子的三大新动向:一是盯上网络平台的交易漏洞,二手电动车、游戏装备都成诈骗工具;二是利用新兴支付方式设套,像云闪付、电子钱包这些中老年不太熟悉的支付渠道;三是专挑社会热点设计话术,最近就有人打着"百万医疗保险自动扣费"的旗号行骗。
其实识破这些骗局并不难,记住三个"绝不":绝不点击陌生链接下载APP,绝不向陌生人透露验证码,绝不相信"稳赚不赔"的投资。遇到可疑情况时,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拨打110或96110反诈专线核实。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要多提醒他们:政府发放补贴都会通过社区通知,绝不会让老百姓转账激活账户。
信息来源:潍坊网警巡查执法官方账号
来源:大国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