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安鼓乐,可溯源至唐代皇家宫廷燕乐,安史之乱时随宫廷乐师流亡而流入军队再至民间,以僧乐、道乐、俗乐形式流传至今,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古代交响乐的考古样本。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
编者按:
西安鼓乐,可溯源至唐代皇家宫廷燕乐,安史之乱时随宫廷乐师流亡而流入军队再至民间,以僧乐、道乐、俗乐形式流传至今,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古代交响乐的考古样本。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东仓鼓乐社,可溯源至清代“官办”敬禄仓鼓乐社。2006年,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曲江文旅”)主动承担文脉传承社会责任,成立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是西安鼓乐僧派传承的重要分支。2023至2025年,被评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盛唐,迎来了中国音乐史的高潮。基于秦汉乐府清音雅乐,融入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形成十二部伎乐。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到玄宗的“霓裳羽衣曲”,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如边塞诗和田园诗。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界的欢快心音。
——《美的历程》
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
《朝天子》是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的传承曲目之一,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曲牌名,曲式方正,旋律高昂,百官上朝或万国来朝的画面感即可闪现脑海,新时代“大国外交”的应有气度瞬间充实骨血。
《客使图》壁画出土于章怀太子墓,描绘了仰慕唐王朝的友邦藩国派遣使节在千宫之宫大明宫“候场”的“名场面”,纪实了当时官员与龟兹、新罗、栗特等国使节的形象特征。
《客使图》
《盛世迎宾图》壁画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委托西北大学艺术系教授岳钰创作的作品,长13米、高6米。“我在画面构图处理上,给人一个想象的空间,唐朝开放包容、海纳百川,让外国游客看到画面的感受是大唐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气度,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乃礼仪之邦”。
《盛世迎宾图》
壁画纪实历史场景,戏曲传唱历史故事。在高台教化的民间戏曲舞台上,传播“仁义礼智信”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故事传唱至今。秦腔,可溯源至西周,是中国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的声腔体系,与西安鼓乐同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朝天子》鼓乐旋律、百官上朝和万国来朝壁画映入眼帘,秦腔演员踱方步、聚精神、正衣冠、行跪拜礼时,“礼仪之邦”之日常礼数和行为举止便有了最中国的规范,古老秦腔与古老雅乐的异曲同工便有了“非遗+非遗”的无限创新可能,壁画历史场景、戏曲历史故事和非遗音乐考古便有了“视觉+听觉”的立体保护传承体系。
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演出秦腔演出
长安寻·礼乐行 活动
盛唐的音乐力量渗透了各艺术部类,成为美的魂灵,统称之“盛唐之音”。“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与琵琶(音乐)浑然一体。新声,是形式;绝句、七古,是内容。“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
——《美的历程》
主题演出:唐代宫廷燕乐《鼓》
如果说李白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天才代表之一,杜甫则是唐诗“入俗”绝句标准化范式的创造者。唐诗绝句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流行为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才是盛唐之音流传至今的历史发展动力机制。
传统乐曲《朝天子》在历史长河中演变出宫廷乐舞、文人词调、戏曲曲牌、宗教音乐、俗曲小调等诸多艺术形式。宋代晁补之《朝天子•清醒情怀恶》、宋代舞蹈《诸国献宝》《穿心国入贡》、元曲《朝天子》等作品持续赓续。唐诗绝句成就了盛唐之音的文学形式,音乐承载了诗词歌赋与戏曲的基础结构。
我的诗歌,你的远方。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基地于【长安诗会•书画季】正式推出【长安嘉礼•鼓乐传习】,首创【西安鼓乐代表作观摩+壁画赏析+秦腔学步+器乐科普+诗词灌耳】五位一体公开课,仅需68元,便可获得【文化体验套餐(11:00至11:40,40分钟)+景区门票(价值120元)+盛唐皇家本草芙蓉饮】超值体验。
编辑:韩蓉
来源:曲江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