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潮涌千帆竞,万里同心一梦开丨EBMT 2025盛大开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0 16:43 2

摘要:传承薪火继前贤,创新潮头勇着鞭。万里同风迎远客,交流互鉴谱新篇。第51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于2025年3月30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盛大开幕。在这座承载深厚文化底蕴与蓬勃艺术气息的欧洲历史名城中,全球五千余名血液与骨髓移植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传承薪火继前贤,创新潮头勇着鞭。万里同风迎远客,交流互鉴谱新篇。第51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于2025年3月30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盛大开幕。在这座承载深厚文化底蕴与蓬勃艺术气息的欧洲历史名城中,全球五千余名血液与骨髓移植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他们将围绕血液与骨髓移植领域,展开学术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借国际交流碰撞出更多医学进步的希望之光,为全球患者的健康福祉探寻全新路径。开幕式的顺利举行,为为期四天的学术盛会拉开了序幕。在这场盛会上,医学的理性之光与人文的温暖关怀相互交织,照亮了生命前行的希望之路,也必将推动血液与骨髓移植领域迈向新的高度。

大会主席致辞

凝聚科学共识,共启学术盛会

开幕式由EBMT大会主席、西班牙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肿瘤研究所Anna Sureda教授意大利米兰圣拉斐尔科学研究所Fabio Ciceri教授共同主持。会议伊始,Anna Sureda教授向全球五千余名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并回顾了造血细胞移植(HCT)的变革性进展。她表示,“过去十年,我们突破了年龄与组织相容性障碍,降低了治疗毒性,并见证了细胞疗法从学术研究迈向临床应用的飞跃。EBMT建立的协作网络,正推动这一领域跨越式发展。”

随后,Fabio Ciceri教授指出,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与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EBMT年会承载着超越传统学术会议的特殊使命,不仅是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舞台,更是构建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的纽带。他认为唯有坚守科学共识,深化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移植医学的真正突破。他将本次开幕式形容为“一段情感与科学交织的旅程”,体现了人性光辉与医学创新的深度融合。

两位主席在致辞中着重强调了本届会议内容之广、议题之深,并对EBMT社群强大的凝聚力展现出了殷切的盼望。他们表示,在佛罗伦萨这座融合艺术与科学的城市,期待与会者深入参与科学计划,分享最新成果,共同践行EBMT对卓越标准的承诺,并为年轻科学家提供成长舞台。

聚焦患者权益与护理人文

以患者为中心,提升护理质量

EBMT患者倡导委员会主席、淋巴瘤联盟负责人Natacha Bolaños教授呼吁关注两大核心议题:CAR-T细胞治疗的全球可及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她强调,实现公平治疗需要医患共同参与,而非仅依赖患者自身。

EBMT护理组专场主席、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院NHS基金会Michelle Kenyon教授以一位63岁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通过移植重获新生,并与匿名捐赠者通过书信建立生命连结的故事,生动诠释了移植不仅是医学上的成就,更是人性的深层对话。“在看到病人之前,先看到一个完整的人”。同时,她坦言,近年来医疗体系发生剧烈变化,新冠疫情导致教育断层、护理人力短缺、照护难度增加等挑战,护理团队在打破教育壁垒方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

荣誉会员表彰

致敬终身成就,传承学术精神

大会揭晓了2025年EBMT荣誉会员(Honorary Members)名单,向四位在血液与骨髓移植领域做出卓越终身贡献的专家致敬。

法国巴黎东克雷泰伊大学血液学的Catherine Cordonnier教授,因在感染性疾病管理方面的领导地位,以及创办EBMT首个感染管理培训课程而获奖。该课程至今仍是EBMT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强调,血液病学与感染病学的融合是实现安全有效治疗的关键。

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院的Myriam Labopin教授将EBMT形容为“创造力与协作精神的庇护所”,并指出科学创新源于开放合作。作为EBMT长期的高级统计专家,她三十余年的贡献为学会的数据驱动发展奠定了核心基础。

德国汉堡明斯特大学医院的Norbert Schmitz教授,因其在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的开创性研究和为EBMT长期贡献受到表彰。他推动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巴黎西岱大学和圣路易斯医院的血液学领军人物Gérard Socié教授因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与移植并发症研究方面的长期投入荣获殊荣。他对EBMT多个工作组和科学任务小组的指导,为学会的科学与教育战略留下了深远影响。

这四位荣誉会员不仅是各自领域的科学引路人,更以谦逊精神和服务意识,影响并启发了一代医学从业者。

致敬讲座与悼念

缅怀先驱贡献,推动领域发展

开幕式庄重肃穆地向已故的EBMT自身免疫性疾病工作组(ADWP)主席Riccardo Saccardi教授致以深切悼念。Fabio Ciceri教授认为,Saccardi教授奠定了HSCT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应用。作为一位坚守原则、低调谦逊却影响力深远的科学家,他长期致力于倡导移植的标准化,推动了细胞疗法认证基金会(FACT)与国际细胞治疗协会(ISCT)联合认证委员会(JACIE)和EBMT联合发布FACT-JACIE造血细胞治疗产品采集、加工和施用的国际标准第九版(HCT 9标准)和FACT-JACIE免疫效应细胞国际标准第三版(IEC),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登记数据库的建设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Paolo Muraro教授发表悼念演讲,认为Saccardi教授是推动HSCT融入多发性硬化(MS)治疗体系的先驱,与欧洲多发性硬化症治疗与研究委员会(ECTRIMS)等学会共同起草多项共识指南。其贡献不仅重塑了意大利的MS治疗格局,更在全球范围内引领了MS治疗策略的革新。

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神经科学系前主任Gianluigi Mancardi教授发表主题讲座,深入梳理了HSCT治疗MS的发展历程,尤其聚焦于复发缓解型MS(RRMS)。他结合历史背景、临床数据与最新成果,系统论证了HSCT作为一种潜在变革性治疗方法的科学基础。最新数据显示,接受HSCT治疗的RRMS患者中,85%在五年后达到“无疾病活动”(NEDA)状态,70%的患者在十年后依然未出现疾病进展。在一项针对HSCT与常规免疫抑制治疗(米托蒽醌)进行头对头比较的II期随机临床试验中,移植组显示出近80%的疾病控制优势,充分证明了HSCT在控制高度活动性疾病中的强大潜力。HSCT的安全性也显著改善,治疗相关死亡率从过去的5%以上降至如今的1.3%左右。这些进展使得HSCT逐渐成为临床实践中的可行选项,尤其适用于对高效药物无效的MS患者。

基因治疗主题演讲

治疗突破与伦理公平

意大利罗马IRCCS Bambino Gesù儿童医院儿科血液学和肿瘤学系主任Franco Locatelli 教授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基因治疗在β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病等血液病中的进展,剖析了可及性带来的伦理挑战。谈及β地中海贫血时,基于慢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让超90%重度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实现长期输血独立,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在镰状细胞病治疗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靶向失活BCL11A基因,在中位随访24个月的临床研究中,95%患者消除了血管阻塞性危象(VOC),迎来生活质量的根本性提升。但Locatelli教授警示,因监管障碍和经济压力,不少制药企业退出先进治疗产品(ATMP),对治疗公平性构成威胁。他呼吁EBMT各方组织机构介入,建立国际联盟,支持基因疗法研发、生产与全球供应,帮助资源有限地区的患者受益。

基因治疗与基因编辑领域先驱、意大利米兰圣拉斐尔慈善募捐基因治疗研究所Luigi Naldini教授分享了400多例慢病毒载体基因治疗的长期随访数据,证实了基因治疗在多种遗传性疾病中的持久疗效与安全性。他指出,基于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的单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s, BEs)和引导编辑器(prime editors, PEs)的迅猛发展,使精准修复遗传缺陷成为可能,但也带来染色体易位等新风险,临床应用时需严格监控。Naldini教授还介绍了正在新生儿模型中测试的体内基因编辑(In Vivo Genome Editing)技术,以及以抗体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替代传统化疗。这些创新有望提高治疗安全性与耐受性,助力基因治疗从罕见病领域向更广泛人群拓展。他郑重地指出:“我们不能止步于罕见病治疗,而应将这些疗法推向全球。‘可及性’应该是终极目标。”

结 语

EBMT 2025开幕式为这场医学盛会揭开了意义非凡的序幕。在佛罗伦萨这座兼具深厚历史底蕴,又象征着新生与传承的城市中,EBMT描绘了卓越科学引领与人文关怀践行的未来发展蓝图。全球专家学者将继续围绕前沿议题展开为期四天的深入探讨,不仅有望诞生改变医学实践的创新理论与技术,更将有效整合全球资源,缩小不同地区的医疗水平差距,为移植医学和细胞治疗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大会所营造的开放包容的交流氛围,也将为青年科研人才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助力成长为推动行业进步的中坚力量。这场盛会的深远影响,不仅局限于医学领域,更将为全球患者的健康福祉带来积极且持久的改变,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书写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来源:肿瘤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