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经济迅猛崛起的浪潮中,直播带货已强势跻身食品销售的核心阵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明确要求,网络交易平台、主播及其服务机构等从业主体必须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其中网络主播务必依法依规规范营销并认真
在数字经济迅猛崛起的浪潮中,直播带货已强势跻身食品销售的核心阵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明确要求,网络交易平台、主播及其服务机构等从业主体必须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其中网络主播务必依法依规规范营销并认真查验所推荐食品。这一举措,无疑是为规范网络直播食品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筑牢了关键防线。(4月9日中新网)
当下的直播带货食品市场,表面热闹非凡,实则暗流涌动。“疯狂小杨哥”售卖的“香港美诚月饼”被曝产地虚假,严重误导消费者;梅菜扣肉预制菜因使用劣质原料,让人大跌眼镜;“赵玉田”直播间将合成肉当作原切羊肉卷售卖,更是挑战诚信底线。市场监管总局的专项抽检监测结果令人忧心,粉丝、粉条、肉制品等食品中掺杂使假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乱象,是部分商家贪婪逐利的体现,也暴露了网络直播食品行业在监管层面的严重缺失,凸显出强化监管、落实责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网络主播凭借庞大粉丝群体与强大带货能力,已然成为食品销售链上的关键节点。他们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抉择。落实主播食品安全责任,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负责的基本要求。消费者基于对主播的信赖而下单,主播理应将这份信任转化为对食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全力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只有主播严守责任,杜绝问题食品流入市场,才能重塑消费者信心,为直播带货行业赢得持续健康发展的空间。
面对重重问题,网络主播该如何切实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依据《意见》,主播及其服务机构在选品时,需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资质展开细致核查,确保其具备合法合规经营条件;对食品的质量、成分、保质期等关键信息,要进行严谨核实,坚决杜绝虚假宣传;食品包装、储存及运输条件也不容忽视,需全程保障食品的安全性。此外,主播还应严格参照《网络直播营销选品规范》,深入核对商品资质,全面审查商品信息,防止任何夸大其词的营销行为。
落实网络主播食品安全责任,绝非主播一方之事,需多方携手共进。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直播带货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主播及其服务机构的违规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形成强大威慑力;网络交易平台要履行主体责任,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业人员,严格审查入网销售资质,规范信息公示,强化销售行为管控;消费者自身也应提高警惕,在直播间购物时仔细甄别食品信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投诉举报。
食品安全,牵系国计民生。在网络直播食品市场持续扩张的当下,落实网络主播的食品安全责任,是守护消费者权益、推动直播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期望在《意见》的有力指引下,网络主播能真正扛起责任,让直播间成为消费者放心选购食品的“净土”,让“舌尖上的直播”更加安全可靠。
来源:魅力十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