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是每天坚持写作一个上午的老舍先生;这位是老作家巴金先生;后面的这位是《暴风骤雨》的作者周立波同志……同志们同志们,郭沫若先生到会了!”
文|鹤尾
编辑|娱叔
眨眼间,又一年过去了。
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我们就要迎来新的一年了。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迎接新年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当然是看春晚!
看春晚几乎是每个中国人刻在DNA里的过年传统。
然而近几年,这个“传统”却在逐渐“消失”。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春晚办得一年不如一年精彩了。
要说精彩,还是得看第一届春晚。
别的不说,光是嘉宾阵容,就够观众回味一整年了。
大家现在看春晚,看到的大咖们都是娱乐界的明星。
影帝影后小鲜肉,再来几个流量和歌手。
这些人你说他不红吧,人家粉丝一大堆。
你说他红吧,咱连人家名字也叫不上来。
但在第一届春晚上,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第一届春晚上的“大咖们”,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
我敢保证,他们的名头,全国上下男女老少没有不知道的。
单拎一个出来,放到现在都是要“炸”热搜的程度。
废话不多说,下面开始一一介绍这些“大咖”。
首先介绍一下两位主持人。
(当时还没有主持人这个说法,大家都叫他们报告员。)
男报告员是在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饰演“双枪”李向阳的郭振清。
他在那个年代,可是当之无愧的影视界“顶流”。
女报告员则由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安琪担任。
除了演员,安琪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叶挺将军的儿媳妇。
看完两个报告员的身份,你可能觉得:
“也不过如此嘛。”
别急,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两位报告员出场之后,就到了激动人心的“嘉宾介绍”环节了。
郭振清站在台上,绘声绘色地介绍起了台下的诸位。
第一波介绍的,是作家们。
“这位是每天坚持写作一个上午的老舍先生;
这位是老作家巴金先生;
后面的这位是《暴风骤雨》的作者周立波同志……
同志们同志们,郭沫若先生到会了!”
谁?你说谁?
老舍,巴金,郭沫若,这不都是教科书上才会出现的人物吗?
怎么都弄到春晚上来了!
不敢想象大年三十打开电视机看见这些人,观众会有多激动。
作家有了,接下来就是科学家们。
1955年回到祖国怀抱的钱学森先生;
彼时正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的华罗庚先生;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第三所所长的范文澜先生;
原子核物理学家赵忠尧先生……
全都一身正装出现在春晚会场,笑容略带拘谨却又不失真挚。
除此之外,后来的国家副主席荣毅仁;
上海永安公司总经理郭林爽;
北京同仁堂经理岳松生……
他们几位作为工商业的杰出代表,也都出现在了会场。
家喻户晓的“明星大腕”们来了,“无名英雄”们自然也不能被忽视。
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一等功臣们,被请来了四位。
他们四个身着军装,胸前挂着代表荣誉的勋章。
昂首挺胸地接受着摄影师的拍摄。
会场里的孩子们听完他们的介绍,一股脑全涌过去要签名。
那画面,看的人心里暖洋洋的。
节目有趣介绍完嘉宾们,就到了节目表演时间。
大家可别多想,老舍、钱学森他们可不表演节目。
表演节目的,另有其人。
中国首届“金唱片奖”的获奖者郭兰英,为大家献上了一首《刘胡兰》。
她在演唱时甚至都没有上舞台,从座位上站起来张开嗓子就开唱了。
“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她声情并茂地唱着,围成一圈的围观群众就满眼欣赏地看着她。
就像家里过年表演节目一样,没有一点距离感。
有唱歌的,当然也少不了唱戏的。
梅兰芳、新凤霞、徐玉兰、王文娟……
这些老艺术家们妆造齐全,站在搭建好场景的舞台上,为观众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故事。
装疯卖傻对抗强权的赵艳荣,勇敢追求婚姻幸福的刘巧儿,冲破重重阻碍相爱的春香与李梦龙……
她们既是戏剧中的人物,也是观众心中的美好映射。
正在唱《宇宙峰》的梅兰芳
一场春晚下来,节目众多。
但要说最“逗人乐”的节目,还得是侯宝林的“赶场”表演。
侯宝林的正式节目,是与郭启儒一起进行的相声表演。
但只说相声不够有趣,所以又给侯宝林单独安排了一场“赶场子”的表演。
而侯宝林此时,正在匆忙地赶路。
侯宝林好不容易赶到了车站,结果车站前排着一段长长的队伍。
他刚想插队过去,就被排队的人给拦下了:
“同志,这有秩序。”
侯宝林解释自己要去参加晚会。
但就是这么巧,人家排队的人也是要去参加晚会。
侯宝林无奈,只能乖乖排队。
排完队上了汽车,侯宝林哼哧哼哧往前面挤。
后面人没认出来他是侯宝林。
就站在他身后,拿着他“挤汽车”那段相声“阴阳”他:
“像这种不守秩序乱纪的人,就得让侯宝林好好地讽刺讽刺。”
一番话,直把侯宝林说得拉低帽檐,无地自容。
终于赶到了演出现场,侯宝林又被成堆的观众挡住了。
他看着舞台上正在上演的戏法表演,脑袋一转便跑走了。
再次出现,他竟直接从戏法表演的柜子里走了出来。
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台下等得快睡着的郭启儒,在侯宝林出现之后,被人一把薅起来送到了台上。
睡眼惺忪地开始了两人的正经节目——相声《夜行记》。
这届春晚,是1956年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推出的电影春晚。
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届录播式的春晚。
虽然没能坚持拍下去,但它却为后来的春晚打了一个好头。
我们所熟知的第一届直播春晚——1983年春晚,就借鉴了不少它的创意。
1983年春晚
1956年春晚,虽然画质差,技术不成熟。
但却用黑白两色,渲染出了浓浓的年味儿。
再看如今的春晚,高清镜头,俊男靓女。
但就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希望今年的春晚,能给我们一个惊喜吧。
部分参考资料:
1.《1956年电影春晚》.央视网
2.关于娱乐圈的集体回忆:春晚是这样长大的.新快报
来源:娱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