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省中医 | 这封手写信,来自病房里的“特殊观察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22:26 1

摘要:“我在其他地方住过好几家医院,你们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要用‘首屈一指’来形容!”近日,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骨伤科病房里,患者家属王阿姨(化名)将一封亲笔感谢信交到护士凌飞手中,信中满是对医院精湛技术与优质服务的由衷称赞。而这温暖的一幕,源于她住院期间亲眼见证的

一封信,一个故事,一段情,讲述不一样的医患故事。用我们放心、顺心、贴心、暖心的服务,抚慰病痛,燃点希望。人文省中医,为您的生命与心灵护航。

“我在其他地方住过好几家医院,你们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要用‘首屈一指’来形容!”近日,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骨伤科病房里,患者家属王阿姨(化名)将一封亲笔感谢信交到护士凌飞手中,信中满是对医院精湛技术与优质服务的由衷称赞。而这温暖的一幕,源于她住院期间亲眼见证的医患故事。

当恐惧遇上“家人式”温暖

8月28日,王阿姨的老伴因手术入住骨伤科,在此期间,她成了病房里的“特殊观察员”,不仅关注着自家老伴的康复,更将目光聚焦在同病房92岁的骨折患者唐伯伯(化名)身上,见证了医护团队用“家人式”温暖治愈患者的全过程。

唐伯伯因骨质疏松不慎摔倒,导致左侧股骨骨折,被紧急送往医院时,剧烈的疼痛让他冷汗直流,面对突如其来的伤病和康复的未知,老人情绪焦虑不已,时常喃喃自语:“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好吗?以后还能走路吗?”

医护团队第一时间察觉到老人的情绪波动。护士凌飞总是轻轻握住唐伯伯的手,柔声安抚:“唐伯,您别担心,我们科室每年都会接诊许多像您一样的高龄患者,通过科学治疗和精心护理,绝大多数都能顺利康复、重新行走。您就把我们当成家人,有任何需求随时告诉我们。”

日复一日,唐伯伯慢慢恢复,王阿姨看在眼里:医护人员给唐伯换药时动作轻柔至极;每当老人因疼痛烦躁时,护士们总会握着他的手轻声宽慰,还会聊些轻松的家常分散注意力;即便夜班工作再繁忙,医护人员也会准时到病房查看老人情况。

“他们就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用专业的护理方法缓解老人痛苦、安抚情绪,态度亲切和蔼,想尽办法让老人少受点罪。”王阿姨的话语里满是感动。

专业护理,筑牢康复“生命线”

医护团队的专业更是为唐伯伯筑牢了康复“生命线”。由于左侧股骨骨折,唐伯伯需借助布朗氏牵引架进行抬高牵引,但牵引重力导致他脚踝四周紧绷疼痛,护士凌飞发现后,立即用棉垫细心包裹住老人的脚踝,最大程度避免局部受压以缓解不适;为预防压疮,她及时为唐伯伯垫上气垫床;为降低血栓风险,她耐心指导唐伯伯及家属进行踝泵运动,还细致讲解饮食注意事项;此外,口腔护理、雾化治疗、更换护理垫、翻身拍背等每一项日常护理工作,她都做得一丝不苟,从疼痛缓解到并发症预防,从康复训练到生活照料,医护人员用专业与细致,一步步守护着老人的康复之路。

医患信任的“双向奔赴”

从亲眼目睹唐伯伯从入院时的恐惧不安,到在医护团队的照料下逐渐安心康复,再加上亲身感受到骨伤科医护人员对自家老伴的精准治疗与专业服务,王阿姨深受触动,于是写下了那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原来你们的工作远不止打针发药,而是用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实实在在地帮助患者、温暖生命。”

从唐伯伯被温暖驱散恐惧,到王阿姨用感谢信传递医患深情,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骨伤科的这段故事,不仅是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生动融合,更是医患之间“双向奔赴”的温暖缩影。在这里,每一次诊疗与护理都是一次“安心”的传递,每一份付出都在拉近医患距离,每一个康复的笑容都在见证着医者仁心的力量——医护人员以专业守护健康,患者以信任回应付出,这份双向的认可与温暖,正是医疗服务中最动人的底色。

来源 | “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订阅号”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杨晓雁

审定 | 陈佳佳

来源:彩虹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