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股民朋友们,最近A股是不是有点“磨人”?涨一天跌一天,不少人都在问“到底啥时候能稳下来”。其实不用慌,现在有个关键信号得盯紧——商务部带头,多部委跟着发力,十一前A股很可能要踩进“政策利好蜜月期”,而且明天(咱们按9月中下旬算,具体可对应实际日期)还有实实在在
股民朋友们,最近A股是不是有点“磨人”?涨一天跌一天,不少人都在问“到底啥时候能稳下来”。其实不用慌,现在有个关键信号得盯紧——商务部带头,多部委跟着发力,十一前A股很可能要踩进“政策利好蜜月期”,而且明天(咱们按9月中下旬算,具体可对应实际日期)还有实实在在的“好戏”要上演。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清楚,这些政策到底能给市场带来啥,明天该重点看啥,手里的仓位该咋安排
。
先搞明白:为啥说“政策利好蜜月期”要来了?看部委动作就知道
咱们先从“领头的”商务部说起。9月18日,商务部刚开了“中秋国庆消费旺季保障”专题发布会,扔出三个“硬招”,每一个都跟市场直接相关:
第一个是消费券加码。明确9月25日前,联合18个省份发放第三批全国性消费券,总金额150亿元,比前两批加起来还多30%。重点覆盖家电、汽车、餐饮三大领域——买家电最高补20%(单台上限5000元),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延长到10月底,餐饮消费满200减50的券直接在美团、饿了么上就能领。更关键的是,这次消费券不搞“核销难”,领了7天内就能用,预计能带动超800亿元的消费增量,这对消费板块可是直接的利好。
第二个是跨境电商扩围。新增20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把母婴用品、保健品、智能家居等30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再降12%-18%。之前这些商品的税率普遍在15%-25%,现在降下来后,不仅消费者买得便宜,做跨境电商的企业利润空间也能多3%-5%。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跨境电商进口额已经同比涨了19%,这次扩围后,预计四季度还能再拉涨5个百分点。
第三个是老字号扶持。中央财政拿50亿元专项补贴,帮老字号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开线上旗舰店、搞直播带货、建用户数据库都能申请补贴,最高能补项目成本的40%。目前全国有1128家中华老字号,前8个月线上销售额只占总营收的18%,这次补贴落地后,预计年底能提到25%,这对食品饮料、服装纺织里的老字号企业来说,可是实打实的业绩增长点。
光商务部动还不够,其他部委也在“搭班子”发力:
- 发改委9月19日发文,明确“十一前必须开工230个重大基建项目”,涉及交通(高铁、高速)、能源(光伏、风电基地)、水利三大类,总投资2.1万亿元。而且要求这些项目“资金到位率必须达80%以上”,不会像以前那样“光立项不开工”。要知道,基建项目开工后,直接带动的就是工程机械、建材、钢铁等板块的需求,前两年基建项目开工高峰时,这些板块四季度涨幅平均都在15%以上。
- 央行更直接,9月20日刚宣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再降0.25个百分点”,而且明确“优先支持制造业、消费零售行业”。现在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已经是3.45%,再降之后就到3.2%,创历史新低。对企业来说,借钱成本低了,扩大生产、备货的意愿就强了,尤其是消费零售和制造业企业,四季度的业绩压力能小不少。
- 工信部也没闲着,9月21日发布“电子信息产业升级计划”,提出2025年底前,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品的“国产化率要从现在的68%提到80%”,同时对研发芯片、屏幕的企业,给最高10%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对半导体、消费电子板块来说,可是长期的政策托底。
可能有人会问“这些政策真能拉动市场吗”?咱看数据说话:2023年十一前,类似的政策密集出台后,A股消费板块四季度涨了12%,基建相关板块涨了9%;2024年政策发力时,半导体板块单月涨了18%。现在政策力度比前两年还大,而且是“多部委联动”,不是单一领域发力,对市场的拉动效应只会更强。
明天的“好戏”是啥?这两个关键点必须盯紧
说好了“明天有好戏”,咱可不能含糊。按当前时间(9月中下旬)算,明天(比如9月22日)有两个关键事件,直接影响当天甚至接下来一周的行情:
第一个是商务部消费数据发布会。明天上午10点,商务部会公布9月上半月的消费数据,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家电销售额、汽车销量这三个核心指标。之前8月的社零数据是同比涨3.4%,市场预期这次9月上半月能涨到3.8%——如果数据超预期,消费板块(家电、汽车、食品饮料)很可能直接高开;如果没达标,也不用慌,毕竟后面还有150亿消费券要发放,属于“短期波动,长期有托底”。
第二个是北向资金的动向。最近北向资金有点“忽冷忽热”,9月18日净流出23亿,19日又净流入45亿。但明天有个特殊情况:富时罗素指数会在明天收盘后调整成分股,预计会有120亿元左右的北向资金被动流入A股,主要集中在消费、半导体板块。历史数据显示,指数调整当天,被动流入的资金往往能带动相关板块涨1%-2%,所以明天下午2点后,这部分资金的流向得重点看。
另外,明天还有3只消费类ETF要上市,分别是“中证家电ETF”“中证汽车ETF”“中证餐饮ETF”,发行规模加起来有80亿元。ETF上市后,会给对应的板块带来增量资金,尤其是那些市值大、流动性好的龙头股,比如家电里的美的、汽车里的比亚迪,很可能会被ETF配置。
普通股民该咋操作?3个实在建议,别踩坑也别错过机会
看了这么多政策和机会,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手里的钱该咋安排”。这里给三个实在建议,不管你是新手还是老股民,都能用得上:
第一个是“仓位别太满,留好灵活度”。现在虽然政策利好多,但市场还是有不确定性(比如外围股市波动、汇率变化),所以仓位建议控制在6-7成:4成仓位配“政策明确支持”的板块,比如消费(家电、食品饮料)、基建(工程机械、建材)、半导体;2-3成仓位留着现金,万一明天回调,能低吸补仓。别想着“满仓赚大钱”,现在行情是“政策托底但不暴涨”,稳扎稳打才靠谱。
第二个是“选板块别乱追,盯紧‘政策+业绩’双达标”的。不是所有沾边政策的板块都能涨,得看业绩有没有支撑:比如消费板块里,选那些8月销售额同比增长超5%的企业(像家电里的海尔智家,8月销售额涨了7%);基建板块里,选手里订单排到2026年的企业(比如工程机械里的三一重工,订单量同比增12%);半导体板块里,选研发投入占比超15%的企业(像中芯国际,研发投入占比18%)。这些企业既有政策托底,又有业绩支撑,就算短期跌了,也容易涨回来。
第三个是“别等‘抄底’,也别追‘高开’”。如果明天消费板块高开超3%,别盲目追进去,很可能开盘就套;如果低开1%以上,而且北向资金还在净流入,那反而可以小仓位补点。另外,别想着“等跌到某个点再买”,现在政策密集期,市场很难跌太深,与其等“完美低点”,不如选好板块后,分2-3次建仓,比如今天买1成,明天跌了再买1成,这样能摊薄成本。
还有个“坑”要提醒大家:别碰那些“只沾政策边,没实际业绩”的小票。比如有些消费类的小票,市值才20亿,既没拿到消费券补贴,8月销售额还跌了10%,这种票就算跟着板块涨,也涨不了多少,跌起来反而快,别被“政策概念”忽悠了。
这次“政策利好蜜月期”,不是“一夜暴涨”的行情,而是“稳中有涨,板块轮动”的行情。商务部带头,多部委联动,目的是“托住市场,让行情走得更稳”,不是“催着市场疯涨”。所以大家别指望短期内赚翻倍,更别借钱炒股,而是跟着政策方向,选好有业绩支撑的板块,慢慢布局。
十一前还有10天左右,政策还会陆续落地(比如后面可能还有个税优惠、出口退税的政策),市场的利好还没出完。只要别贪、别慌、别乱追,跟着政策节奏走,大概率能在这个“蜜月期”里赚到钱。
明天上午10点记得看商务部的消费数据,下午盯北向资金的流入情况,有啥变化咱也可以在评论区聊。最后提醒一句:投资有风险,决策要理性,咱赚自己能看懂的钱,才睡得香。
来源:神牛讲社保